基本概況,簡介,下轄範圍,歷史沿革,發展,規模,基礎設施,招商引資,園區建設,高科技產業,高科技創新,產業培植,現任領導,人才隊伍建設,教育科技,高新新城,發展方向,大目標,小目標,
基本概況
簡介
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鄭州市城區西北部,南臨
西流湖,北接
邙山,東與環城快速路相聯,
西四環穿區而過,距市中心約12公里,南距
310國道2公里,北鄰
連霍高速公路,距新建鄭州國際航空港30公里,對外交通條件優越。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高新區水質、空氣品質越來越好。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
建成區面積30平方公里,總人口35萬,是鄭州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區域。交通便利,軌道交通1號線西起高新區的
河南工業大學新校區。科學大道、蓮花街、瑞達路、雪松路、長椿路四通八達,能夠快速方便的與外界聯繫。
下轄範圍
歷史沿革
高新區始建於1988年,是1991年國務院批准的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88年建區以來,高新區按照
小平同志“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要求,完善創新體系,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取得了卓越成就。在國家科技部、省、市的領導和支持下,經過18年的艱苦創業,已初步建設成為基礎設施配套、支撐服務體系較為完善、支柱產業相對發達、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的現代文明
新城區,已成為我省改革開放的視窗,成為高新產業聚集的"中原矽谷"。 1991年,成為國務院首批批准的國家級高新區;1993、1998、2003、2008、2012先後五次被評為全國先進高新區。1998年加入了世界科技園區協會。2000年
鄭州高新區正式加入國際科技園區協會成為全權會員。2002年通過了環境管理體系ISO14001認證,是河南省唯一一個通過ISO14001國際標準認證的環境管理運行區域。
發展
近年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30%左右的增長速度。2008年,全區完成總收入797億元,工業總產值695億元,全區各類企業3000餘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成批連片。
鄭州高新區努力促進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國際化,大力引進高新技術企業,注重培育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勢主導產業。截至2005年底,區內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499家,占全省的30%;
高新技術產品累計達到795種,占全省的21%;全區累計實現
科技成果轉化1000多項,申報各類專利900多項,授權專利600多項,實施專利項目500多項,獲得國家、省、市級科技獎勵100多項,是全省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基地。2005年本年度實現工業總產值266億元,財稅收入13億元;全年引進企業950家,完成註冊資金43.81億元,同比增長39.5%,契約利用外資6219.83萬美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幅度超過35%;有154個項目列入國家、省、市科技計畫,共爭取各級科技資金支持3124.5萬元。宇通集團、豫金剛石、明泰實業、水利十一局等大項目入駐高新區,鄭州三磨所即將進駐,“高、大、外”的方向得到初步體現。
2016年3月3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確定,在現有11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基礎上,再新設河南鄭洛新、山東半島、遼寧沈大3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促進湧現更多創新活躍、特色突出的升級發展新“尖兵”。以鄭州高新區為核心載體的鄭洛新自主創新示範區喜獲國家批准。
規模
高新區內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占全省的30%。軟體產業,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骨幹
軟體企業,經認定的軟體企業占全省的60%,占全省軟體銷售收入的50%;新材料產業,集中了鄭州市80%以上的超硬材料骨幹企業;
生物醫藥產業,集中了鄭州市80%以上的通過GMP認證的製藥企業。高新區還聚集了25個各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其中,國家級工程中心4個,省級工程中心12個,市級工程中心9個。
高新區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
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四大支柱產業,2005年四大支柱產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93.6億元,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88%。區內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和眾多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廣泛合作,形成了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在國際國內知名的高新技術企業,其中,在全國具有領先水平的高新技術產品達40多種。室外彩色大螢幕、智慧型公話系統、顯像管玻殼模具、衛星接收機、工具酶、肝炎診斷試劑、愛滋病診斷試劑、密褶型空氣粒子過濾器、親水性單甘脂系列產品、AV95殺病毒軟體等產品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2009年3月,經國家科技部批准,與天津高新區、廣州高新區和
