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禹故里碑

鄧禹故里碑

鄧禹故里碑是記載東漢雲台“二十八宿”之首鄧禹故居地 新野[1]的重要實物資料。該碑高2.56米,寬0.97米,由整塊青色大理石刻制而成。碑正面中間刻“漢高密侯鄧元公故里”九個大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禹故里碑
  • :2.56米
  • :0.97米
  • 相關人物:鄧禹
鄧禹故里碑,鄧禹簡介,

鄧禹故里碑

鄧禹,位列中興東漢的雲台“二十八宿”之首,其故里在縣城北十五里的板橋鋪村。 板橋鋪村,正處古代襄陽、南陽之間的官道要衝,又有西漢元帝時南陽郡太守召信臣倡修的灌溉水渠貫通其間,當時的政治,經濟條件都比較優越。今天,這一代屢有漢代文物出土。村內所存《漢高密侯鄧元公故里碑》,系清朝鹹豐六年新野知縣倪正鈞立。碑文曰:憖“公諱禹,字仲華。東漢中興,功蓋諸將。始封梁侯,繼封高密侯。永平元年薨,謚曰元。其故里在新野東北鄉三泉阪,厥裔蕃昌,世守勿替,邑之人恆景慕之,標公爵氏,特建木坊於道旁。余公餘詣訪,得晤其五十八世孫廣東候補吏目前署香山司巡政名坤載,述坊年久傾欹,願立碑以垂不朽,余掭筆立書,永成文獻之一證雲”。此碑幾經劫波,或倒臥路側,或鋪作橋板,然村人中識其歷史價值者,仍盡力護其文字不毀。1979年,文化部門訪得此碑,遂由縣政府於1980年11月20日在板橋鋪村前重修。重修後的水泥結構碑樓,通高4米,南面嵌入原碑,東西兩面有漢代青龍、白虎圖案,北面為《東漢開國元勛鄧禹故里碑重修記》,簡述鄧禹生平及古碑失而復得重修事。 附:東漢開國元勛鄧禹故里碑重修記

鄧禹簡介

公元二年生,五十八年卒,系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王朝的股肱之臣,位列“二十八宿”之首。生平 鄧禹輔佐劉秀,審時勢,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注重謀略,智勇兼備,有“東漢中興,功蓋諸將”之譽。二十四歲時,拜東漢首任大司徒,總理朝政,治國興邦,歷史貢獻卓著。 鄧禹故里板橋鋪,古稱“三泉阪”,因西漢灌溉水渠霞霧溪,於此分流三支而得名。曾有清刻《漢高密侯鄧元公故里》碑一通,今失而復得。遵照國家文物保護法令,特予重修,謹記之以示景瞻。 公元一九八0年 歲次農曆庚申 孟冬 題 魏忠策 撰文
據《中國名人大字典》記載:“鄧禹,後漢時新野縣人,字仲華,幼遊學長安,與光武帝大悅,與定計議,指揮眾將,大破王匡劉均諸軍,名震關西,光武繼位後拜為大司徒,進討赤眉軍後,拜為右將軍,天下平定,論功最高,封為二十八宿之首,定為高密侯,明帝時拜為太傅,水平出萃。封號日元。”
在劉秀完成霸業的整個進程中,鄧禹襄助劉秀鎮壓了銅馬等農民起義軍,消滅王朗等割據勢力,並乘赤眉與劉玄火拚之機,率軍西征,爭取河東,乘勝由河東入關中,從而幫助劉秀取得戰略主動。其智謀超人,氣度恢宏,申明以弱勝強以柔克剛之道,素有“之所以驕未怠人之術”,遂成為東漢開國名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