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評價
鄭小驢非常年輕,今年才25歲,他在一家文學雜誌做編輯。他寫這篇《
鬼節》時大概是22歲。他的短篇小說我讀了之後大吃一驚。因為他還這么年輕,小說就寫得如此老練,並且在字裡行間透出一股黑沉沉的力量。
他對人心的洞悉深而冷靜,但你能感到他有一顆敏感的心。我認為他的最好的短篇,可以同我國偉大的先輩作家魯迅的作品媲美。現在刊登的這篇《
鬼節》應該可以算作他的代表作。這篇作品顯示了他的驚人的獨特的才華,我感到這位青年作家前程無量。
——
殘雪在2011年《Words WithoutBorders》的推薦語
鄭小驢的小說富有痛感,有心靈的緊張、沉重、燃燒,有土地和歷史的堅實依託,離衰而不傷的詩學大道已不遠。
鄭小驢有豐沛的想像力,靈敏的感覺力,文學的鮮活和精準已非同尋常。如能獲得思想和經驗感受的持續補位配置,定能根深葉茂,一飛沖天。
——韓少功
鄭小驢小說中的主人公多是這個時代失敗的青年人。那些陰沉沉的文字和血淋淋的悲劇背後,是他對一代青年命運的哀嘆與悲憫。他的小說不止於描述“是怎樣”,而敢於追問“為什麼”。他有面對問題和向“根部”探索的勇氣,其文學品質在國內年輕一代作家中尤為可貴。
小驢的小說小得像個拳頭,很快就讀完了,但是悶在心裡很久,仿佛一個有脾氣的活物。手工點讚。
——馮唐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一個年輕人有思想,且將之表達得恰到好處,必是歷練的成果。鄭小驢的文字,是值得期待的。
——葛亮
讀了他的小說,我大吃一驚:作為最年輕的一代作家,他對小說敘事的理解、文字的老到和整體掌控小說節奏的能力,都顯示了他小說創作的巨大潛能。他的文字功力和敘事才能讓我難以忘記。他改變了我對80後這代人不應有的判斷。
——評論家孟繁華
鄭小驢是一位很有潛力的80後青年作家,他於2009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說集《
1921年的童謠》,顯示出他頗有實力的創作狀態。2009年,鄭小驢有一系列中短篇小說如《槍聲》、《秋天的殺戮》在《十月》、《花城》上面發表,引起評論界的關注。鄭小驢的小說有相當好的小說意識,能把故事敘述得有聲有色,刻畫人物也很有力度,顯示出80後在文學創作方面的新型經驗。
——北大教授陳曉明
鄭小驢的小說一直是中國小說,在他的小說里,本土是最為堅實的基礎。然而,鄭小驢的文本擁有強勁的實驗性,這使得他的小說又顯得十分生動。他的小說充滿活力,假以時日,鄭小驢當有相當可觀的前景。
疏遠時尚,親近經典,這是鄭小驢文學寫作的最鮮明的特點,也是他最可貴的精神品格。他的小說敘述里,我們可以發現,鄭小驢決不像有些作家那樣匍匐在地下,陷在現實的泥淖里,他的心是飛翔著的,他的精神是特立獨行的。他是一個思想的叛逆者。
——評論家 賀紹俊
鄭小驢是懂小說、寫小說的天才,他懂小說的密碼,同時不附和世事的喧囂,深知文學的金線標準在哪。
獲獎情況
《上海文學》中環杯新人佳作獎(2009年);
首屆希望杯·中國文學創作新人獎(2013年);
入選
瀟湘晨報2013年度十大風尚文藝人(文學類);
獲第二屆紫金·人民文學之星短篇小說獎。
《中篇小說選刊》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2016)。
授獎詞
