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少欽,別署鄭少德,號半耕,墨田寒棚主、沐墨齋主。邊緣詩人,田園墨客。汕頭市黑魚品牌設計管理機構藝術顧問。鄭少欽長年從事藝術設計與經商,其特殊的 藝術經歷、藝術修養賦予其作品浪漫不羈的氣息,同時詮釋他對人生與藝術獨特的理解。作者深諳中國傳統水墨之道、兼具深厚書法功底,將現代平面設計點線面及 構成技巧完美運用於畫面,使水墨畫作品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及當代性。其作品多為禪意水墨畫,畫面有千變萬化的境象呈現,讓人進入一種如詩般恍兮惚兮之 “禪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少欽
- 別名:別署鄭少德,號半耕,墨田寒棚主、沐墨齋主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中國廣東
- 職業:藝術家
- 畢業院校:汕頭工藝美術學校
- 主要成就:現代禪意水墨畫探索
- 代表作品:《為惜殘紅手自拈》
簡歷,藝術歷程,相關評價,寸積銖累厚存底蘊,機緣巧合佳作天成,承古納新潑墨寫意,《沐墨禪境》序,媒體報導,作品欣賞,
簡歷
畢業於廣東省汕頭工藝美術學校
2012年7月“五彩繽紛”藝術作品展/汕頭·汕上空間
2013年12月“五福會”藝術作品展/廣州·廣東畫院
2013年入選第二屆廣東嶺南美術大展(中國畫)/廣州
2013年入選第十二屆廣東省美術書法攝影作品聯展(中國畫)/廣州
2014年1月“潮汕五少”藝術作品展/佛山站·東方印象藝術館
2014年2月“潮汕五少”藝術作品展/潮南站·自勞地美術館
2014年6月“沐墨禪境”當代水墨畫展/汕頭·印象藝術廊
2014年7月“潮汕五少”藝術作品展/廈門站·寶榮通美術館
2014年8月“潮汕五少”藝術作品展/汕頭站·聖鴻匯
出版《一點靈犀》詩集
出版《沐墨禪境》《五彩繽紛》《五福會》《馬年水墨》等畫集
作品散見國內報刊/雜誌/電視台
書畫作品被國內多家民間藝術機構及個人收藏
藝術歷程
鄭少欽歆慕古人不馴的才情,尋師問友,遍訪名門,書風日見奇崛,滿紙菸雲有天地洪荒初開之大氣象,生命在陰晴圓缺中應聲而出。
他身為設計師,然而又頗具文藝青年氣質,常年沉迷於作畫、寫詩、為文、修書,在入世和出世間來回穿梭。其文章字句瑰麗,意蘊玄奧,令人云里霧裡不知身在何方,頗有“道可道,非常道”之感。其禪意水墨,取潑墨之法,有所思而無所定,有所為而無所執,呈現了一個詩性的夢幻世界。
2014年6月的個展《沐墨禪境》[2],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文聯主席許欽松親臨現場,在觀看了鄭少欽的系列水墨畫佳作後,許欽松對鄭少欽的藝術表示讚許與肯定,在座談中還對其多加點撥指導。
相關評價
鄭少欽的意象水墨畫,構圖新巧,墨氣淋灘,格調高雅,意境幽遠,頗具衝擊力和感染力,讓人耳目一新。每次欣賞他的畫作,總是不經意陶醉於其精心營造的畫境中,一直想認識這位藝術家,當我們好奇地走進他的工作室,與他暢聊後才真正領略了他的多才多藝,以及對藝術的追求和探索,令人心生敬佩。
寸積銖累厚存底蘊
水墨畫是中國寫意畫的一種傳統表達形式,源遠流長,它以獨特的美學意境和藝術形式自成體系,別具一格。相傳唐代王恰,以墨潑紙素,腳蹴手抹,隨其形狀為石、為水,應手隨意,圖出雲霞,染成風雨,宛若神巧,俯視不見其墨污之跡。在潮汕地區,也有這樣一位獨樹一幟的藝術家,他叫鄭少欽。
