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山、劉嘴摩崖造像,當地人稱大石包造像,位於四川省眉山市丹稜縣中隆鄉,是唐朝遺存。
鄭山摩崖造像,坐西北向東南,占地面積約850平方米,分別刻於呈品字形排列的三塊大石豎面;劉嘴摩崖造像,坐西北向東南,占地面積約120平方米。鄭山、劉嘴摩崖造像留存造像152龕,大小雕像約3100尊,保存較好的有90龕左右,絕大多數系佛教造像,還有少數道教造像及佛、道合龕造像。龕的形制基本上是四川各地造像中常見的方形或長方形平頂敞口龕。造像題材主要有:以釋迦牟尼佛為主題的像龕、千佛像龕、千手觀音像龕。鄭山、劉嘴摩崖造像反映了唐代社會經濟的一度繁榮昌盛,為研究中國石刻藝術傳承與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2013年3月5日,鄭山、劉嘴摩崖造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山、劉嘴摩崖造像
- 地理位置:四川省眉山市丹稜縣中隆鄉
- 所處時代:唐朝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1580-4-083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唐元寶十二年(753年),始建劉嘴摩崖造像。
1984年,丹稜縣的文物工作者在全縣的文物普查中,發現了鄭山、劉嘴摩崖造像。
遺址特點
鄭山、劉嘴摩崖造像分布在距丹稜縣城西偏北約12千米的中隆鄉地界。鄭山造像在黃金村13組;劉嘴造像在塗山村2組。這裡在古代是由丹稜往名山一帶的通道,自唐朝起歷代建有寺院,鄭山尚存明代寺院遺址。當地人習慣稱這兩處造像為大石包造像。
鄭山摩崖造像,坐西北向東南,占地面積850平方米,為佛教造像,分別刻於呈品字形排列的三塊大石豎面,數以千尊,故寺為“千佛寺”;劉嘴摩崖造像,坐西北向東南,占地面積約120平方米。
鄭山、劉嘴摩崖造像留存造像152龕,大小雕像約3100尊,保存較好的有90龕左右。其中鄭山造像68龕,700餘尊;劉嘴造像84龕,2393尊。絕大多數系佛教造像,鄭山還有少數道教造像及佛、道合龕造像。龕的形制基本上是四川各地造像中常見的方形或長方形平頂敞口龕,龕楣沿有飾紋的不多。像龕尺寸,長0.5~0.8米,高0.5~1米左右。最大龕,如劉嘴6號釋迎牟尼佛龕,長1.43米,高2.1米,深0.76米,龕中佛像,大小如真人。最小龕如鄭山49號三世佛龕,長0.16米,高0.22米,深僅0.02米,像高不足尺。全部造像分別鐫刻在大小不等的12個石包上。
鄭山、劉嘴摩崖造像題材主要有:以釋迦牟尼佛為主題的像龕、千佛像龕、千手觀音像龕。另外,還有西方淨土變、華嚴三聖、藥師佛、三世佛、觀音地藏合龕等題材,其中以西方淨土變和千手觀音為題材的造像龕的雕刻最為有特點。
文物遺存
鄭山42號西方淨土變龕
鄭山42號西方淨土變龕,龕高1.45米,寬1.33米,深1.05米。該龕正壁中部刻三主像,中為阿彌陀佛,左觀音,右勢至。以三主像為核心,四周布滿樓閣、殿宇、橋廊、亭台、鉤欄、水池、蓮花、瑞木及諸天人物,構成了西方極樂世界。主像上部刻殿堂、樓閣、橋廊,下方刻梯步、欄桿。正殿屋頂為重檐歇山式,正脊兩端露鴟尾,尾尖內彎,是唐代典型的屋頂形制之一。正殿兩側配以二重樓閣,中間有拱式橋相連。樓閣屋頂為廡殿式,垂脊和翹角明顯。正壁主像下部和左右兩壁則雕出平台、亭榭、水池、七寶樹。
鄭山千手觀音造像龕
鄭山千手觀音造像龕,龕長0.98米,高1.2米,深0.4米,存123尊像,構圖和造型別開生面。龕楣浮雕卷草紋飾,左右沿口下方對稱雕二六臂護法明王。龕內正中雕主像千手觀音,實際雕出16雙手,大部殘損。觀音胸前雙手合掌,腹下雙手結禪定印,其餘14雙手分持弓、劍、寶輪、如意珠等法器。身後浮雕千隻手掌作環形排列,層層相疊,組成圓形背光。觀音面殘,戴冠,冠上方飄出一縷佛光,托著一坐佛,姿態為結跏趺坐,下承以束腰馬蹄形蓮台,台上有鋪帛垂下。兩壁雕各類人物小像,這些形象是千手觀音的二十八部眾,在布局上與西方淨土變龕不同,其特點是,在一團團祥雲中鐫刻一幅幅圖像,圖像中,或二三個人物形象,或四五個人物形象,或一二十個人物形象。
劉嘴6號釋迦牟尼像龕
劉嘴6號釋迦牟尼像龕在石包壁面較顯眼的位置上,是劉嘴群像的主龕,除佛的頭手殘損外,其餘部分保存較好,刻技嫻熟。全龕僅刻一佛,像如真人大小。佛身後頭光呈火焰狀,分內外圈,外圈刻火焰紋,內圈刻齒輪紋。佛像結跏趺坐於蓮台之上,身著圓領通肩袈裟,雙手舉於胸前。雕者僅用寥寥數根曲線就勾勒出佛的整個身形,袈裟衣紋也只用排列在胸前的幾根弧線表示,顯得輕薄貼體,富於質感。刀法可謂乾淨利落,著筆不多。佛頭在2011年12月遭盜竊。
題記
劉嘴造像群最早一則題記為第8號龕釋迦牟尼與部眾像龕旁,題記為:“……比丘僧……寶聖文神武皇帝口口口郡縣官僚鄉城口監錄、首望、典正並七世兄亡口造,永充供養,太歲癸已造,天寶十二載(753年)六月廿二日題”。鄭山第51號釋迦牟尼像龕下方題記為:“釋迦佛一龕並八部眾,七社師主文殊、羅法口院主央龍戴、上座王智堯、錄事雍丞訓、平正宋國惠,已此眾人等奉為聖文神武皇帝陛下及口口官僚鄉城口一等及法界蒼生造供養口,已此囗史抱興揚六口……天寶十三載歲次甲午(754年)三月十日……題。”這兩則題記中半文半白的文字記載,其中主旨:兩處造像均是盛唐時代的產物。而兩則題記都提到“聖文神武皇帝”,即唐玄宗李隆基。“聖文神武”為唐玄宗尊號,說明造像的原因與感謝皇恩、祈禱國運有關。
文物價值
鄭山、劉嘴摩崖造像反映了唐代社會經濟的一度繁榮昌盛,為研究中國石刻藝術傳承與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保護措施
2013年3月5日,鄭山、劉嘴摩崖造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鄭山、劉嘴摩崖造像位於四川省眉山市丹稜縣中隆鄉。
鄭山摩崖造像
交通信息
自駕:自四川省眉山市丹稜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鄭山、劉嘴摩崖造像,路程約11.1千米,用時約3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