鄭小驢是80後作家中的一個異數,他的寫作獨具一格,不追隨大眾,不僅有著良好的藝術天分和廣闊視野,而且不乏自由獨立的思考精神。他的小說一部分傾向於新歷史小說,表達了年輕一代人對過去特殊年代的立場和見解;另外一部分則貼近現實,以觸摸大地的姿態,書寫普通人在新世紀現實與精神面前的雙重焦慮以及個體命運的遭遇與變遷。他的作品結構精緻,寓意深遠,語言清新靈韻,舒緩自由,具有湘西遺風。他善於捕捉一些細微的、不為人察知的細節來表達對社會、人性的深度思考以及對“自由”和“公民”的理解,闡明對權力邏輯的否定態度。他的文風沉鬱頓挫,意境幽深,引人深思,具有知識分子的傳統擔當和悲憫情懷。
作為80後作家裡的後起之秀和最年輕的青年文學獎得主之一,他以紮實的文學準備功底和務實低調的作風,取得了頗豐的創作業績,成為80後
新活力作家群里的佼佼者。我們相信他的創作天地會越發寬廣。
——26屆湖南青年文學獎授獎詞
第五屆毛澤東文學獎中短篇小說獎項授予鄭小驢的短篇小說《少兒不宜》。
青年作家鄭小驢用敏感的筆觸,捕捉著在這個熱切的躁動的國土上變遷的每一種現實。小說寫出了理想缺失的青年一代的迷惘,成功塑造了一個“游離”者的形象,使得“少兒不宜”這一為日常意義遮蔽、顯得質樸暗淡的標題在新含義的擦拭下突然煥發出了陌生化的神采。在修辭上,小說呈現了繁複、意象、詩意、隱喻之美,有著“傳統的形式,現代的意蘊”。在當前所處的環境中,游離的悲劇存在著普遍意義,在個人幸福被消費大潮裹挾、少數富人階層侵占絕大多數財富的,真正“少兒不宜”的資本全球化時代,悲劇的結局在前面等著他們。
鄭小驢有著同齡人少有的少年老成和寫作韌性,他試圖將現實關切、藝術探索和青春情懷融為一體,形成一種專屬於自己的風格。在他的一系列短篇小說中,我們看到了一個青年作家從與世界的對抗轉向了對生活的反思,從銳利的思索轉向了對人物的體察,從技巧的成熟升華為文學觀念的成熟。這些腳踏實地的進步,也為有志於從事嚴肅文學寫作的年輕作家做出了榜樣。
——第二屆紫金·人民文學之星 授獎詞
出版目錄
小說集:
《癢》(2013年,河南文藝出版社);
《少兒不宜》(2014年,安徽文藝出版社);
長篇《去洞庭》(2019年,北京出版集團·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部分作品目錄
豆瓣閱讀:
《你知道的太多了》(方圓雜誌專欄集錦)
《雲南好色記》(深圳特區報,都市時報專欄集錦)
《不存在的嬰兒》
外界報導
湖南80後作家鄭小驢長篇《西洲曲》研討會在京舉行
紅網北京11月7日訊(記者 彭玲玲)11月6日,湖南80後作家鄭小驢長篇小說《西洲曲》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研討會由北京作家協會和人民文學出版社共同舉辦,北京作協秘書長王升山主持了會議。賀紹俊、白燁、孟繁華、陳曉明、陳福民、解璽璋、徐坤、邱華棟、寧肯、王德領、李林榮、付艷霞、楊慶祥、石一楓、岳雯、霍艷、鮑爾金娜、彭揚等20餘位作家、評論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對這部作品的看法。
《西洲曲》是鄭小驢的長篇處女作,初稿完成於2009年,那一年他23歲。該作先後修改了6次才最後定稿,直到4年後才迎來出版的機會。責任編輯程天翔看後坦言:“從他(鄭小驢)的作品裡,能夠看到中國文學的未來。”與會者認為,鄭小驢對小說敘事的理解、文字的老到和整體掌控小說節奏的能力,皆顯示了其在創作上的巨大才華。本書題材事關計畫生育政策,但難能可貴的是,鄭小驢並沒有將矛頭直指計畫生育,而是從高處出發,讓小說里的人物在矛盾衝突中自己去尋求、反思計畫生育對社會造成的深遠影響。在小說的角色設定上,深思熟慮,力求真實地反映出了人性的複雜面,表現手法深邃而細膩。這種內心的掙扎和思辨,將小說的境界拔高了一個層次。