少欽不僅是位藝術功底紮實的藝術家,而且藝術修養厚重。他自小習書,高中畢業後參加了兩年的書畫培訓班,隨後考進汕頭工藝美術學校,不但習遍隸、楷、行、草各家章法,還選修了鄭板橋的“六分半書”,書法功底深厚,用筆飄逸、凝重自然、虛實相生、體勢靈動,讚譽之辭,實非謬語。習書畫之餘他還善寫詩,出版的詩集《一點靈犀》頗受讚譽,詩評家評價他的詩“現代詩中蘊含著古典溫潤的光華”。多年的平面設計工作讓他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後來,他更是將平面設計和中國水墨畫兩者有機統一起來,形成了我們所能看到的,屬於他自己風格的現代意象水墨畫。
少欽不僅是位藝術功底紮實的藝術家,而且藝術修養厚重。他自小習書,高中畢業後參加了兩年的書畫培訓班,隨後考進汕頭工藝美術學校,不但習遍隸、楷、行、草各家章法,還選修了鄭板橋的“六分半書”,書法功底深厚,用筆飄逸、凝重自然、虛實相生、體勢靈動,讚譽之辭,實非謬語。習書畫之餘他還善寫詩,出版的詩集《一點靈犀》頗受讚譽,詩評家評價他的詩“現代詩中蘊含著古典溫潤的光華”。多年的平面設計工作讓他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後來,他更是將平面設計和中國水墨畫兩者有機統一起來,形成了我們所能看到的,屬於他自己風格的現代意象水墨畫。
機緣巧合佳作天成
少欽的水墨畫,先按構想將調好的墨汁潑灑在紙上,再根據墨水的流動走勢所形成的自然外形,加以線條勾勒,描山畫水,繪花繪鳥,一幅幅畫的雛形,意境渾然地呈露眼前。這種 繪畫方式 致使相當多的筆墨帶有隨意性,因而更顯自由 、生動 、瀟灑。說起意象水墨畫的創作契機,少欽解釋說,這既是一種積極的探索,也是一次無意識的發現。墨韻和線條是中國畫兩種最主要的表現手法,歷來是國畫的精髓所在,少欽尤愛“墨韻”,他認為古墨是中國古代文化之瑰寶,我們應該將其魅力發揮到極致;同時,他深諳書畫同源、詩畫一體的道理,所以為溯求其藝術根本,少欽開始嘗試將這三者融入筆墨之中,試圖創作出屬於自己風格的作品。而真正的創作機緣則是一次偶然的美學效果刺激,在一次利用水墨進行山水畫創作中,由於局部處理墨水關係時畫面產生沉濁之感,少欽本想將其捨棄,但凝神細看後,竟發現這些自由發揮的墨團極富韻味,他便隨勢應發,順著大片抽象墨團的走勢來進行創作,邊任由墨團隨意流動,邊在心中構圖布局,最後精心收拾,使得一幅水墨畫抽象中現具象,饒有風趣。
承古納新潑墨寫意
在水墨畫創作的探索過程中,少欽深知墨韻和線條是中國畫的基本造型手段,也是精髓所在,所以他以“墨韻”作為切入點,巧引妙借書法中的線條來與墨韻相輔相成。“詩書畫本是同源,遠古時代的象形文字就具有一定的繪畫基礎,隨著時代發展,才逐漸由形象符號演變為由線條構成的文字,而後有了書法,繪畫更是以此為基石。中國傳統的書法用筆極富變化,可以用來替繪畫做造型,剛好可以為我所用、吸收和轉化。”
畫上題詩,可謂是畫龍點睛之筆,中國畫的題款,歷來就有,但少欽作品的題詩,特別之處是所用的書法字型跟畫的不同題材有關。他的意象水墨畫多以山水、花鳥為題材,花鳥畫多採用揉合漢簡與章草筆意之結體,而山水則多用今草。“詩詞與書法和繪畫關係也密不可分,中國字,先由象形始、象形就是畫,借文字以達意,‘詩以言志’,‘詩是無形之畫,畫是有形之詩’,故字或畫都離不開意境,或多或少都含有詩意,運用詩詞來對畫面進行補充和闡發,這不但能以語言藝術的特長來彌補造型藝術的不足,還能揭示作者的意圖和情感,更好地引導觀眾充分理解作品的象外之意。不同題材的畫搭配不同字型的書法,則會讓畫面的整體感覺更加和諧統一。”
