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心強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中國古代文論、文藝學
- 任職院校:中國礦業大學
人物經歷,社會兼職,研究方向,出版圖書,學術成果,榮譽獎項,主講課程,
人物經歷
工作經歷:2003-2004:重慶理工大學任教;2010-今:中國礦業大學中文系任教;
社會兼職
為中國古代文論學會、中國中外文論學會、文心雕龍學會和江蘇美學學會四大學會會員;2015年8月被聘為“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學術出版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現為國內數家期刊匿名評審專家。
研究方向
中國文論與核心價值觀、文論關鍵字、漢語言文學課程教學研究等。
出版圖書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2年10月
鄧心強、史修永編著的《桐城派文體學研究》以桐城派文體為研究對象,集中開掘該流派所蘊藏的文體資源,對桐城派主要作家的文體思想進行深入透視;並重點選擇以文論詩、吸取小說因素、遊走於駢散之間、因聲求氣等專題,橫向探究桐城派建構文體的策略與智慧,考量這一流派在融通與革新中進行的論爭與激變。《桐城派文體...
學術成果
教書育人上,出版教學研究專著1部:《漢語言文學課程教學研究》(2017),並在《中國大學教學》、《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教學研究文章5篇,撰寫、發放《班主任論大學學習》4萬餘字。
學術科研上,六年來獨立主持中國博士後項目、江蘇博士後項目、江蘇社科基金後期資助、省教育廳及市、校各類課題共9項,已全部結題;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社科一般項目1項,在研中。已出版著作2部:《桐城派文體學研究》(2012,合著)、《中國古代文論元範疇論析》(2015,合著);參編著作1部:《蘇軾徐州詩文輯注》(2014);在《學術界》、《內蒙古社會科學》等核心以上刊物發表論文近20餘篇;成果曾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轉引多次,並先後獲江蘇省社科聯獎勵8次,獲徐州哲學社會科學獎1次。
主要科研項目
2011-2017年間主持有中國博士後項目、江蘇博士後項目、江蘇社科基金後期資助、省教育廳及市、校各類課題總計9項,已全部結題;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一般項目1項,校級項目1項。
主持項目:
(1)2013年4月-2014年4月:主持“中國博士後”(第53批)項目“桐城派文體學研究”(項目編號:2013M531408),已結題。
(2)2013年5月-2014年5月:主持江蘇省博士後項目“桐城派文體學研究”(批准號:1301156C);已結題。
(3)2014年11月-2016.12月:主持江蘇省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中國文論核心元範疇象研究”(編號:14HQ019),已結題。
(5)2013年4月-2014年4月:主持徐州市2013年度社科項目“徐州古代傑出作家的人文精神及其當代傳承研究”(批准號:2013-5714),已結項。
(6)2014、6-2015、10:主持學校2014年度研究生院教改項目“新時期研究生學術誠信教育實效性研究”(編號:YJSJG2014-022),已結題。
(7)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主持中國礦業大學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魏晉南北朝批評自覺與文體的獨立及成熟”(項目編號JGG110784),已結題;
(8)2013年2月-2014年12月,主持中國礦業大學社科基金A類項目“桐城派言說方式研究”(編號:2013W06),已結題。
(9)2013年3月-2015年3月:主持中國礦業大學教務處青年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項目“《古代文學批評文選》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3Y32),已結題。
參與項目:
