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御史中丞第坐落在鄞州區古林鎮茂林村,為鄞州文保單位,是林氏一門的府邸,是寧波市現存建築格局風貌保留完整、雕刻精美的明末清初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鄞州御史中丞第
- 地理位置:鄞州區古林鎮茂林村
- 建築面積:1300餘平方
- 開放時間:2015年05月18日
- 文保級別:鄞州文保單位
御史中丞介紹,建築構成,發現經過,古建築的發現,明代彩繪壁畫的發現,林氏一門五御史,對外開放,廉基地,廉文化,
御史中丞介紹
御史中丞,官名,秦始置。漢朝為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稱御史中執法,秩千石。漢哀帝廢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為御史台長官,後歷代相沿,唯官名時有變動:曹操曾改御史中丞為宮正,取其糾彈百官朝儀的職掌而言;北魏亦曾改稱中尉。南北朝,御史大夫時置時廢、即令置大夫亦往往缺位。故中丞實為御史台長官無疑。隋置御史大夫,不置御史中丞,這是因為避諱的緣故。唐、五代、宋均大夫與中丞並置,唯大夫極少除授,仍以中丞為長官。 明朝廢御史台、改設都察院,遂廢。 清朝,督撫常帶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時以為副都御史可比前代御史中丞,故習稱督撫為中丞。
建築構成
鄞州區文保單位——御史中丞第建築面積為1300餘平方米。是“我市現存建築格局風貌保留完整、雕刻精美的明末清初建築”。
御史中丞第坐落在鄞州區古林鎮茂新村林家耷自然村,兩面環水,風景幽雅,主體建築坐北朝南,由林棟隆紀念館、林氏宗祠以及御史照壁、御史廊、御史河、御史橋、御史碼頭、御史大道、錫峰吊橋、馬房等組成。
發現經過
古建築的發現
據鄞州區文管辦主任謝國旗介紹,這幢現存的明晚期建築,是他們2009年“三普”時發現的。當時,在一片破舊的鄉村廠房中,他偶然發現這幢老房子的屋脊富有明顯的明代建築特徵,繼而調查當地百姓、翻閱大量歷史資料進行考證,最終確定這就是兩代御史林祖述、林棟隆父子的宅地。其先祖林愆夫是因避五代(907-960年)之亂從青州來鄞的,林氏一門傳到林詩開闢了林家基業,後林保則奠基了“敷文閣待制”的門第家業。
2010年,御史中丞第被鄞州區政府列為區級文保單位,2013年開始修繕。昨日,全面修繕後的御史中丞第大氣磅礴,一進大門,便見一道氣派的照壁奪人眼球,林棟隆雕像就矗立在照壁前。照壁後,就是門旁寫上“敷文待制家,御史中丞第”對聯的林棟隆宅地,現為林棟隆紀念館。這是一座前後二進、左右二廂的四合院式宅院,房內各式簡樸的明朝古家具述說著主人的廉潔。出側門就是御史碼頭和馬房,不遠處則是吊橋,正後方就是林氏宗祠,也呈四合院式布置。
明代彩繪壁畫的發現
2013年4月22日,一位工人在剔剝正廳前檐下的西山牆體表面的石灰層時,發現了一處牆體彩繪壁畫。在現場專家的指導下,工人輕輕拭去壁畫表面的浮塵,一副精美的牆體壁畫即刻呈現在了人們眼前。