除了精妙的墨韻筆蹤之外,版面設計帶來的強烈視覺衝擊也是少欽作品獨具韻味的因素之一。拿他的水墨作品《春夜》來說,畫中的山澗、小溪和刻意排列的題詩形成一條延續的曲線,文字和圖形按視覺上的美感和內容上的邏輯統一起來,形成了一個具有個性的視覺畫面。從“意象”入手,將主觀感受和意念充分恣肆,賦予作品的質量感和生命感,又運用版式設計的理性思維原理來駕馭畫面,使作品外在的構圖形式美和內在的意境美相融合,以此來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我們再一次領略到少欽在意象水墨畫探索過程中極富個性的創造力。
少欽的作品追古溯源,以時代的審美為探索前提,以心性的表達為藝術追求,形成了融傳統與現代為一體的風格和表現方式,其內涵是極為豐富的。
畫上題詩,可謂是畫龍點睛之筆,中國畫的題款,歷來就有,但少欽作品的題詩,特別之處是所用的書法字型跟畫的不同題材有關。他的意象水墨畫多以山水、花鳥為題材,花鳥畫多採用揉合漢簡與章草筆意之結體,而山水則多用今草。“詩詞與書法和繪畫關係也密不可分,中國字,先由象形始、象形就是畫,借文字以達意,‘詩以言志’,‘詩是無形之畫,畫是有形之詩’,故字或畫都離不開意境,或多或少都含有詩意,運用詩詞來對畫面進行補充和闡發,這不但能以語言藝術的特長來彌補造型藝術的不足,還能揭示作者的意圖和情感,更好地引導觀眾充分理解作品的象外之意。不同題材的畫搭配不同字型的書法,則會讓畫面的整體感覺更加和諧統一。”
除了精妙的墨韻筆蹤之外,版面設計帶來的強烈視覺衝擊也是少欽作品獨具韻味的因素之一。拿他的水墨作品《春夜》來說,畫中的山澗、小溪和刻意排列的題詩形成一條延續的曲線,文字和圖形按視覺上的美感和內容上的邏輯統一起來,形成了一個具有個性的視覺畫面。從“意象”入手,將主觀感受和意念充分恣肆,賦予作品的質量感和生命感,又運用版式設計的理性思維原理來駕馭畫面,使作品外在的構圖形式美和內在的意境美相融合,以此來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我們再一次領略到少欽在意象水墨畫探索過程中極富個性的創造力。
少欽的作品追古溯源,以時代的審美為探索前提,以心性的表達為藝術追求,形成了融傳統與現代為一體的風格和表現方式,其內涵是極為豐富的。
《沐墨禪境》序
少欽兄本次“沐墨禪境”的主題展是我們商榷已久的一個水墨精品展。少欽兄謙遜內斂,早年畢業於汕頭工藝美校,後從事過藝術設計與經商,又出版過書法詩集,其特殊的藝術經歷使其作品有著獨特的氣質。已入不惑之年的少欽兄由於其藝術修養及人生沉澱,賦予其作品浪漫不羈的氣質,同時詮釋作者自身的人生理解。
“禪境”系列作品可謂是我所見的少欽兄最成熟的一批佳作,作品同是以“禪”為主題,卻可以有千變萬化的境象呈現,每幅畫面都給我很多驚喜。少欽兄深諳中國傳統水墨之道,畫面墨色的變化無窮結合書法線條的美,提煉出完整精到的藝術畫面,潑墨造境、景象人物的融入渾然天成。少欽兄還將點線面及構成技巧完美運用於畫面,使水墨作品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及當代性。更可貴的是每一幅作品都有禪詩偈語的演繹,不只是停留於視覺上的美,更能讓人進入一種“禪境”。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禪境”中的那山那水、那雲那霧,也是人們似曾相識的,但少欽兄表現得更自在,富於玩味。少欽兄的確是“造境”高手,沐墨之間,禪境如詩,充分展現出其成熟的藝術駕馭能力。
山石本天成,雲水出無形;沐墨禪中悟,自在游千境。祝願少欽兄藝業突進、再攀高峰。