近年來,鄭小驢在創作領域成績斐然,先後獲得湖南青年文學獎、上海文學新人佳作獎等獎項,在文壇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作家殘雪曾給予高度評價:“他的短篇小說我讀了之後大吃一驚。因為他還這么年輕,小說就寫得如此老練,並且在字裡行間透出一股黑沉沉的力量。”畢飛宇也說,“假以時日,鄭小驢當有相當可觀的前景”。談到本書,評論家白燁認為,它“既不同於沈從文牧歌式的《邊城》,又有別於莫言輓歌式的《蛙》,在作者看取人生的眼裡和描繪生活的筆下,充溢著的顯然是屬於一代新人的底氣、元氣與生氣。”
疏遠時尚,親近經典
談鄭小驢的小說
賀紹俊
“80後”作為一個專門的文學詞語,自然是特指出生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一批年輕作家的文學寫作,鄭小驢當然屬於這一範圍之內,然而如果我們想當然地把鄭小驢的小說當成“80後”文學來閱讀的話,很可能我們反而讀不出小說的獨特價值來。
疏遠時尚,親近經典。這是鄭小驢文學寫作的最鮮明的特點,也是他最可貴的精神品格。
“80後”成長在新的時代,整個社會的價值系統和生活方式都發生的根本性的改變,他們多少帶有新新人類的特徵,他們在崇拜時尚的文化語境中完成他們的成人禮,這決定了他們是追逐時尚的。鄭小驢儘管也是“80後”,但他對時尚保持著疏遠的姿態。因此他的小說基本上不是許多“80後”所痴迷的青春寫作。鄭小驢的內心卻駐紮著文學精神,他知道時尚是一道腐蝕劑,因此他疏遠時尚,而是對歷史和知識感興趣,對時尚背後的黯淡的現實感興趣。他所感興趣的東西恰恰是能夠構成文學質地的原材料。
親近經典體現在他以文學精神為標準,不拒絕中外文學一切有益的養分。從他的作品裡,總是能感覺到各種文學經典的影子在他的筆下隱隱地跳動著。大量的閱讀,決定了他不像有些“80後”斷然以徹底否定的態度對待過去的文學傳統和文學經典,因此他的寫作與傳統以及經典連線上了,他就能夠站在一定的文學高度去處理自己的現實經驗。從他的小說敘述里,我們可以發現,鄭小驢決不像有些作家那樣匍匐在地下,陷在現實的泥淖里,他的心是飛翔著的,他的精神是特立獨行的。他是一個思想的叛逆者。
他雖然親近經典,但他並不迷信經典;他從經典中吸取養分,但他不被經典牽著鼻子走,因此在“80後”作家群體中,他像一個另類。他走的是延續文學傳統的道路,但他在學習和延續的過程中總是讓思想上的叛逆保持著張力,他的叛逆精神就像是一張繃緊了的弓,隨時都有可能讓弦上的箭射將出去。
可以說,鄭小驢是一位虔誠的文學探索者,這本小說集《癢》收入了鄭小驢近些年來創作的十餘箇中短篇小說,我相信讀者會在閱讀中獲得某種驚喜,因為小說中的異質性非常突出,這也有理由使我們對鄭小驢的未來充滿期待。鄭小驢說過這么一段話:“寫作終究是件漫長的事情,就好比馬拉松賽跑,80後這一代里,是曾有過一批人跑得很快,但是我想文學並不是百米衝刺,拼的是耐力和能否熬得住一萬米過程中的寂寞。我想我還在路上,並將永遠在路上,而文學,本就是一眼望不到盡頭的事。”
我對他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