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傳正義》卷十三〈僖公·傳七年〉~25~
秋。盟於寧毌。謀鄭故也。管仲言於齊侯曰。臣聞之。招攜以禮。懷遠以德。德禮不易。無人不懷。齊侯脩禮於諸侯。諸侯官受方物。鄭伯使大子華聽命於會。言於齊侯曰。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實違君命。若君去之以為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國三良
- 注音:zhèng guó sān liáng
- 釋義:指叔詹﹑堵叔﹑師叔三個鄭國賢臣
- 相關文獻:《春秋左傳正義》
典源,典源譯文,示例,
典源
我以鄭為內臣。君亦無所不利焉。齊侯將許之。管仲曰。君以禮與信屬諸侯。而以奸終之。無乃不可乎。子父不奸之謂禮。守命共時之謂信。違此二者。奸莫大焉。公曰。諸侯有討於鄭。未捷。今苟有釁。從之。不亦可乎。對曰。君若綏之以德。加之以訓辭。而帥諸侯以討鄭。鄭將覆亡之不暇。豈敢不懼。若總其罪人以臨之。鄭有辭矣。何懼。且夫合諸侯以崇德也。會而列奸。何以示後嗣。夫諸侯之會。其德刑禮義。無國不記。記奸之位。君盟替矣。作而不記。非盛德也。君其勿許。鄭必受盟。夫子華既為大子。而求介於大國。以弱其國。亦必不免。鄭有叔詹。堵叔。師叔。三良為政。未可間也。齊侯辭焉。子華由是得罪於鄭。
典源譯文
秋季,魯僖公和齊桓公、宋桓公、陳國的世子款、鄭國的世子華在寧母結盟,策划進攻鄭國。 管仲對齊桓公說:“臣聽說:招撫有二心的國家,用禮;懷念疏遠的國家,用德。凡事不違背德和禮,沒有人不歸附的。”齊桓公就以禮對待諸侯,諸侯的官員接受了齊國賞的土特產。 鄭文公派遣太子華接受會議的命令,對齊桓公說:“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違背您的命令。您如果除掉他們而和敝國講和,我國作為您的內臣,這對您也沒有什麼不利。”齊桓公準備答應他。管仲說:“君王用禮和信會合諸侯,而用邪惡來結束,未免不行吧。兒子和父親不相違背叫做禮,見機行事完成君命叫做信。違背這兩點,沒有比這再大的邪惡了。”齊桓公說:“諸侯進攻鄭國,沒有得勝;現在幸而有機可乘,利用這點,不也行嗎?”管仲回答說:“君王如果用德來安撫,加上教訓,他們不接受,然後率領諸侯討伐鄭國;鄭國挽救危亡還來不及,哪敢不害怕?如果領著他的罪人以兵進攻鄭國,鄭國就有理了,還害怕什麼?而且會合諸侯,這是為了尊崇德行。會合而讓奸邪之人列於國君,怎么能向後代交代?諸侯的會見,他們的德行、刑罰、禮儀、道義,沒有一個國家不加以記載。如果記載了讓邪惡的人居於君位,君王的盟約就要廢棄了。事情做了而不能見於記載,這就不是崇高的道德。君王還是同意為好!鄭國一定會接受盟約的。子華既然做了太子,而要求憑藉大國來削弱他的國家,也一定不能免於禍患。鄭國有叔詹、堵叔、師叔三個賢明的人執政,還不能去鑽它的空子。”齊桓公於是向子華辭謝。子華因此得罪了鄭國。
示例
宋 無名氏 《喜遷鶯·賀生第三子》詞:“古今三絕,惟鄭國三良,漢家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