“禪境”系列作品可謂是我所見的少欽兄最成熟的一批佳作,作品同是以“禪”為主題,卻可以有千變萬化的境象呈現,每幅畫面都給我很多驚喜。少欽兄深諳中國傳統水墨之道,畫面墨色的變化無窮結合書法線條的美,提煉出完整精到的藝術畫面,潑墨造境、景象人物的融入渾然天成。少欽兄還將點線面及構成技巧完美運用於畫面,使水墨作品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及當代性。更可貴的是每一幅作品都有禪詩偈語的演繹,不只是停留於視覺上的美,更能讓人進入一種“禪境”。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禪境”中的那山那水、那雲那霧,也是人們似曾相識的,但少欽兄表現得更自在,富於玩味。少欽兄的確是“造境”高手,沐墨之間,禪境如詩,充分展現出其成熟的藝術駕馭能力。
山石本天成,雲水出無形;沐墨禪中悟,自在游千境。祝願少欽兄藝業突進、再攀高峰。
媒體報導
鄭少欽身上究竟還有多少我所沒有發現的驚喜?這裡我得承認自己對他的始終瞧得不透。那么,是我小瞧了他嗎?不敢哉不敢也。記得若干年前,他給我一本他自己設計和創作的詩集,當時,就已經讓我欣喜地見識了他獨特的藝術追求。
他以一個詩人的姿勢展示他藝術的風采,這也是他國畫創造的底色。這些年來,他一步一個腳印地朝我們走來,我作為見證者,可以說比較熟悉的;可是,不時之間卻還是會有些意料之外的欣喜。去 年他和幾位藝術同道辦了一個展覽,他的創作就給了我十分深刻的印象,我說他是以詩情來作畫的,如今我仍然堅持這樣的觀點。這不但是他的殊勝之處,也是他創作的特點。這使他的畫,放在與別的人一起時,也凸顯了自己藝術的個性的面目。這卻已經是可以額手稱慶的不簡單了。從一個習慣了既成者的目光,鄭少欽的創作無疑是標新立異的。此際我也不想怎么去誇大他藝術上的如何了不得,但就是這與眾不同的獨異,已夠得讓我們刮目相看了。
近 日,我讀了他的若干水墨畫新作,就不免為他帶濃郁實驗意味的這些作品所吸引。團團的水墨,在宣紙上酣暢,飽滿和自由地恣肆、擴展著,可以感受到歡快的旋律。乍看或者看不出所以然來;可是建議你別急,屏去了浮皮潦草,靜心相對,奇怪,逐漸地可以進入他藝術的世界,也開始能夠體會其中的美妙意境。記得李白有詩云: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就是這一種藝術的感覺。
還是李白的詩: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當日讀此兩句詩時,誤解他是寂寞的,其實不然,如此際之我之閱讀少欽的這些水墨畫,仿佛進入一個特殊的幽深的境界。靜對是一種修持,淨化俗慮,躁雪精神,更是對宇宙洪荒的全息的認識。藝術家或者有意或者無意,他以心靈的創造,給了我們世外桃源似的一份寧靜。這就是讓我精神上感受到的莫上愉悅。
上面說過,鄭少欽本身是一個詩人,這本色詩人的浪漫激情帶來了他創作的天馬行空也罷,放蕩不羈也罷,就是他的不安分守己了,別闢蹊徑乃至不按牌理出牌,這可能是冒險,也可能招來物議。卻也不怕的,藝術的道路本來就布滿了荊棘;何況,冒險有時反而可以有讓人耳目一新的另類的效果。比如題跋吧,當然是國畫的重要組成,不可或缺的,但有誰敢像鄭少欽這么給了它如此突出的位置?幾乎是相等的分量。而且位置不確定,時左時右時中,或上或下,不但不可或缺,已是分庭抗禮了。而這些寫題跋的漢簡或章草的字型,則與水墨畫面構成渾然的藝術整體,仿佛更多的可以在視角上給了我們強烈的衝擊。鄭少欽在這裡似乎有意識地引入了他設計的理念。而這種強化的設計意味和他的詩人氣質,在創作中互為作用,就形成了鄭少欽藝術上的這一獨有的魅力和韻味。