蘇州高新區一起,成為首批啟動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建設的高新區,開始向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區域戰略中樞邁進……
基礎設施
建設全年建設道路26條,總長度達到32公里,是高新區歷史上投資最多、建設里程最長的一年。西南區供電工程建設任務完成,解決了項目建設及企業生產用電問題。敷設電纜線路8公里,建成冬青、梧桐、紅葉3個公用配和三面環網櫃。供電容量達11萬千伏的瑞達變電站主體工程完工。建成給排水管網13﹒84公里,道路配套雨水建設39﹒5公里,路燈建設2公里。完成6條道路的綠化,種植草坪3萬平方米。國槐街路面維修和銀屏路等5條道路人行道改造,金梭路等6處廣場建設,以及科學大道沿線硬化、綠化景觀建設完成。創業中心2號基地三期工程主體完工,總建築面積4﹒4萬平方米,完成投資3700萬元;光機電產業基地建成並投入使用,總面積達到5﹒3萬平方米,完成投資4000萬元;國家863軟體孵化產業基地開工;初步完善高新物流園區規劃手續,編制了物流園區分期建設規劃;拆遷安置過渡小區建設試點已經啟動;鑫港大廈及省市重點工程建設完工,並將投入使用;鄭州燃氣電站已經開工建設。全年新開工建築面積39萬平方米,工程竣工驗收28萬平方米,新建工程質量監督率達到100%。
招商引資
建立投資服務快速反應機制,出台了《高新區引進總部基地優惠政策》,不斷探索和創新招商思路、措施。一是在上海、廣州分別設立招商辦事處,初步收到搭建橋樑、建立視窗、收集信息、擴大宣傳的效果;二是積極深入經濟發達地區走訪,並與當地台辦、商會建立聯繫;三是與駐豫商會及省內行業協會建立廣泛的合作關係;四是重點對省內大型知名企業拜訪;五是有針對性地對國企改制項目進行跟蹤;六是著手設立河南省高新技術企業總部基地,建立新的招商平台;七是經常性地開展招商培訓和招商經驗交流;八是選擇參加各種會展、會議,廣泛收集項目信息;九是對招引外資企業加大主動出擊力度。全年共引進工商註冊企業1005個,辦理稅務登記證的企業764個;引進外資企業21個;引進企業註冊資金31﹒3億元,其中上億元的項目17個、5000萬元至1億元的項目27個。
園區建設
截至2004年底,高新區共有9個專業園區。創業中心新增孵化企業131個,成功舉辦了中南六省區孵化器網路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年會。海外創業園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中澳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已經列入國家科技部海外科技創業園試點工作範圍。大學科技園通過國家科技部、教育部驗收,省教育廳、科技廳、鄭州市政府聯合出台了《關於促進河南省國家大學科技園發展的若干意見》,爭取省財政支持資金2400萬元,已落實1400萬元。認真落實大學生創業園建設計畫,指導有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碩士、博士生入園創業,楓華、地學園林、海爾思等20個留學人員企業相繼入駐。中部軟體園組織企業進行“雙高”、“雙軟”認定,申報各級各類項目計畫,金惠計算機公司獲國家發展改革委重大軟體專項資助,11個企業獲得省級軟體專項支持,12個企業獲得省級計畫項目支持,鄭州信源公司等單位合作開發的電力客戶服務技術支持系統獲省信息產業科技進步一等獎。新材料產業園大力培植骨幹企業,積極引導企業對外合作,新引進國內最大的金屬結合劑專業生產企業,極大地豐富了超硬材料產業基地產業鏈條,基地已形成原輔材料、製品、設備等較為完善的產品體系。光機電產業園加緊基地硬體建設的同時,結合高新區製造業發展的現狀及特點,積極籌劃建設製造業工業園,並有步驟地開始實施建設。鄭州印刷包裝工業園已初步完成選址,招商工作正在進行,部分企業開始申請立項,征地建設前的準備工作已經開始。生物醫藥園積極引進代理公司,建設技術支撐服務平台,不斷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通過國家
GMP認證的生物醫藥企業已達到18個,占鄭州市的80%以上。河南省種子產業發展基地已入駐種子企業50多個,集聚了省內30%左右的重點種子企業。
高科技產業
發展截至本2004年底,經河南省科技廳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412個,占全省認定總數30%,占鄭州市總數的72%。高新技術產品663種,占全省認定總數21%,占鄭州市總數的61%;累計實施“火炬”計畫項目191個,其中國家級“火炬”項目91個。初步形成了軟體和信息、生物醫藥、光機電一體化和新材料產業,四大支柱產業形成的年產值占全區總量的80%。
高科技創新
全年共有213個項目列入國家、省、市科技和產業發展計畫,其中113個項目獲得資金支持,資金總額達到4669萬元。全年落實市科技三項費用900萬元,引進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中心7個,其中國家級工程中心2個。全年共有84個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122個產品被認定為高新技術產品。共有19個項目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其中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
產業培植
威科姆公司、思達軟體公司、信源公司、雪城軟體公司等4個企業通過2003年度國家“火炬”計畫軟體產業基地骨幹企業審核。河南方正信德軟體有限公司等30個企業及40個產品通過“雙軟”認定。區內規模以上企業運行質量良好,對全區經濟總量起到了引領作用。本年有8個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總數達到40個;有1個企業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1個企業獲得“河南省名牌產品”稱號,總數達到6個;全年共批准、登記自營進出口企業15個,總數達到80個。
現任領導