初步觀察,該處牆面上共有上下相互疊壓的兩層壁畫。其中上面一層壁畫上繪有一老者,頭戴官帽、身著官服,前有一孩童,背後有棵大樹;下層壁畫色澤較暗,由於被上層壁畫遮蓋,僅能觀察到上下兩端,上端為一建築屋頂,下端為一橫向闌乾,依稀可見人在闌乾內側活動,儼如一副完整的院落場景。雖然歷經三百餘年的風雨侵蝕,該壁畫人物形象依然飽滿、線條流暢、色彩艷麗。該壁畫為寧波地區少有的發現,對於研究明末人物服飾、建築形制有著重要意義。
初步觀察,該處牆面上共有上下相互疊壓的兩層壁畫。其中上面一層壁畫上繪有一老者,頭戴官帽、身著官服,前有一孩童,背後有棵大樹;下層壁畫色澤較暗,由於被上層壁畫遮蓋,僅能觀察到上下兩端,上端為一建築屋頂,下端為一橫向闌乾,依稀可見人在闌乾內側活動,儼如一副完整的院落場景。雖然歷經三百餘年的風雨侵蝕,該壁畫人物形象依然飽滿、線條流暢、色彩艷麗。該壁畫為寧波地區少有的發現,對於研究明末人物服飾、建築形制有著重要意義。
林氏一門五御史
從殘存的門聯“敷文待制家,御史中丞第”進一步考證,發現鄞州區的林氏無一擔任過“敷文閣待制”的職務,只有林保一人,後來還曾為特進之職,而“御史中丞”(相當於現紀監部門官員)的職務,也只有林棟隆一人擔任。《甬上前望族表》云:林氏特進保為一望。也就是說,自林保開始為甬上林氏望族的一望。
《甬上後望族表》云:北郭林氏,皆雲宋名臣保之後,吏部侍郎棟隆、諸生岳隆兄弟二望。“北郭”是指鄞縣縣城的北側,可見那裡的林氏都為林保後裔,且林氏自林棟隆起又產生一望族並稱為二望。所以,可肯定門聯中的“家”起於林保,“第”則起於林棟隆。“家”與“第”主要區別在於前者是普通居宅、後者為皇帝所賜,故這座御史中丞第應該是林棟隆被皇賜“御史中丞第”後,在先祖林保分給子孫傳至林棟隆的宅基遺產基礎上,按自已當時級別的“國家標準”擴大興建的。為表示不忘家業,林棟隆特在門二旁寫下了“敷文待制家,御史中丞第”的對聯。
據謝國旗介紹,林氏一門曾先後有五人為御史,分別是監察御史林祖述、御史中丞林棟隆、監察御史林可成、御史林璽庵、僉御史林時對,均“能盡吏道”。有史書記載,林棟隆萬曆四十七年(1619)中進士後,初任漳洲推官,無私心雜念、官商勾結。當地鄉民立其“生祠”作紀念。熹宗皇帝因而召他入京做御史官,後被魏忠賢改任職方主事而回家。崇禎皇帝登基,識才召回又任御史,歷官吏部左侍郎。
對外開放
建築面積為米1300餘平方的寧波市鄞州區文保單位——御史中丞第,歷經二年的修舊如舊,全面修繕竣工。2015年05月18日,打造成鄞州區廉政基地的“御史中丞第”對外開放,為鄞州區增加了一個生動的廉政宣傳窗。
廉基地
廉政基地擇地於此既是合理利用和保護文物,也充分體現了廉政基地的文化內涵。因在古代,御史的職責是負責監督中央官吏和彈劾百官犯罪、審理刑事案件等,而“御史中丞”更是相當於現紀監部門的官員;據史書記載,林氏一門竟出了五御史;且明“御史中丞”林棟隆奉公廉潔名聞遐邇,一次他的家人航海途中碰到海盜,海盜一問是林棟隆之妻,皆懼其“廉”、愁無財物可盜,雖系笑話,足表其廉。
廉文化
為打造廉政基地,鄞州區為“御史中丞第”添置了許多“廉”文化品,有包公圖的龍頭鍘、百姓的鳴冤鼓、喻示警鐘長鳴的大警鐘、較為稀少的古代官員出差辦案用的大小案箱等,還在御史廊里掛上了從宋至清90位鄞籍御史的廉政故事鏡框,布置成了廉政廊;又新辟御史講堂,今後將不定期舉行廉政講座,以成為鄞州區真正的廉政文化大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