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厝村(福建省石獅市寶蓋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福建省石獅市寶蓋鎮鄭厝村,宋代,滎陽鄭氏從仙遊遷居於此,故稱“鄭厝”。因人丁興旺析為“上鄭”和“下鄭”,並演變成為角落地名。村中有兩處歷史古蹟“二十四都宮”、“宅上坊”,遠近聞名,逐漸演變成為角落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鄭厝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石獅市寶蓋鎮
  • 歷史古蹟:二十四都宮、宅上坊
  • 榮譽稱號:“文明模範村”等
行政區域名稱,“宅上坊”,下樓自然村,非行政區域名稱,交通運輸,民眾組織,單位,經濟狀況,重要資源,鄉風村貌,地圖信息,

行政區域名稱

“二十四都宮”,又名“都祀宮”。清代《鋪錦新厝黃氏族譜》記載,黃方安,字乾察,卒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葬本處都祀宮”。
石獅市寶蓋鎮鄭厝村以姓氏命名“鄭厝”。宋朝時由河南省榮陽縣遷到福州-長樂-莆田南湖鳳凰山,再遷徒仙遊恐橋村,最後遷來龜湖聚居,因人丁興旺,按角落分為“上鄭”、“下鄭”。位於石獅市政府駐地東北3.2公里。東與後宅、西與上浦、南與陳厝、北與塘頭為鄰,聚落沿石浦車路東側集居。1502人左右,總面積80萬平方米。

“宅上坊”

位於龜湖鄭厝。據道光《晉江縣誌》卷十二《古蹟·宅坊》記載,該坊系鄭厝鄭氏“宅上房”裔孫鄭宗焞中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巳科舉人時所立牌坊。
宅上房,又稱迪尚房或宅尚房。並由原先的房頭名演變成為角落地名,鄉人俗稱為“宅樹尾”(即宅上尾)。清代《鋪錦新厝黃氏舊譜》記載,黃方遂(1676—1741年),字乾養,“娶本都(二十四都)宅上鄭氏,號柔淑,歲貢生、古田縣學教諭諱兆綱公胞妹”。

下樓自然村

明清時期,鄭厝、後宅交界處,尚有一古村落,名叫“下樓”,亦稱“霞樓”,吳氏聚居於此。清代《鋪錦新厝黃氏舊譜》記載,黃清時(1742—1790年),字浚因,“娶福安霞樓吳氏”。清末,下樓村落廢棄,吳氏遷往山雅。鄭厝老人協會會址前,原本尚保留幾段殘破牆壁,人稱“下樓壁”,即是舊時下樓吳氏居住的房屋遺蹟。

非行政區域名稱

由諸多服飾、五金配件廠逐漸形成開發區,正在籌建中。

交通運輸

石獅市主要路段大北環路路經開發區,此路由石浮碼頭駕到泉州通道的橋樑,此環路是必經之路。

民眾組織

村委會在上級及村黨支部的領導下,並配套婦聯、民兵營、工會、治保會、調解委員會、婦代會、老人協會、南音社、共青團組織等群團組織。
另外,2004年由村民自發形成,組織“扶貧教育基金會”。

單位

1990年初石獅第三中學在本村建成,培養出無數津津學子;2006年成立鄭厝衛生所,為村中病患人士帶來希望;農村信用社為我村人民的儲蓄事業帶來便捷的服務。

經濟狀況

社會總產值二千多萬元,農民人年均收入一萬多餘元。

重要資源

以服飾、五金配件為主要產業。

鄉風村貌

全村主要地形以平原為主.以村民自發組織成的“扶貧教育基金會”,為村中貧困家庭的學生帶來希望;海外華僑對村的村容村貌做出重大貢獻,出資出力,將村里小泥路改鋪出各條水泥大道,為村民出行帶來方便;村中好人好事不斷,鄉風朴潔,占優良的地理優勢,資源豐富;經村的大北環路,未來將是通往石浮碼頭到泉州通道橋樑的必經之道,將因此路對村裡的經濟發展帶來發展;由服飾及五金配件為龍頭產業,帶動村民致富。另外,村委會曾獲“文明模範村”等榮譽稱號。

地圖信息

地址:泉州市石獅市北環路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