1.王新亭 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2017年被任命到鄭州高新區擔任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副市廳級)。主持黨委、管委會全面工作。
2.牛瑞華 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
協助趙書賢同志,負責黨工委、管委會全面工作。分管管委辦公室(黨工委辦公室)、機關事務管理局。
3.李金勇 區黨工委副書記
負責統籌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負責組織、人事、人才建設、勞動保障、勞動監察工作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項目招商、村莊拆遷、安置房建設工作。分管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房屋徵收辦公室。
4.鄭友軍 區人大工委主任
主持人大工委全面工作。
5.張良才 區紀工委書記
負責紀檢及黨群工作,負責機關黨工委、工會、群團、紀檢、審計、監察、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格線化工作,分管紀工委、監察審計局、黨群工作部。聯繫武裝部、預備役部隊。
6.張靜偉 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負責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管理、行政綜合執法、土地執法、環保(污染治理)、交通、暢通工程、公共運輸、最佳化人居環境、地震、創建工作。分管建設環保局、行政執法局、創建辦、市政管理局、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大隊、鄭州高新市政建設公司、鄭州高新路橋建設公司、鄭州高新實業公司、鄭州雙橋實業公司。分包溝趙辦事處。聯繫供電公司。
7.王 軍 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負責規劃編制報批、土地徵用和收儲、住房保障(棚戶區改造)工作。分管規劃局、國土資源分局、房管局、土地儲備中心。聯繫電信局、郵政局、移動公司、聯通公司、鐵路公司。分包楓楊辦事處。
8.王宏偉 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負責統籌經濟、經濟運行、產業集聚區建設、項目推進、物價管理、統計、安全生產、質檢、財稅金融建設工作。分管經濟發展局(統計中心、上市辦、重點項目辦)、財政局、安監局、金融辦公室、鄭州高新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鄭州高新城建設發展公司。聯繫金融保險機構、國稅局、地稅局、質量技術監督分局。分包石佛辦事處。
8.姚五洲 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負責統籌政法及社會管理工作,負責綜合治理(信訪穩定、打擊非法集資)、教育、體育、法制、應急處置工作。分管政法委、教育局(教育督導室)、信訪辦、法制辦公室、法律援助中心。聯繫公安分局、法院、檢察院、消防大隊。分包梧桐辦事處。
9.郝軍峰 區管委會副主任
負責科技創新、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創新創業綜合體建設、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商務、服務業發展、行政審批改革工作。分管科技局(知識產權局、科協)、招商局、行政審批中心、鄭州軟體園。聯繫市場發展局、工商分局。
10.賈有林 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負責三農、農村改制、民政、民族宗教、計畫生育、畜牧、生態水系、農田水利、林業生態、再生資源管理、氣象、糧食、社區建設(便民服務中心)工作。分管社區管理服務局(計生委)。分包雙橋辦事處。
11.鄭愛民 區黨工委委員、監察審計局局長、紀工委副書記
負責文化、衛生、旅遊、文物工作。分管社會事業局(含文管辦、衛生防疫站、疾控中心)。聯繫食品藥品監督局。
12.吳永昭 區人大工委副主任
協助姚五洲同志分管信訪穩定和社會事務工作。分管電子電器產業園、河南省電子商務產業園。
13.宋旭光 區人大工委副主任
協助王宏偉同志分管經濟工作,分管創業中心、IT產業園指揮部。
14.時連渠 區人大工委副主任
協助李金勇同志分管新型城鎮化工作。協調熱力公司、供水公司、燃氣公司。
15.張家德 區人大工委副主任
協助王宏偉同志分管園區建設工作,分管大學科技園、中原廣告產業園。
人才隊伍建設
幹部人事、機構編制管理工作步入規範化,在事業單位中推行聘用制工作完成。加大引進人才力度,全年共引進人才521名,其中碩士61名、高級職稱人員52名。建立了高新區人才庫,全年有521人入庫。加強人才培訓和幹部培訓工作,全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7次,培訓2000餘人次。截至本年底,高新區共有從業人員53249人,其中博士100人、碩士500人,擁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2208人、中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5650人。
教育科技
四萬高科技工作者壘疊出人才高地
全區現有各類科技人才近4萬人,其中博士1700多人,高級技術職稱人員6500餘人,碩士3500多人;理工科本科人才位居全國高新區之首,科技人才密集度居河南省之冠。這為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
創新體系逐步完善
圍繞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建立完善了從研究開發---到成果轉化---再到產業化的完善政策體系。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機制初步形成,區內90%的工業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技術研發機構,8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同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了各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關係。全區有創業中心、國家863中部軟體孵化器、河南省專利孵化轉移中心等3個國家級綜合孵化器,超硬材料等5個專業孵化器。孵化面積36萬平方米,在孵企業1150家。每年,國家、省市和高新區管委會投入的創新資金不低於2個億。
