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太子忽辭婚

鄭太子忽辭婚,作品名。出自左傳。歷史散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太子忽辭婚
  • 體裁歷史散文
  • 出處:《左傳》
  • 注釋:班:次序,指確定次序。
基本信息,原文,注釋,譯文,評析,

基本信息

作品名:鄭太子忽辭婚
出處:《左傳》
體裁:歷史散文

原文

北戎伐齊①,齊使乞師於鄭。鄭太子忽帥師救齊。六月,大敗戎師,獲其二帥大良、少良,甲首三百,以獻於齊。
於是諸侯之大夫戍齊,齊人饋之餼②,使魯為其班③,後鄭。鄭忽以其有功也,怒,故有郎之師④。
公之未昏於齊也,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太子忽。太子忽辭。人問其故。太子曰:“人各有耦⑤,齊大,非吾耦也。《詩》雲⑥:‘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國何為?”君子曰:“善自為謀。”及其敗戎師也,齊侯又請妻之,固辭。人問其故。太子曰:“無事於齊,吾猶不敢,今以君命齊之急,而受室以歸,是以師昏也⑦。民其謂我何?”遂辭諸鄭伯。

注釋

①北戎:春秋時少數民族,亦稱山戎,活動區域當在今河北遷安、灤縣、盧龍一帶。
②餼(xì):贈送人的生食,包括糧食和牲畜。
③班:次序,指確定次序。
④郎:魯國屬地,位於曲阜附近。
⑤耦:同“偶”,匹配。
⑥《詩》云:以下詩句引自《詩經·大雅·文王》。
⑦師昏:指為婚姻而出師。

譯文

北戎侵伐齊國,齊國派使者到鄭國請求援軍。鄭國派太子忽率領軍隊去援救齊國。(魯桓公六年)六月,大敗北戎軍隊,俘虜了兩員大將大良和少良,斬獲了三百名披甲戰士的頭顱,在齊國舉行了獻俘的典禮。
這時各諸侯國都派大夫率軍守衛齊國,齊國贈送給這些大夫們食品,讓魯國的大夫確定先後次序來頒發,把鄭太子忽放到了後面。鄭太子忽因為有功勞,就十分不滿,所以就有以後鄭國與魯國在郎地的戰爭。
魯桓公未跟齊國結為婚姻關係的時候,齊僖公要把女兒文姜許配鄭太子忽為妻,太子忽推辭了。有人問太子忽推辭的緣故,太子忽說:“人各自有自己的配偶,齊國是大國,不是我的配偶。《詩經》里說:‘自我求取福分。’還是得看自己能力怎么樣,依靠大國有什麼用呢?”君子評論說:“這才是善於為自己考慮。”等到他打敗北戎軍隊以後,齊僖公又要把他的女兒許配太子忽為妻,太子忽還是堅決推辭。又有人問他推辭的原因,太子忽說:“對齊國沒做什麼事的時候,我還不敢答應這門婚事。現在帶了君父的命令奔赴齊國的急難,再接受妻室回國,就是為婚姻去打仗,人民會說我什麼呢?”於是告訴鄭莊公辭掉了這門婚事。

評析

春秋諸侯國之間,常常用婚姻關係結為同盟,一些大國也用這種關係支配小國。鄭國太子忽兩次拒絕齊國的求婚,目的是擺脫齊國對鄭國的支配,要依靠自己,獨立發展。當時,他的行為受到了稱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