上面說過,鄭少欽本身是一個詩人,這本色詩人的浪漫激情帶來了他創作的天馬行空也罷,放蕩不羈也罷,就是他的不安分守己了,別闢蹊徑乃至不按牌理出牌,這可能是冒險,也可能招來物議。卻也不怕的,藝術的道路本來就布滿了荊棘;何況,冒險有時反而可以有讓人耳目一新的另類的效果。比如題跋吧,當然是國畫的重要組成,不可或缺的,但有誰敢像鄭少欽這么給了它如此突出的位置?幾乎是相等的分量。而且位置不確定,時左時右時中,或上或下,不但不可或缺,已是分庭抗禮了。而這些寫題跋的漢簡或章草的字型,則與水墨畫面構成渾然的藝術整體,仿佛更多的可以在視角上給了我們強烈的衝擊。鄭少欽在這裡似乎有意識地引入了他設計的理念。而這種強化的設計意味和他的詩人氣質,在創作中互為作用,就形成了鄭少欽藝術上的這一獨有的魅力和韻味。
自然,這還僅僅是一個開始,作為畫家,鄭少欽還很年輕,他藝術之路還很長。但他有的是朝氣蓬勃的創造力,有的是不怕失敗的敢於更多地去嘗試的勇氣,這就是我們所羨慕的。那么,未來他肯定會有更多更好的表現,我也相信,只要路子對了,堅持地走下去,就一定有不俗的成績的。(汕頭日報2013年4月13日第六版。作者:藝術評論家林偉光)
鄭少欽,號半耕,墨田寒棚主。他自小習書,用筆飄逸、凝重自然、虛實相生、體勢靈動。多年的 平面設計工作 讓他積累了豐富 的實踐經驗,後來,他更是將平面設計和中國水墨畫兩者有機統一起來,形成了屬於他自己風格的現代意象水墨畫。
鄭少欽的水墨畫,先按構想將調好的墨汁潑灑 在紙上,再根據墨水的流動走勢所形成 的自然外形,加以線條勾勒,描 山畫水,繪 花繪鳥,一幅幅畫的雛形、意境渾然地呈露眼前。這種繪畫方式致使相當多的筆墨帶有隨意性,因而更顯自由、生動、瀟灑。
說起意象水墨畫的創作契機,鄭少欽說,這 既是 一種積極的探索,也是 一次無意識的發現。墨韻和線條是中國畫 兩種最主要的表現手法,歷來是國畫的精髓所在。鄭少欽尤愛“墨韻”。他認為古墨是中國古代文化之瑰寶,應該將其魅力發揮到極致,同時,他深諳書畫同源、詩畫一體的道理。所以為溯求其藝術根本,鄭少欽開始嘗試將這三者融入筆墨之中,試圖創作出屬於自己風格的作品。
在《沐墨禪境》中展出的這批“禪境”系列作品,是鄭少欽最成熟的一批佳作。作品以“禪”為主題,卻可以有千變萬化的境象呈現,每一幅畫面均給人以驚喜。鄭少欽深諳中國傳統水墨之道,畫面墨色的變化無窮,結合書法線條的美,提煉出完整精到的藝術畫面。潑墨造境、景象人物的融入渾然天成。他還將點線面及構成技巧完美運用於畫面,使水墨作品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及當代性。更可貴的是,每一幅作品都有禪詩偈語的演繹,不只是停留於視覺上的美,更能讓人進入一種“禪境”。(汕頭特區晚報2014年6月21日第八版。作者:記者陳史)
說起意象水墨畫的創作契機,鄭少欽說,這 既是 一種積極的探索,也是 一次無意識的發現。墨韻和線條是中國畫 兩種最主要的表現手法,歷來是國畫的精髓所在。鄭少欽尤愛“墨韻”。他認為古墨是中國古代文化之瑰寶,應該將其魅力發揮到極致,同時,他深諳書畫同源、詩畫一體的道理。所以為溯求其藝術根本,鄭少欽開始嘗試將這三者融入筆墨之中,試圖創作出屬於自己風格的作品。
在《沐墨禪境》中展出的這批“禪境”系列作品,是鄭少欽最成熟的一批佳作。作品以“禪”為主題,卻可以有千變萬化的境象呈現,每一幅畫面均給人以驚喜。鄭少欽深諳中國傳統水墨之道,畫面墨色的變化無窮,結合書法線條的美,提煉出完整精到的藝術畫面。潑墨造境、景象人物的融入渾然天成。他還將點線面及構成技巧完美運用於畫面,使水墨作品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及當代性。更可貴的是,每一幅作品都有禪詩偈語的演繹,不只是停留於視覺上的美,更能讓人進入一種“禪境”。(汕頭特區晚報2014年6月21日第八版。作者:記者陳史)
鄭少欽很勤奮,也很有自己的想法。本來這是藝術家所必備的因素,如今我卻拿來當優點誇他,可見當下的藝壇已是如何之不堪與令人沮喪。不過,還有如此的人,卻也是讓我深感欣慰的。
