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從清康熙年間始,依靠水運而發家成為當地巨富的葉氏,歷時半個多世紀,完成以三個大院為主的葉氏莊園建築群。
民國時期,鄧城葉氏莊園是商水縣第三區政府駐地、七區聯師學校校址,大部分樓房已損壞,拆除後改建為瓦房。
2006年,鄧城葉氏莊園被批准成立鄧城葉氏莊園民俗博物館。
2016年9月,商水縣人民政府對鄧城葉氏莊園維修。
建築格局
鄧城葉氏莊園建築坐北朝南,後牆緊臨沙河,現存建築南北長66米,東西寬33米,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以“三進堂樓院”“五門照”“高門台”三個大院為主,三進院落,分前、中、後,皆硬山式。兩旁建築較低,以突出主體。前院為四合院,有門樓、耳房、廂房及南、北樓等建築。中院有東、西樓房和北樓。後院有東、西樓房。主體建筑北樓最為高大。採用傳統莊園建築格式,主要建築沿中軸線向縱深布局。庭院正門以內,沿著縱軸線,縱向布置若干庭院。葉家雖然因商而興,十分重視教育,在堂樓屏風正中掛著“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
鄧城葉氏莊園宅西100間群樓,又名轉廂樓,系葉氏當鋪院;宅南100間群樓,系葉氏糧庫。總共有樓房400多間,均系灰色磚瓦硬山式建築,占地100畝。整個莊園建築宏偉,有“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之感。民國時期,大部分樓房已損壞,拆除後改建為瓦房。主宅三院僅存一院,完好,共有瓦房17間,樓房70間。
建築特點
鄧城葉氏莊園以三個大院為主的葉氏莊園建築群,是中國典型的硬山式四合院組群建築。整體布局嚴謹合理,門樓高大,主樓華貴。各院因功用而設計,高低有別,形成跌宕起伏,錯落有致,但又不失其統一的建築風格。建築選材精良,做工精細,飛檐斗拱,珍獸鎮脊,磚木雕刻。
歷史文化
相傳,葉氏先祖葉紹逸祖籍山西平陽府洪洞縣,明末清初因“官派移民”移居鄧城,夫婦二人在鄧城集開一小茶館維持生計。一日,一山西客商在此歇息飲茶,因疏忽將所帶的錢褡忘在了茶館。葉紹逸打開一看,發現裡面裝有金銀、賬本文契,他知道事情非同小可,忙把包裹收好,以待客商來取。客商回頭尋找時,他原物歸還,其中財物絲毫不少。客商深為葉紹逸的忠厚實誠感動,拿出部分錢財表示酬謝,但遭到婉言謝絕,他便與葉紹逸結為異性兄弟。隨後,客商以合夥做生意的名義,提供資金從山西運來貨物交其銷售,還屢贈巨款為其置田,並資助其經營。由於葉紹逸忠厚誠信,生意做得有聲有色,加之客商毫無保留地授以經營之道,很快葉家便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富戶。
文物價值
鄧城葉氏莊園以三個大院為主的宏偉民間建築群,是中國保存較為完整、建築規模較大的清代民間莊園之一,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文物保護
1986年,鄧城葉氏莊園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3年12月,鄧城葉氏莊園被確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旅遊信息
鄧城葉氏莊園位於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鄧城鎮境內。
商水縣鄧城鎮人民政府距離鄧城葉氏莊園1千米,可步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