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用林,號孜銘,江西樂平人,自由職業陶瓷藝術家,御聖齋齋主。自幼喜愛藝術,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涉足於陶瓷藝術領域,鐘情山水繪畫。經歷十多年潛心探索,在陶瓷山水繪畫領域有著較深的見解。所作山水瓷畫,清新典雅,構圖講究,用筆、用墨盡精微,遠看蒼茫朦朧,近看精細入微,耐人尋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鄢用林
- 別名:孜銘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樂平
- 出生日期:1984
- 職業:陶瓷藝術家
藝術簡歷,藝術生涯,社會評論,鄢用林作品賞析,
藝術簡歷
鄢用林,號孜銘,江西樂平人,自由職業陶瓷藝術家,御聖齋齋主。自幼喜愛藝術,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涉足於陶瓷藝術領域,鐘情山水繪畫。經歷十多年潛心探索,在陶瓷山水繪畫領域有著較深的見解。所作山水瓷畫,清新典雅,構圖講究,用筆、用墨盡精微,遠看蒼茫朦朧,近看精細入微,耐人尋味。
藝術生涯
2007年《中國經濟論壇》一書,以“一個收藏者的震撼”為題對其人其作做了專題報導。
2010年作品《江閣攬勝》榮獲第三屆中國(江西)旅遊工藝美術作品設計(創作)大賽金獎。
2011年作品《梁園月夜清風圖》榮獲第46屆“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賽金獎。
社會評論
胸中無塵滓 山水見精神
---------我眼中的鄢用林與他的工筆山水畫
我是在北京來的朋友的一次飯局上認識鄢用林的。也就是在這次飯局上,他同另一位年輕的畫師,拿出手機上拍好的自己的作品向在座的李菊生大師請教,我聽到李菊生大師對他的作品《阿房宮》吐出兩個字:“震撼”這引起了我對這位陌生的年輕人的注意。李菊生是我大學的佼友,憑我對他的了解,我知道他是不輕易給人送去廉價恭維的,對年輕人尤其不會這樣。也就是這種機緣,我對鄢用林刮目相看,並對他的作品與他的藝術人生產生了濃厚興越。
習慣於世俗的人總認為,書畫家真正要有大的建樹。大的出息,大都要有大的背景,或家傳基因。果如此言,那何談天資聰慧?又何言天遣酬勤呢?事實上,書畫界中有很多人屬於草很一族,他們完全靠自己的執著和拼搏,從坎坷曲折的人生中“衝殺“出來,而鄢用林正是其中的一員。鄢用林出生於樂平一個普通家庭,他從小就喜愛繪畫,聲名播於鄉梓,15歲那年。為迫求個人愛好。國中還未畢業,就來到景德鎮求師學畫。他的從藝之路雖然沒有受到家傳基因或名師傳承的影響,但他天賦的秉性和後天的努力,卻為他開鑿了一條到達目的地的通道。鄢用林雖然沒有受過很多系統的學佼教育,但他走向社會之後的刻苦學習,卻是持之以恆的。從藝15年來.他購買的有關繪畫與文化修養方面的書籍盈櫥疊架,排列了幾面牆壁,也就是從這眾多的書籍中,他深研畫理,領悟做人之道。在他從藝的旅途中。雖然沒有直接拜哪位名師為師,可他卻從讀過的名人的畫理、畫譜、畫冊、傳記中,師從了如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徐悲鴻、李可染、傅抱石,關山月,黃永玉及黎雄才等一大群大師,集眾所善.融為一家。不但學習了他們的畫風、畫理,更多的是學習了他們做人的風範以及在艱難竭蹶中的奮發精神。讀書悟道。他終於悟透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就是做人和藝術之間的關係------人到達了什麼境界,畫才能到達什麼境界;只有先誠誠懇懇做好人,才能老老實實作好畫。
當代中國瓷壇,山水花鳥人物作品中寫意較多,工筆較少。而在工筆畫中,花鳥人物作品較多,卻極少看到工筆山水,格調高雅的工筆山水就更是稀缺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相比寫意,工筆畫對細節之間的協調、精微關係要求極為嚴格,並且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耐心。工筆山水,凡畫者都知道,且不說技法上的特殊性,就那份精微耐力就足以讓很多現代人望而卻步。在現今這個浮躁的社會裡,文化的浮躁,急功近利,造就一批浮躁的畫家,鄢用林出於對繪畫藝術的責任心,依然保持著藝術家應有的那份沉靜與執執著。耐得寂寞,努力,振興工筆山水畫。他做好了受貧受苦受累的準備,甚至具備像齊白石衰年變法時說過的“餓死京華,諸公勿憐”那樣的氣概.不惜作出最大的犧牲。因此,他把大部分的精力專注於工筆山水的研究和創作上。
