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鄞州區教育局教研室
- 創立時間:1950年
鄞州區教育局教研室
發展簡介:
建國初期,鄞縣中國小教研活動由縣文教科分管中國小教育工作的幹部監管。各中學仍成立各科教學研究會,1950年改稱教研組,設有文史、數理、技藝(含體育、音樂、美術等科)等,1953年----1955年逐步擴展為語文、數學、史地、自然、技能等組。國小以鄉為單位成立組織,分科活動。1956年上半年起,縣文教科增設教研室,抽調3名教師搞教研工作,只要是去各區、鄉中心國小了解教學情況,發掘總結教學經驗,以編印內部資料、進行大會交流等方式向全縣推廣。1962年,正式建立縣教研室,由教育局長兼任主任,並配專職副主任1人,中學教研員8人,國小教研員2人。工作重點為搞調查研究,聽課,組織觀摩課、示範課,編寫輔導教材和鄉土教材等。“文化大革命”初期,縣教研室停止活動。1972年,以教育改革調研組名義恢復活動。1974年1月,恢復縣教研室,有教研員7名。1978年,在全縣建立中、國小各科教研輔導組,聘請近百名骨幹教師擔任教研輔導員。各區、社、校亦相應建立教研組,中學以校為單位分科或由相近學科聯合建立教研組,國小以公社為單位建立各學科教研組(較大的完小校內亦有各科或相近學科聯合教研組)。區成立教研大組,由各公社的學科組長組成。初步形成由縣、區、社、校4級組成的教研網。1979年9月,教研室成員增至17名,其中國小教研員3名,中學教研員10人,資料和儀器專管員4名。
1980年,全縣建立姜山、大嵩、五鄉、莫枝、樟水、望春、古林、鳳岙、鄞江、橫溪等10個國中教學輔導區,由輔導區內的縣屬中學負責組織教研活動,開展輔導工作,各完中1名副校長或教導主任分管這項工作。
1982年,調整原有教研輔導組織,陸續建立縣學科中心教研組。計有高中的政治、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外語、歷史、地理、生物,國中的政治、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外語、歷史、地理、生物(包括生理衛生),高國中的音樂、美術、體育,國小的語文、數學、思想品德、常識、史地、音樂、美術、體育,音樂、美術、體育和幼教等30個不同程度、不同學科的中心教研組。成員由教研室提名,教育局確認,每組選正副組長1—3人。中心教研組的職能是協助各科教研員做好以下3項工作:
1.開展教材教法研究、集體備課、觀摩教學、專題講座、學術討論以及小型學科競賽等教學研究活動。
2.編寫教學資料,進行必要的統一命題。
3.總結、交流經驗,開展教師在職培訓等。
1984年,縣教研室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進行各項考核,了解分析教學情況,研究教材教法,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指導和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1986年,國家決定對不具備國家規定合格學歷的中國小教師實行考核合格證書制度,全縣中國小開展以教材教法為中心的教學研究活動。是年11月起,進行過2次中國小教材教法考試,有577人取得合格證書,占原未達標合格學歷教師的90%。下半年開始,在全縣中學開展“最佳一堂課”的評比活動。
1987年,全縣中國小學科研究試點有15個項目。即姜山幼稚園的“幼兒文明衛生習慣培養”,姜山實驗國小的“小學生全面發展整體綜合實驗”,石碶鎮校的“農村國小整體化最佳化實驗”,姜山、鄞江、望春、五鄉等校的“集中識字大量閱讀—分布習作”,望春、姜山區校的“讀寫結合、改革作文教學程式和批改方法”,邱隘區校的“發現法教學試驗”,望春區校的“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櫟社國小的“現行教材三算結合教學試點”,橫溪區校的“手提式海綿小墊子多種用法探索”,鄞縣中學的“國中英語句型教學探索”,甲村國中的“國中數學自學指導法教學”,洞橋國中的“國中政治如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鄞縣中學的“有計畫的課內作文訓練與經常課外練筆相結合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等。是年上半年起,在全縣中國小教師中開展“最佳一堂課”活動,人人上課,自下而上推薦、評選,共評出各學科“最佳一堂課”教師國小58人,國中26人。是年,縣《教研通訊》刊出《國小語文專輯》2輯,《國小數學專輯》、《國小自然專輯》、《國小教改教研中心專輯》、《中學綜合專輯》、《中學歷史專輯》、《中學地理專輯》、《體育專輯》各1輯,刊登各類文章63篇。推薦到《浙江教學》、《廣東教育》等刊物發表12篇。