(1)2012—2017年間,參與2012年度國家社科重大項目“中華文化元典關鍵字研究”(項目號:12&ZDl53,武漢大學文學院二級教授李建中先生主持),在研中。
(2)2014—2018年間,參與2014年度國家社科一般項目“葉燮詩學思想的原創性研究”(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楊暉教授主持),在研中。
(3)2013年參加蘇軾研究院的科研課題“蘇軾在徐州創作研究”(2013kyp07),2013年底交稿結題。
主要論文及著作
主要著作:
2、《中國古代文論元範疇論析》,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與楊星映教授等合著;
3、《蘇軾徐州詩文輯注》,中國礦業大學2014年版,參編,供稿12萬字。
4、《漢語言文學課程教學研究》,中國礦業大學2017年版。
主要論文代表作:
十年來論文耕耘主要圍繞“專業方向學術研究”和“所授課程教學研究”兩大板塊展開,前者包含桐城派文體學、魏晉南北朝批評文體、文論關鍵字“象”與“虛實”研究;後者包含課程教學方法與成效之探索,均服務於“興趣愛好”和“課題申報”。
魏晉南北朝批評文體研究:
1、《論古代批評文體:批評家的“面孔”與“名片”》,載《學術界》(CSSCI)2012年第7期;
2、《論人物品藻與佛學對魏晉南北朝文體建構的影響》,載《雲南師大學報》(CSSCI)2012年第4期;
3、《魏晉南北朝學者型批評家與文體風貌》,載《文藝評論》(CSSCI)2012年第10期;
4、《論古代批評家:批評文體的精心創造者》,載《山西師大學報》(CSSCI)2012年第6期;
5、《論魏晉南北朝言說主體對中國當前批評的啟示》,載《學術界》(CSSCI)2013-2;
6、《論魏晉批評文體的賦化和南北朝批評文體的駢化》,載《理論與現代化》(CSSCI)2013-5;
7、《魏晉南北朝批評緣由與文體興盛嬗變》(上)(9400字),載《寧夏大學學報》2015年第6期;
桐城派“文體學”研究:
1、《近百年來桐城派研究範式述評》,載《桐城派研究》(中國桐城派研究會會刊)2012年輯刊(第14輯);
2、《桐城派的文化品格》,載《貴州師範大學學報》(中文核心)2013年第2期;
3、《論唐宋八大家對桐城派文體形成及其實踐的影響》,載《大慶社會科學》2012年第4期;
4、《桐城派文體之韻致:餘音繞樑》,載《淮北師範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
5、《論桐城派文體之氣勢:雄直遒勁》,載《桐城派研究》(中國桐城派研究會會刊)2013年輯刊(第15輯);
6、《桐城派選本體概觀》,載《濟南大學學報》2015年第5期;
7、《桐城派與其餘相關派別文體比較》,載《桐城派研究》(中國桐城派研究會會刊)2015年集刊(第17輯);
8、《知言養氣:桐城派的語體追求》,載《理論與現代化》(CSSCI)2014年第3期;
9、《論桐城派對小說筆法的吸納與運用》,載《中國文學研究》(CSSCI)2016年第1期。
文論關鍵字“象”研究:
1、《近30年古代文論“象”範疇研究述評》(10200字):載《武陵學刊》2012年第5期;
2、《中國早期創作實踐對“象”範疇轉換的奠定與推動》,載《寧夏大學學報》(中文核心)2012年第2期;
3、《“象”範疇的滲透與跨越》,載《理論與現代化》(C擴)2012年第4期;
4、《論中國早期文學實踐擬“象”的特點與魅力》,載《理論與現代化》(C擴)2015第5期;
5、《論魏晉六朝“象”的理論推進與實踐關聯》,載《理論月刊》(C擴)2012年第9期;
6、《唐宋時期“象”範疇的發展與文學創作關係》,載《理論與現代化》(C擴)2015第4期;
文論關鍵字“虛實”研究:
[1].鄧心強,近30年“虛實”範疇研究述評.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3):第95-101頁.
[2].鄧心強,古代文論中“虛實”範疇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科版), 2009(01):第114-117頁.
[3].鄧心強,中國文學批評史上“虛實”範疇研究二題.黑龍江社會科學, 2008(03):第93-97頁.
[4].鄧心強,論“虛實”在魏晉六朝的發展及與文學創作的互動關係.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 2008(06):第142-146
[5].鄧心強,唐宋“虛實”觀的發展與文學創作關係.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3):第69-75頁.