自主創新成果豐碩
憑藉強大的創新優勢,高新區20年來累計轉化科技成果3000餘項,列入國家、省、市各類科技計畫1600餘項,150餘項成果獲得國家、省、市科技進步獎,申請專利3400餘件,全區擁有在全國領先水平的自主創新產品100餘種。全區經認定的
高新企業占河南省的31%。鄭州航天電子有限公司的電連線器成為連通神六、神七全身的血脈通道;輝煌科技公司的鐵路信號微機監測系統為全國鐵路八次大提速提供了強有力的信息支撐……
鄭州高新區堅定不移地實施“一區多園”戰略,以園區為載體,培植產業優勢,引導產業集聚,打造產業集群。現已建成的園區有:
河南省國家大學科技園西區、國家863中部軟體園、新材料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光機電產業園;正在建設的園區有:河南省國家大學科技園東區、威科姆國際生態軟體園、生態創意園、固態照明產業園、光伏產業園等。
發展和產業迅速集聚的重要平台
園區堅持以高端項目、大項目的引進和培育為重點,初步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五大主導產業: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光機電一體化、新能源產業,形成了電子信息、
軟體服務外包、網路安全、新能源、儀器儀表、生物製藥、超硬材料等七大特色產業集群。2008年,五大主導產業銷售收入326億元,占全區
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的81%。
其中軟體產業集中了河南省70%以上的骨幹軟體企業;新材料產業集中了鄭州市80%以上的同類骨幹企業,金惠公司開發的“綠壩”已經風靡全國,為青少年花季護航;生物醫藥產業被確定為國家級生物高技術產業基地核心區,診斷試劑水平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產業經受金融風暴檢驗
當今,
世界金融危機局勢未明,全球企業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衝擊,而這裡再一次展現了創新優勢,產值仍然得到較快增長。像漢威電子、四維機電、鄭州華晶等企業同比增長都高於100%。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仍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長。
為了讓企業能在這裡孵化—快速成長--實現幾何式裂變,鄭州高新區不遺餘力,堅持以人為本,搭建最適宜企業成長的平台,形成了獨特的人文環境。
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2000年通過ISO 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目區內四季天藍樹碧、草綠花紅,綠化率超過35%,街頭遊園、雕塑藝術、建築精品相映生輝,休閒的人們、玩樂的兒童與優美的環境構成了一幅幅和諧
畫圖。
實行“小政府、大服務”的行政體制,堅持“企業優先、服務優先、效率優先”的理念,建立投資辦事大廳,設立園區服務辦公室,簡化工作程式,為企業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務。
搭建企業上市通道,提供企業上市服務,引進風險投資、貸款擔保公司,為企業發展提供高效的投融資服務平台。在建的高新信息港將為企業提供了全新的科技創新
公共服務平台。 鄭州高新區集動力十足的企業文化和生機勃發的校園文化為一體,孕育出了獨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形成了“鼓勵創新、崇尚成功、寬容失敗”的社會文化氛圍。 2006年以來,200餘名海內外藝術家漸漸在轄區內的
石佛村聚集,“石佛藝術公社”因而成立並成為中部地區獨特的文化現象。
高新新城
根據《鄭州高新城空間規劃》,鄭州高新區將在西四環以西新建一座“高新新城”,與現有建成區、北部生態產業區、西流湖休閒創意區共同組成“高新城”,到十二五末,鄭州高新區總面積將由33平方公里,擴大為近66平方公里。徹底“變身”為集新興產業、科技、創新、電子垃圾處理為一體的鄭州高新城。
根據規劃,鄭州“高新城”共有四大板塊,分別是西部的高新新城、中部的現有建成區、北部的生態產業區和西流湖休閒創意區。
其中,高新新城的範圍包括西四環以西、杜英街以北、西南繞城高速以東、連霍高速以南約33平方公里;北部生態產業區位於連霍高速公路以北,約14平方公里;而西流湖休閒創意區則位於化工路至科學大道之間的區域。
鄭州高新區現有建成區面積約33平方公里,將來“高新城”建成後,面積將增加一倍多。
據悉,鄭州高新城將採取“政府主導 市場運作”的運作模式。
發展方向
大目標
高新區人,正以現代、人文、生態理念,吸引各方目光,凝聚發展動力,打造一座科技新城區。
小目標
2009--2015年,鄭州高新區將以建設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為統領:
---經濟規模大幅增長。到2015年,十大專業園區總銷售收入力爭達到2000億元, 2--3個產業集群在全國產生重要影響並對區域產業發展起到強大示範帶動作用;
---新引進、建設市級以上工程中心等研發機構200個以上,引進培養100名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高新技術產業領軍人才,大幅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每年解決50個以上高端項目的融資需求,建成科技創業金融服務區;
---按照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標準,建設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的科技城,從城區規模上再造一個高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