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子超

鄧子超(1899—1951),又名德宗,字其善,江西石城人;省立江西南昌中學、中央訓練團黨政班.陸軍大學甲級將官班畢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鄧子超
  • 出生地江西石城
  • 出生日期:1899
  • 逝世日期:1951
人物經歷,鄧子超與廬山保衛戰,

人物經歷

1923年冬到廣州,入大本營軍政部陸軍講武學校學習,1924年秋該校併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編入第六隊學習,畢業後任第三期入伍生隊中尉區隊長,第四期上尉步兵隊長,參加北伐戰爭
1934年任江西省保全第3團上校團長,抗戰爆發後在廬山參加抗戰,1941年任江西省第9區(岷山)行政督察專員兼少將保全司令,1942年12月調任江西省第5區(浮梁)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全司令,併兼任鄱陽湖警備司令部少將司令,後任湘鄂贛邊區第2路指揮官,1947年11月授陸軍少將,同年退役,轉任江西綏靖公署參事。
1949年4月任江西省保全司令部少將高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在贛州被捕,1951年1月被處決

鄧子超與廬山保衛戰

鄧子超號其善, 1899年生於石城龍崗,省立江西南昌中學、黃埔軍校第一期、陸軍大學甲級將官班畢業。在黃埔軍校期間,曾秘密參加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北伐戰爭,因功累升至團長、副旅長。
1935年,擔任江西保全第十四團(後改保全第三團)團長。4i6贛江源報
從1926年到1948年,蔣介石曾有13個夏季在廬山長住,在山上召開過11次重要軍事會議,廬山也因此成為當時中國的軍事政治中心之一。守衛廬山已經超越了它的軍事意義,而具有更深刻的政治意義。1938年7月,鄧子超率保全第三團與胡家位的保全第十一團奉令開赴廬山設伏,滯遲敵軍的進攻,以掩護薛岳張發奎兩大兵團轉移。對於中國守軍來說,守住廬山在某種程度上象徵著捍衛中國的主權,而對於瘋狂的日軍,攻下廬山也意味著取得一個標誌性的成果。
由於九江失守,上山的通道已被日軍封鎖,廬山管理機構早已撤退,幾萬難民處於無政府狀態,加之漢奸特務造謠煽動,社會秩序異常混亂,物價飛漲,糧食緊缺,人心浮動。面對嚴峻形勢,第三團、第十一團上山後,一邊布防,一邊進行整頓,鎮壓了漢奸特務和部分奸商,平抑了物價,疏散了難民,減輕了內部壓力,穩住了陣勢。然後劃定了兩個團的防區:鄧子超的第三團團部設大林路,負責防守廬山西部的土壩嶺、漢陽峰、鐵船峰一線;胡家位的十一團團部設在圖書館,負責防守廬山東部的蘆林、女兒城、五老峰三疊泉一線。4i6贛江源報
剛從蘇聯留學歸來,時任江西省保全處少將副處長的蔣經國,也冒險穿越日軍防線上山慰勞將士,給了防守部隊極大的鼓舞。
就在蔣經國廬山慰問期間,鄧子超他們積極組織小股部隊對日軍進行了夜間偷襲,頗有斬獲,給前來慰問的蔣經國一行和廣大人民民眾一個響亮的回答。並在蔣經國離開後的頭一天夜晚,組織400餘名壯士下山襲擊敵人軍營,斃敵官兵200餘人,繳獲甚豐,受到最高當局的通電嘉獎,並派飛機空投糧餉以資獎勵。4i6贛江源報
此後,日寇加強了對廬山的強攻掃蕩,但一次次都遭到守軍的堅決回擊。戰鬥間隙中,守軍還不斷派出小股部隊,利用夜間下山襲擊敵人營地和截擊敵人運輸隊,大大地挫傷了敵人的銳氣。廬山,成了日寇繼續西進包圍武漢的一個絆腳石,故敵人下決心要搬掉它。至次年元旦後,敵人調集重兵,加強了對廬山的進攻和封鎖。此後山上後援不繼,將士生活越來越緊張,天天靠吃野菜充飢。3月間,南昌又失守,贛北大片國土淪陷,後援斷絕,山上的物資消耗殆盡,堅守已感十分困難。這時,日寇經過長期的準備和周密的布置,用兩個旅團的兵力加上飛機大炮,自4月15日起,向廬山發起了猛攻。鄧子超等守軍在槍林彈雨中進行了頑強的抵抗,直到彈盡糧絕。統帥部考慮到掩護第六戰區主力轉移的任務業已完成,保衛大武漢的戰役已成定局,便由第九戰區長官部電令其分路突圍,下山向江西岷山轉進。17日晚,鄧子超率第三團由廬山壠下山,胡家位率第十一團由黃土嶺下山,不久在岷山會合。至此,孤軍扼守廬山的保衛戰,遂告結束。
1938年7月26日初登廬山時,第三團有官兵1653名,至1939年4月19日到達岷山時,僅存官兵840名。
廬山保衛戰中,鄧子超立下了殊功,一時名揚四海,《中央日報》、《新華日報》都有大篇幅的報導。
此後,鄧子超率部通過開展游擊戰,不斷打擊敵人,堅持守土,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始終未離開轄地防區一步。4i6贛江源報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壯士們的身影已漸行漸遠,但他們慷慨赴難、氣壯河山的壯舉和氣概,永存於贛鄱的山水之間!4i6贛江源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