[6].鄧心強與梁黎麗,論佛教思想對古代文論中“虛實”範疇的影響.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8(04):第87-93
[7].鄧心強,論“虛實”在魏晉六朝的發展及與文學創作的互動關係.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8(03):第72-77
頁.
[8].鄧心強,文藝鑑賞中的“虛實”之美.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3):第110-113頁.
高校課程教學研究:
1、《中國文學批評史教學漫議·教師與課堂篇》,載《中國大學教學》(CSSCI)2013年第9期;
2、《近30年中國古代文論教學研究綜述》,載《西南交通大學學報》(CSSCI擴)2005年第3期;
3、《論慕課與微課對高校教學的多元啟示》,載《青海師範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
4、《高校公選課實況調查與對策建議》,載《煤炭高等教育》2017年內刊1期;
5、《高校<文學理論>課程建設的三維思考》,載《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
6、《高校文學理論課程調查研究》,載《新余師專學報》2006年第11期。
榮譽獎項
教學成果獲校“二等獎”獎勵1次,先後獲“教學新秀”、“模範班主任”、“優秀班主任”榮譽稱號共4次
學術科研方面:
1、論文《論人物品藻與佛學對魏晉南北朝批評文體建構的影響》(載《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12.4),獲2013年度中國教育學會優秀成果“一等獎”;
2、論文《魏晉南北朝批評文體對中國當前的啟示》,2012年11月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大會優秀論文“三等獎”。(編號:JSSKX2013XH289)
3、論文《魏晉南北朝言說主體對中國當前批評的啟示》,2012年10月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第六屆青年學者文史論壇”優秀成果“二等獎”;(編號:JSSKL2012W073)
4、論文《論江蘇古代批評家的風貌特徵與人文精神》,2013年11月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交流大會”青年會場優秀成果“二等獎”;(編號:JSSKL2013QN64)
5、論文《蘇北古代傑出作家的人文精神及其當代傳承》,2013年11月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交流大會”蘇北片區分會場優秀成果“二等獎”;(編號:JSSKL2013SB049)
6、成果《桐城派文體觀念及實踐對當今寫作的啟示》,獲“中國寫作學會”2012年度優秀成果“二等獎”,同時獲江蘇省社科聯第二屆“青年文史學者論壇”優秀成果“二等獎”。
7、論文《論江蘇古代批評家與文體建構》,2015年12月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第九屆學術大會優秀成果“二等獎”;(編號:JSSKL2015 WS044)
8、論文《論當前江蘇省推進新型“智庫建設”的幾個突出問題》,榮獲2015年江蘇省社科聯第九屆學術大會優秀成果“二等獎”;(編號:JSSKL2015XH058)
9、論文《魏晉南北朝學者型批評家與文體風貌》被評為“第三屆全國素質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同時榮獲2015年度第三屆“全國素質教育先進工作者”稱號。(編號:29241810)(2015年度中國教育學會頒布此獎。)
10、論文《人物品藻與佛學對魏晉南北朝批評文體建構的影響》,獲“第四屆全國教育科研創新成果獎”一等獎。(編號:612726A)
7、2016年12月,合著《桐城派文體學研究》獲徐州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教書育人方面:
1、成果“《古代文學批評文選》教學資源庫建設與本科生創新能力提升研究”,榮獲2016年度校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本人主持,排名第一。
2、課程《古代文學批評文選》獲得2016年度校級“精品課程立項建設”,擬於近年參加評審、驗收。
3、2014.11月,榮獲中國礦大“第九批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稱號。(資助經費2萬)
4、2016年12月,榮獲公管學院首屆“教學新秀”獎;
5、2014.3月,榮獲中國礦大2013年度“優秀班主任”榮譽稱號,同時獲中國礦大本年度“模範班主任”稱號;
7、2012.5月,榮獲中國礦大2011年度“優秀班主任”榮譽稱號(班上30位同學評選出的);
此外,獲學院“首屆青年教師說課競賽”、“青年教師教案評比大賽”獎勵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