1984---1987年,縣教研室先後2次在全縣中國小組織青年教師會教,開展教壇新秀評比活動,共評出縣級教壇新秀254人。市級教壇新秀25人,其中國小語文2人,數學1人,音樂1人,自然1人;中學外語4人,化學2人,數學3人,生物2人,物理2人,語文2人,政治1人,地理1人,音樂1人,,美術1人,歷史1人。1,985年、1988年,鄞縣中學均有1名外語教師獲外語省級教壇新秀稱號。
1989年,縣教研室人員增至21人,其中中學教研員11人,分管政治、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外語、歷史、地理、生物、體育等學科;國小教研員7人,分管語文、數學、思想品德、自然常識等科,幼兒教育專職教研員1人。縣教研室以各學科的德育滲透作為教育研究的中心課題,並配合形勢教育開展活動。4月初,教研室擬訂《各學科德育滲透意見稿》,在各類會議上貫徹。同年,編印《腳踏車修理》、《食用菌栽培》、《電器修理》、《編織》等補充教材,加強勞技教學研究。教研室在各個區校舉辦講座10餘次,有500餘人次聽講。利用暑期開設政、理、外等科的培訓班。9月,全體教研員考核16所學校形勢學習的效果,並進行經驗交流。
是年,全縣各區開展高級教師上示範課、中級教師上優秀課、初級教師上匯報課的“三課活動”,形成互相學習互相切磋探討課堂教學規律的好風氣,為培養青年教師,評選教壇新秀打下基礎。
1990年,評選縣級教壇新秀140名,市級教壇新秀15人。是年,縣教研室編寫成鄉土教材《鄞縣綜覽》,有綜合介紹全縣農業、鄉鎮企業、水利工程、生產技術、古今著名人物等的資料13篇,近5萬字。
1991年,縣教研室開展大規模的“學青浦,抓實效”的教改活動,安排“學—聯—學”三個具體步驟,為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創造條件。在國中實施分層次教學,加強薄弱國中的轉化工作,同時,加強差生的轉化,召開縣、區差生轉化的經驗交流會,形成一個“環環相扣,疏而不漏”的閉合型管理。同年,進一步指導實驗鄉活動的開展,以石碶、鐘公廟、五鄉、球山為核心,由點到面,全面開展,並因地制宜形成各自的特色,多次組織全大市的現場會,交流經驗。
1993年,根據鄞縣教委提出“理直氣壯抓質量,聚精會神抓常規”的方針,縣教研室召開各校校長、教導會議,端正辦學思想,強化質量意識,重視教學管理。並組織抽測調研,五認真的檢查,課堂教學方法的研討,縣先進教研組的評選,新教研輔導等系列工作開展,全縣抓教學質量形成一股熱潮。同時,縣教研室組織開展對九年制義務教育新教材使用的指導、調研。同年,縣教研室配置專職的職教教研員,對全縣16所職中開展全面調研,成立機械、財會等教研大組,不斷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1994—1995年,縣教研室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始終堅持“兩抓、兩轉、兩考”,加強質量意識,加強質量管理。兩抓:抓國小整體最佳化實驗鄉建設,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兩轉:薄弱國中的轉化和差生的轉化。“兩考”:抓好高中證書會考的合格率,抓好高考的升學率。95年被評為省先進教研室。
1996—1998年,鄞縣教育面臨著由“雙基”向“兩高”發展,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大變革,鄞縣教研室緊跟形勢的發展,探索教育轉軌新路,全面開展素質教育。是年,教研室配備專職人員積極開展職教、幼教等教研活動。
1999年,鄞縣教研室抓好學校教導主任的教學業務培養工作,開展系列培訓;重視對教學骨幹的培養,在市第六屆教壇新秀評比中,國小常識、國中外語、國中自然、國中社會和中學計算機分別獲得一等獎,改變榜上無名的歷史現象;重視對高三的教學工作研究和調研,高考成績取得好成績,總上線數超過歷史最高水平。是年,鄞縣教育科學研究室納入鄞縣教研室。教研室積極開展教育科學研究,推進素質教育,在1999年度的市教育科研優秀成果評選中,我縣榮獲三個一等獎(全大市一共設8個一等獎),五個二等獎和一個三等獎。