鄭少欽的作品,我並不陌生,他是屬於什麼樣的人呢?是那種很有個性,敢於大膽行事的人。記得偶閱《困學紀聞》,其卷七中有一則載:“梁簡文誡子云,立身之道與文章異,立身須謹重,文章且須放蕩。”這是一千年前的古訓。有說是道非者。我卻以為正道出了為文之道。如果都按部就班去蕭規曹隨,就不會有什麼讓人驚奇的表現了。文章如是,藝術如繪畫者,亦何獨乎例外?創新是藝術不朽的力量,有創新自覺的藝術家,我們不怕他當下的暫時性的稚嫩,他的未來是有潛力和希望的。鄭少欽無疑就是這種人。
他不是野狐禪那一路,其實他是接受過藝術的專業培訓的,這有何好處呢?可使他根基牢固,如果有機會改變的話,就可以擁有了言變的本錢。他好像並不習慣於沿著大眾的路,隨著大流那么走去;他偏要選擇一條少人走的小蹊徑,甚至在沒有路中去闖出路來。或者,他堅信魯迅所說的,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路就有了。總得有第一個去踩出路來的吧?他就想當這么的一個人。不自量嗎?還有自視太高了喔,諸如此類的譏諷,不可避免地可能出現,這是每一個在藝術道路上苦苦求索的未名者,所要常常碰到的。又有什麼關係呢?任何想特立獨行者,這都必然要經過的。我們的成功,不只是在於不懈的努力,還在於能夠抗得譏諷的能力。誰笑到最後,誰就是勝利者。好像當年的史達林吧,當毛澤東以自己的理論取得革命勝利時,他就只好笑著說,歷史不會責備勝利者的。當然,這必須有一個前提,就是我們勝利了。如此看來,連歷史也是勢利的了,但這是不能改變的事實。不過,另一方面呢,誰說這勢利的事實,不亦是一種動力和促進?
現 在,說鄭少欽所走的這條藝術之路,已經成功,其實還不好說的。前面布滿了荊棘,還有著更多的挑戰,我想,這是連他自己也可以充分估計到的。他應該無悔的,因為是自己的選擇,既是挑戰,何曾不也是希望呢?我這些年來,其實認識他的時間並不算長,我是先認識他的哥哥,然後才認識他的,但卻已見識了他在藝術上的不斷努力了。
哪個少年不懷春?鄭少欽的青少年時期,也迷過詩,後來出過一本詩集。他的詩集編得與眾不同,是詩書畫合在一起的,這充分顯示了兩點:其一他總是不願意隨流俗的,其二他在藝術上是很有才華的。那么,他當然可以稱為詩人了。我不知道,現 在他是否還在寫詩。但沒有關係的,當我此刻閱讀他的丹青時,就能夠領略到其中的濃郁的詩意。於是,我恍然大悟:他到底還是一個詩人,只是把詩寫到了畫面之上而已;也就是說,他的畫裡有詩。王維說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是理想的藝術境界。或者,也正是鄭少欽若干年來的追求。我看他是不斷地希望於此去營造一種詩情的意境的。
近 日,他說要辦一個小展覽,集中地展示近 期所創作的作品。在讀他新作之前,我倒有些漫不經心了。但當真的閱讀時,卻不由得有耳目一新之感。這是一些表現禪的意境的作品。禪其實很難表現的,連文字都是多餘的,何況圖畫?但鄭少欽,卻潛心於此。那么,他的畫面是空靈的,而姿態,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心態,卻同樣是自由的。於是,我可以得出一個讀後的印象,就是隨字。一切隨緣,正契合了禪的精神。他的這些畫,可以說禪在畫中,卻是更在畫外的,或者是禪在心中吧,而筆墨和紙,則統統都是可以忽略的。(汕頭日報2014年6月22日第七版。作者:任之)
作品欣賞
《碧流》
《藏身無跡》
《觀自在》
《荷衣松食》
《俗游》
《隨緣過》
《一脈通》
《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