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1日,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提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鑑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
1982年9月1日,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中提出“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1982年9月8日,胡耀邦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做的政治報告的題目是《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
理論提出 根據中國共產黨的官方定義,鄧小平理論是以鄧小平為主要創立者、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的理論。鄧小平理論被中國共產黨看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大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獲得的與蘇聯模式不同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理論總結。這一理論主要體現在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鄧小平的各種講話、報告與會議...
正是在改革開放蓬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1982年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明確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歷史性命題。1987年,黨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概念。1992年,鄧小平同志發表南方談話,全面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系統觀點。黨的十四大概括了建設有...
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亦稱“中國共產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從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開始,在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逐步形成:“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
1982年9月,中國共產黨召開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鄧小平在大會開幕詞中明確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正式提出。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指出:“...
1982年9月1日至11日 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開,第一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982年9月1日至11日 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開。鄧小平致開幕詞,第一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嶄新的命題,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
《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綱要》是1995年學習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內容簡介 中央認為,這一《綱要》比較全面、準確地反映了《鄧小平文選》的思想,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中央同意印發這個《綱要》(由中央宣傳部統一印發),作為全黨縣處級以上領導...
(10)在處理同外國政黨的關係問題上,提出要按照獨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的原則,建立和發展同其他各國政黨的關係。主要作用 在鄧小平黨建理論的指導下,我們黨成功地開闢了新時期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有力地推動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
(一)“要聚精會神地抓黨的建設”(二)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武裝全黨 (三)“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四)“為了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努力改善黨的領導”(五)“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第十五章“一國兩制”論 (一)“一國兩制”構想的歷史淵源 (二)鄧小平提出“...
在編寫這個學習綱要的過程中,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五大精神為指導,力求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若干理論問題應該把握的基本觀點,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作出比較準確的闡述,為廣大幹部、民眾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五大精神提供輔助材料。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一個偉大而又長期的歷史實踐過程,正確的...
《鄧小平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論述專題摘要》是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內容簡介 為了適應廣大幹部和黨員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需要,我們編輯了《鄧小平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論述專題摘編》。這本書選錄了鄧小平同志從一九七七年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到一九九...
鑒於宗教院校的特殊性,根據國家宗教事務局的要求,我們編寫時貫徹的指導思想是:第一,全面、系統、準確地論述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內容及其科學體系。第二,充分反映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發展和理論界研究的新成果。第三,嚴格貫徹黨的宗教政策,突出宗教院校政治理論教育的特點。成書...
七、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 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徵 九、加強黨的領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 十、一國兩制――統一祖國的科學構想 後記[1] 參考資料 1. 光輝的旗幟行動的指南--學習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職工讀本) .豆瓣讀書[引用日期2013-0...
《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述專題摘編》是 1995年 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述專題摘編》(新編本)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年2月出版,共32萬字。為落實黨的十四大提出的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的戰略任務,...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級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根...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若干理論問題讀本》是1998年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目錄 緒 論 一 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 二 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三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學風至關重要 第一部分 一 中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時期處於社會主義 初級階段 二 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 三 全面貫徹黨在社會主義...
鄧小平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鄧小平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1993年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小平。內容簡介 本書選編了鄧小平1978年至1992年的有關文章60篇, 其中38篇選自《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訂本)》。
1998年經中央批准,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成立,並於6月9日舉行第一次會議。朱鎔基總理主持,指出要深入貫徹江澤民同志關於知識經濟和建立創新體系的重要批示精神,國家要在財力上支持知識創新工程的試點,要加大對科技和教育的投入。起源與發展 鄧小平科教興國思想的提出和發展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鄧小平...
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理論學習綱要 《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理論學習綱要》是學習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本社
本書全面闡述了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內容。全書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的理論精髓為思想基礎,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立論依據,以分析社會主義本質為核心,以黨的基本路線為主線,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國有企業轉機建制為關鍵,較深入地闡明了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
《鄧小平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2001年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小平。內容介紹 鄧小平的一生是實事求是、光明磊落的一生,他時時刻刻把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並以此作為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出發點。他領導黨和國家撥亂反正、帶領中國人民從“文化大革命”的深重災難中走了出來...
八、鄧小平主持1981年5月15日的討論 九、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8天討論 十、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歷史決議》第二十一章 打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 一、偉大歷史轉變的完成和中共十二大的召開 二、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三、中共十二大提出開創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四、打開...
格局的形成。 黨的十八大報告,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高度,明確提出“五位一體”的戰略部署。“三位一體”是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曾經規劃的布局,儘管已被今天的“五位一體”所取代,但是無論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起到過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歷史性作用。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我們黨和人民銳意改革,努力奮鬥,整個國家煥發出了勃勃生機,中華大地發生了歷史性的偉大變化。社會生產力獲得新的解放。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不斷鞏固。十三億人民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正在向小康邁進。中國經濟建設上了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上了一個大...
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通過辛勤勞動和相互幫助最終達到豐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兩極分化和貧窮基礎上的普遍富裕。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人多地廣,共同富裕不是同時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的幫助後富的,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
2.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開創未來的會議。全會明確指出黨在新時期的歷史任務是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揭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3.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逐步開闢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