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瀾(1683—1769年),字觀亭,號達泉,小松石田人。
基本介紹
- 本名:鄧瀾
- 別名:達泉先生
- 字:觀亭
- 號:達泉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小松石泉(今江西省石城縣小松鎮)
- 出生日期:1683年
- 逝世日期:1769年
- 主要成就:平冤案,體諒民苦,深受百姓愛戴
人物生平,初入仕途,普安知縣,古州同知,黎平府知府,告老還鄉,有關記載,家庭成員,先祖,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
以《詩經》中式清康熙五十年(1711)辛卯科舉人。後禮部會試不第。
雍正二年(1724)遇特恩,挑選以貴州知縣試用,歷署婺川縣知縣、威寧府通判、黔西州知州,所至皆有政績。署鎮遠縣知縣任內,正遇饑荒,糧價飛漲。瀾請開倉平價糶糧,然上司堅持成例,留十之七。瀾見百姓大飢,遂將庫中糧食盡行糶出,並言:“拯民以獲咎,亦在所不辭!”秋收後,命親屬赴襄漢間糴糧,充實倉廩。上司聞知,備知讚賞,特補修文縣知縣。將行,鎮遠縣百姓爭相載酒道旁餞別,並樹一竿,上書“活我萬家”四字,以表感激賑濟之恩。
普安知縣
不久,又調任普安知縣。適遇中丞鄂彌達途普安。瀾往迎候,交談時務。鄂中丞甚為歡悅,遂於縣署停留。然署中清苦,招待甚簡。為此,瀾親至鄂彌達處謝罪。中丞知其為人,甚為嘉許。說:“我素知你廉潔奉公,正為我所器重。”
古州同知
後瀾以功升古州同知。抵任後,遂劃出良田19176畝,設屯40堡,安插軍戶2519家,每年可獲稻米37385石。又於險要處建造“朗洞”。利用空曠之地。令駐軍開墾為田,其餘則植以松、杉、桑、柘等樹,毋使荒廢。居常親往了解軍士屯戍情況。令軍士農閒則習武,修造軍械,以備邊患。
瀾為革除當地陋習,致力開設義學,撥給經費,聘請教師建立講學制度,並常親臨教授。
黎平府知府
乾隆七年代理黎平府知府。翌年,以政績卓異,進京覲見乾隆皇帝,擢任思州府知府。
告老還鄉
兩年後,以年老體衰辭官歸里。
瀾為官律己甚嚴,平冤案,體諒民苦,深受百姓愛戴。後家居20餘年,生活恬淡自適,青鞋竹杖,一如平民。平日不喜交遊,不苟言笑,唯以詩書為樂。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卒於家,享年86歲。
有關記載
《石城縣誌》
家庭成員
石城鄧氏源於南陽鄧氏。
先祖
鄧禹,東漢開國功臣
鄧艾,三國時期曹魏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