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瑩詩

鄧瑩詩,中國近代體育史上的體育教育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瑩詩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新津縣
  • 畢業院校:20世紀初留日學生
  • 重要事件:1906年回國後在四川新津縣創辦了四川高等學堂體育學堂。
鄧瑩詩,體育教育家,四川新津縣人。20世紀初留日學生,專修體育,大約和湯劍娥等人同期。1906年回國後在四川新津縣創辦了四川高等學堂體育學堂。
四川高等學堂的校長為翰林院編修胡峻,他特彆強調“教育以德智為重,而健康以體育為先,蓋身強乃能強國。”因而認為:“是體育一科非專立學校無以開風氣,而便觀摩”。正是在他支持下,1906年5月18日四川高等學堂正式開辦體育學堂。當時的學部曾轉發了一份鄧瑩詩在四川設立體育學堂情況的專門函件,指出:普通司案呈據四川新津縣廩生鄧瑩詩呈請設立體育學堂等情,附呈章程到部,當經批示:體操一科,關係重要,其功用非直強健身體,而證實足以訓成道德,完固精神。故自初等國小以上,因學生年齡之有異,而教法各有所宜。為教員者,尤非深暗學理,不能勝任。同時表揚鄧瑩詩說:該生遊學日本,考察有得,洞見本源。所設體育學堂,科目完備,務即認辦理。
鄧瑩詩主持的體育學堂,其培養目標是 “以備各處中國小堂體操教員之選”。教學以“以劃一初等國小堂高等國小堂體操步伐口令為宗旨”。學生的招生分本科、附學和附操三種。其中本科為“舊日曾讀經書略解文義者”,年齡在16至26歲之間,本科學制一般為六個月,分兩個學期。附學為“身體強健家世清白者”,年齡在26至36歲之間,附學學制一般為3個月。附操沒有明確的限制條件,亦無學制規定。
學堂管理非常嚴格,凡違反規定者一律斥退。在學生畢業時,學堂專門請來外校教師進行測試,如請“通省師範學堂體操教習嚴世芬來堂舉行畢業實驗以昭慎重”。本科學生畢業實驗未完成、畢業實驗不合格或不參加畢業實驗均不能發給畢業憑證。
鄧瑩詩留下的譯著有《國小體操生理教科書》等。[1]
  
[1]崔樂泉總主編,中國體育通史,第三卷,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71-7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