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安邦
- 國籍:清朝
- 民族:漢
- 出生地:東莞
- 職業:軍人
- 字:保臣
- 性別:男
主要事跡,外界評價,
主要事跡
鹹豐七年,英軍侵廣州,鄧安邦率500名粵東勇士,在東郊抵抗,在三室墟戰鬥中打退英軍,中英議和成功。英軍在人群中看見鄧安邦,被視為“勇將”。不久,因屢次戰敗小刀會、“土匪”和海盜,積功升任都司,賞戴花翎。隨克復順德、和平、鎮平、嘉應等城。調援福建,收復武平,詔安各縣,先後攻破埽九嶺、茶園等賊營七座。安仁老墟賊營十餘座及坑口、超竹、大柘等賊巢,用“全股蕩平”來陳述鄧安邦的功績,封“游擊加參將”官御,賞賜銳勇(最勇敢的)巴圖魯(滿族語,即“勇士”)稱號。
同治六年(1867年),跟隨廣東巡撫蔣益澧去剿新寧、曹沖匪賊。剿平後,封“參將加副將”官御。
光緒四年(1878年),剿平盤踞佛岡、廳城的匪賊,以記功稱之“總兵”。
光緒九年(1883年),法軍依靠優越的裝備,入侵越南,挑起中法戰爭。次年(光緒十年,即1884年),鄧安邦駐防魚珠,創造出炮台、地雷、地營等軍事設施來加強防衛力量。不久,晉升潮洲鎮總兵。1887年9月10日《申報》刊載:鄧安邦督造魚珠炮台,和廣東軍民一起,一心投入抗法。法軍沒法進攻廣東。鄧安邦從記名總兵,“升授潮州鎮總兵,(七月)初七起程履任。官船三艘,用火輪拖帶。時炮同若連珠,各炮船亦開炮相送,極其熱鬧。”
外界評價
鄧安邦卒年68歲。1889年3月6日《申報》刊載:“前任潮州鎮總兵鄧保臣鎮軍,於上月十九日、二十日開弔。省中文武各官均行禮,素車白馬,絡繹於途。鎮軍有子九人,孫十餘人,福壽兼隆,一時無兩。”
鄧安邦為官清廉,寬待士卒,禮讓士大夫;處理問題客觀公正,不偏不倚,故部下服從指揮、堅強勇敢,即使野蠻成性的人,只要經過他教導,亦樂於盡己所長。他嚴厲整頓捕務,多次擒斬大盜,維護了各縣社會治安。凡屬他管轄之區,過去如有打鬥、搶劫、抗交公糧等現象,只聽到鄧安邦的名字,便銷聲遁跡。兩廣總督張之洞把鄧安邦的情況奏,光緒皇帝賜恤,宜付清史館,為鄧安邦立傳,記以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