這么多年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燈紅酒綠。光怪陸離。鮮花著錦,烈火烹油,撈錢的有了錢.求利的得了利。許多會畫畫的和不會畫畫的。都有了驕人的頭銜,耀眼的光環,混得有模有樣,而他卻故我依然,依然故我,走門路評職稱不感興趣,亂塗鴉發橫財於心不忍。有的作坊老闆見他畫藝高超,願出高價請他仿製名人名作更是被他拒之門外。他只知成日成夜地在自己的畫室里辛勤筆耕,研畫他的瓷畫藝術。除了為了養家期口,間或畫幾幅費工不多的小品賣錢外。他幾乎把所有可用的時間都花在了嘔心瀝血的創作中。通常來說,他的一幅工筆山水少則要畫上幾個月,多者二三年。像那幅令李菊生大師看了都叫“震憾“的《阿房宮》。他就前後畫畫改改,改改畫畫,畫了三遍,歷時兩年多。努力才會獲得回報,專注才能鑄就輝煌。其實,不只是《阿房宮》令人叫好叫絕,他所創作的許多作品。凡看過的人。無不受到極大的視覺衝擊力和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先說他筆下的《阿房宮》,這幅大瓷板畫細密精緻而臻麗,色彩豐富,艷而不俗。整個畫面嚴謹工整而不失主動之趣;清新秀難而不失高古之格;大氣磅礴而不失細微之沙。畫中看似隨意點綴。實則精心安排的幾組忙忙碌碌的宮中人物,更使畫面充滿生氣。增添了畫面的亮點。畫面所表露的寧靜、冷寂、夢幻的境界是對紛擾、喧器、浮躁的社會生活的逆反.是他所營造的純真的靈性世界中放射出的奇特的審美之光,看了這幅畫,觀者疲憊、勞頓的心可變得偷悅而又輕鬆。他的另一幅作品《梁園秋韻》,捕捉到的是大自然的寧靜與純潔,賦予大自然詩人般的浪漫清新氣質,引領人們進入一種靜謐、冷峻、超凡脫俗的藝術境界;看過之後.既可淨化和洗滌人們的靈魂,又可讓人心生浩然之氣。
畫家應是一個思想者,而不能只充當技巧的奴僕,要善於找到自己作品的“精、氣、神”。我更喜歡他歌頌沙漠胡楊樹的大型瓷飯畫《不屈的生命》。胡楊,它耐寒、耐早、耐鹽鹼、抗風沙,有很強的生命力,“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爛”,是生長在沙漠的唯一喬木樹種。瓢用林不滿足於以往創作中對自然感覺的追慕,藝術的觸鬚從自然景觀的再現轉向精神層面的探求.變以往的“代山川而言”為“山川代予言”,他將自己的主觀感情滲入到具體題材中,賦山川草木、天地雲水以人格,追寫“物我合一”之真境、借“物”來表現“自我”。他筆下的胡楊不僅粗壯、結實、堅挺,又有歲月滄桑所呈現的那種古拙厚重的光澤,猶如古銅鑄成,使人震撼。這是“自我化”了的胡楊,“人格化”了的胡楊,他所稱讚的胡楊的不屈不撓精神。正是人應具有的精神。
鄢用林的作品既有鴻幛巨製,又不乏尺蝠小品、大幅作品構圖繁複,層巒疊嶂,筆墨上繁皴密點、反覆渲染,營造出一種厚重蒼莽、雄強剛健的深遠之境,透露出畫家對自然生命的深沉感喟;小品較為靈動灑脫,從容雋永,更富於傳統工筆山水特有的詩性意味。像他的瓷盤畫《一方水士》,圓版畫《金秋》,新彩瓷板畫《流逝的記憶》、《野塘秋雨》等小品無不移情造境,神與物交,化景物為情思,那蒼蒼老樹,磊磊巨石。漠漠芳塬,汨汨流泉,還有那荒洲野渡,阡陌小徑,水碓破車,這些大自然中常見的景物,無不被作者賦予了人性的溫情,令觀者可與之溝通共鳴,對語會心。在畫境裡品到詩意,聽到天籟,看到人生的芳草地,嗅到大自然的清新氣息。
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秘書長汪錫桂先生給鄢用林寫過這樣一段題詞:“藝海無涯、惟博學強覽、通曉古今、不讓古人、耐得寂寞、淡泊名利者,方能到達瓷藝自由王國的彼岸。”如今。並不是說鄢用林的畫就達到了非凡的審美境界。已經進入了藝術的自由王國,對一個青年畫家而言,我看重他的未來。鄢用林剛進而立之年,還很年輕,以他的慧根和刻苦勤奮以及已取得的不俗的成績,只要他在做人、作畫上不斷探索,不斷進取,羽化自我,提升品格,做到胸中無塵滓,山水傳精神,相信不算太遠的將來,一定會讓我們看到一個在山水創作上藝術成就更加卓越的鄢用林。看到景德鎮瓷壇升起一顆真正發著自己亮光的耀眼新星!
向尚瞰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高級編輯,陶瓷評論家)
鄢用林作品賞析
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