2000年,教研室開辦首期高級學科研修班和自然骨幹教師培訓班。
2001年,教研室加強開展國中和國小的教學研究活動,組織國中教學研究協作區,開展國小課堂教學創新系列活動。教學研究逐漸走向“主題化”“專題化”“課題化”。在首期教師高級研修班中,學員們運用所學的理論,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研究,作出成果:由語文學員共同寫作的4萬字的《語文點擊讀本》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國發行;《高中英語寫作同步訓練》和《高考中的生活數學》正在研究和編寫中。自然骨幹培訓班結業,評出8名優秀學員,舉行有特色的結業典禮。組織10個講師團對全縣教師進行暑假業務學習,開展國小英語新課型上崗培訓班。繼續組織對教導主任的培訓和學習。重視高考教學工作,尋求新的有效的工作辦法,取得好成績。
2002年,教研室重視高三各學科的教學研究,兩次精心組織高三研究周活動,三次高三模擬考,強調高三教學研究的系統性,積極倡導一月一次的系列備課教研。在市第七屆教壇新秀評比中,有5門學科取得一等獎,有10個學科取得二等獎。教學研究“專題化”“課題化”“精品化”更加明確,效果逐漸顯露。有19個課題被列為省級課題,在市教研室組織的全大市“創新求實最佳教研活動”評比中,中學組有三項活動獲得了“最佳教研活動”稱號,國小組有一項活動獲得“最佳教研活動”稱號。
是年年初,提出國中學洋思的項目,獲得教育局領導的贊同,先後組織各校教導主任、校長、高級研修班成員到洋思學習,請洋思中學校長蔡林森來我區傳送寶貴經驗。全區形成學洋思熱潮。
同年,全國開展課程改革,我區雖不是課程改革實驗區,根據安排在2004年進入課程改革實驗,但是我們選取三年級《科學》、《品德與社會》兩門學科作為突破口,在中央教科所和有關專家指導下,開展課改實驗。2002年8月下旬組織開展國小課程改革通識培訓,邀請中央教科所田惠生博士,《科學》、《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標準、教材編寫組專家郁波、薛根生等作通識培訓和教材分析、教學指導。11月,教育科學出版社的兩位專家來我區了解課改進展情況,我區邱隘鎮校、五鄉鎮校等八位教師執教研討課,與會教師對教材編寫、教學設計提出建議和意見,受到專家好評。2002年11月,我區由業務局長、教研室主任為組長、中心教研組為成員的《國小科學新教材區域性實驗的途徑和方法》課題,被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國小科學新課程的開發與實驗研究》的子課題。12月,姜山中心國小任洪、陳婆渡國小紀崢斌參加杭州、義務的全國實驗區精選後的新課程《科學》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並由課程組統一攝像想全國實驗區發行。任洪還應邀在12月22日北京舉行的全國《科學》實驗區課堂教學實踐研討會上示範課,鄞江中心國小徐衛東代表我室在會上作經驗介紹。2002年12月,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國小科學實驗教材課堂教學實踐經驗交流會上,我區實踐經驗《解困釋疑,摸索向前》由中心教研組成員發言。我區教育局教研室被評為實驗先進單位。在全國國小《品德與社會》實驗教材課堂教學實踐經驗交流會上,東錢湖國小吳玉環代表我區作發言,我區的試教經驗和做法受到多次表揚。
同年,全國開展課程改革,我區雖不是課程改革實驗區,根據安排在2004年進入課程改革實驗,但是我們選取三年級《科學》、《品德與社會》兩門學科作為突破口,在中央教科所和有關專家指導下,開展課改實驗。2002年8月下旬組織開展國小課程改革通識培訓,邀請中央教科所田惠生博士,《科學》、《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標準、教材編寫組專家郁波、薛根生等作通識培訓和教材分析、教學指導。11月,教育科學出版社的兩位專家來我區了解課改進展情況,我區邱隘鎮校、五鄉鎮校等八位教師執教研討課,與會教師對教材編寫、教學設計提出建議和意見,受到專家好評。2002年11月,我區由業務局長、教研室主任為組長、中心教研組為成員的《國小科學新教材區域性實驗的途徑和方法》課題,被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國小科學新課程的開發與實驗研究》的子課題。12月,姜山中心國小任洪、陳婆渡國小紀崢斌參加杭州、義務的全國實驗區精選後的新課程《科學》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並由課程組統一攝像想全國實驗區發行。任洪還應邀在12月22日北京舉行的全國《科學》實驗區課堂教學實踐研討會上示範課,鄞江中心國小徐衛東代表我室在會上作經驗介紹。2002年12月,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國小科學實驗教材課堂教學實踐經驗交流會上,我區實踐經驗《解困釋疑,摸索向前》由中心教研組成員發言。我區教育局教研室被評為實驗先進單位。在全國國小《品德與社會》實驗教材課堂教學實踐經驗交流會上,東錢湖國小吳玉環代表我區作發言,我區的試教經驗和做法受到多次表揚。
2003年,教研室在學習洋思、高考研究和總結、高中教育規範化優質化、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新教師一年教學專項培訓、新課程改革、《科學》與《品德與社會》兩課的試教、《創新教育在鄞州》叢書編寫、假日活動的創設與開展、教壇新秀評比、教研室建設等十大方面工作,取得很大成績,獲得較大發展。
2004—2006年,教研室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益為核心,以推進義務段課程改革實驗和提高高中段教學質量為兩個基本點的工作思路,結合實際,積極貫徹落實,全區教學工作有新成績。
04年,根據《鄞州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方案》,成立187名教師組成的區課程改革學科中心備課組,全區劃分六大課改協作區,制定《鄞州區中國小課程改革實驗學科培訓方案》。暑假期間,聘請十多位學科和課程專家到各學科培訓點講學,每期培訓人數達2000多人次,為課改的順利實施打下紮實基礎。是年,教研室創辦的“寧波課改與教研”網站,被評為寧波市優秀教育網站。在寧波市第八屆教壇新秀評比中,我區共有9門學科獲得一等獎,獲獎人次超過上屆。在省教研系統三項教學評比中,我區教師共獲得32項獎項。有兩所學校被評為寧波市首批“校本教研”示範學校。05年,為充實假日活動的內容,便於教師的教學,彙編優秀活動項目《假日活動薈萃》畫冊,集中反映我區的部分活動過程和成果。
2006年,鄞州區公辦義務學校實行免費教育,為我區地方課程的開設創造條件,國小段開設省編的《人·自然·社會》課程,國中開設《我愛寧波》。我區教育局與區紀委聯合編寫一套《弘德敬廉》教育讀本,並舉行國小《弘德敬廉》教學研討活動。是年,在浙江省教研系統三項教學比賽(教學論文、教學案例、課堂教學)中,我區獲獎總數達24項。有3名青年教師被評為省教壇新秀。有7個學科教研組被寧波市教育局評為首批三星級教研組,為評上組數居各縣市區之首。在第九屆市教壇新秀評比中,我區有15名教師獲市一等獎,13名教師獲市二等獎,22名教師獲市三等獎,獲一等獎人數創我區歷史最高紀錄。有12名青年教師被評為寧波市第二屆中國小學科骨幹教師,有3名教師被評為省第九批特級教師。同年有4名教研員被評上第三屆區名師,有三名被評為市優秀教研員。
2007年,教研室以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為重點,將義務教育階段課改工作向縱深推進。先後組織13次學科培訓,參加培訓的教師達到1800多人次,組織20次課堂教學觀摩活動,組織對10所完小3所中心國小進行集中調研,加強對各層次學校的教學檢查指導。積極開展校本教研工作,有3所學校被評為市第二批“校本教研示範學校”,董玉娣中學被評為省第三批“校本教研示範學校”;積極開發校本課程的教學資源,3所學校的校本課程被評為市首批“優秀校本課程”;邱隘實驗國小、姜山鎮中學、和教研室被市教育局評為“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先進集體”,有12位教師被評為市課改實驗工作先進個人;在編寫《弘德敬廉教育讀本》的基礎上,組織編寫《弘德敬廉教育讀本》教學設計集,下發1500本,供教師教學參考;彙編《課程改革在鄞州》系列叢書,分國小和國中兩個分冊共7本,分別有《教研新思路》、《課堂新探索》、《教學新敘事》三個主題,由寧波出版社出版發行。
是年,教研室迎接市基礎教育課改領導小組對我區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階段性評估,受到好評。全面做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強化普通高中質量管理,高考質量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加強名師隊伍建設,加快優秀教師培養步伐。在2007年省、市教研系統三項教學評比中,有7門學科(高中化學、國中政治、體育、音樂、國小英語、美術、科學)獲得省課堂教學一等獎,18門學科獲市課堂教學一等獎,中國小教師教學論文寧波市級以上獲獎148篇,其中獲市一等獎26篇,省一等獎3篇,中國小教師教學案例寧波市級以上獲獎84篇,其中市一等獎17篇,省一等獎2篇。以課題引領教學研究,攻堅克難,促進教研工作課題化。07年在省教研室課題立項2個,市教研室課題立項28個,07上半年獲得市科研課題成果一、二、三等獎分別有3個、3個、2個,07年下半年報送教研系統課題結題評獎課題有15個。在省政府教育成果評獎中,東吳鎮校的《創意美術》獲省基礎教育成果一等獎。
是年,教研室迎接市基礎教育課改領導小組對我區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階段性評估,受到好評。全面做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強化普通高中質量管理,高考質量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加強名師隊伍建設,加快優秀教師培養步伐。在2007年省、市教研系統三項教學評比中,有7門學科(高中化學、國中政治、體育、音樂、國小英語、美術、科學)獲得省課堂教學一等獎,18門學科獲市課堂教學一等獎,中國小教師教學論文寧波市級以上獲獎148篇,其中獲市一等獎26篇,省一等獎3篇,中國小教師教學案例寧波市級以上獲獎84篇,其中市一等獎17篇,省一等獎2篇。以課題引領教學研究,攻堅克難,促進教研工作課題化。07年在省教研室課題立項2個,市教研室課題立項28個,07上半年獲得市科研課題成果一、二、三等獎分別有3個、3個、2個,07年下半年報送教研系統課題結題評獎課題有15個。在省政府教育成果評獎中,東吳鎮校的《創意美術》獲省基礎教育成果一等獎。
2008年,教研室認真貫徹落實區年度教育行政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作指導,以推進中國小新課程實驗改革為主線,以提升教師課堂教學效益為中心,從校本教研入手,認真搞好教學研究、指導、管理和服務工作,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為我區基礎教育的科學和諧發展提供專業支持,順利有效地完成年度各項工作目標。在市中國小第十屆教壇新秀評比活動中榮獲一等獎17人,占大市一等獎總數的27%,榮獲二、三等獎分別為17和22人,全區共有56名教師獲市教壇新秀稱號,是榮獲市教壇新秀稱號人數最多的一屆。開展區級先進教研組評比活動。在2008省、市課堂教學評比中有4個學科獲省一等獎,13個學科獲得市一等獎。國小科學有七節示範課錄製成DVD光碟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向全國發行。在寧波市第三批骨幹教師評比活動中,共評上18名,在第四批市名師評比中我區有3名教師評上。繼續推動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做好國小、高中新課程學科培訓組織工作,開區義務段課程改革實驗經驗交流、表彰大會,組織開展義務段課程改革實驗各項先進評選活動,高度重視教學質量的監控,08年高考繼續保持大市領先地位,全區4474名學生報考,上線4380人,上線率97.90%,有890人上重點線,上重點上線率為19.89%,為全大市第二,有3329人上本科線,上本科線率為74.41%,超過市平均56.89%近18個百分點,居大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