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發達,106國道縱貫全境,從106國道到白洋淀3.5公里,距北京120公里,天津100公里,現已建成的國家重點工程大廣高速留有鄚州出口,乘車只有1個小時即可到達北京、天津。...
鄚州,渤海王國置。為鄚頡府依郭州。僅知領粵喜、萬安2縣。州治故址在今黑龍江省阿城縣境,但亦有他說:或說在該省五常縣,一說在今遼寧昌圖縣西北八面城,舊...
歷史上的鄚州大廟位於鄚州城北約 2.5 公里處。原建築坐北朝南 , 由正殿三皇殿 、 東配殿扁鵲祠 、 西配殿文昌廟組成 , 四周築有紅色圍牆 , 高約 2.5 米 ,...
鄚州廟會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由三部分組成,東殿為扁鵲祠(藥王廟);正殿為三皇殿;西殿文昌閣,均高脊翹檐,做工精美,雄偉壯觀。每年農曆正月...
鄚州城遺址,位於任丘城北16.5公里,始建於東周時期,歷代修建。其城池雄偉寬闊,呈紗帽形,南北長1.2公里,東西寬1.2公里,城牆為土城,寬約30米,高5米。現存南城...
《鄚州道中作》是清代乾隆皇帝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鄚州道中作》是清代乾隆皇帝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名稱 鄚州道中作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
後塔村隸屬於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鄚州鎮,位於鄚州鎮南、106國道東側。據傳明永樂年間,山西移民遷此建村,因村旁有寺塔,故稱塔莊。後分為2個村,該村據方位稱...
鄚州藥王廟遺址,位於鄚州鎮古州村北1公里處。大廟初建於元代,為扁鵲祠及衣冠冢。明萬曆二十年重修後始具規模,康熙年間被大火焚毀,山門及圍牆等亦於1966年拆除...
城東村,隸屬於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鄚州鎮,位於鄚州鎮北的106國道東側。農業生產以小麥、雜糧為主。明朝建村,因該村位於鄚州城的東邊,故名城東村1。 ...
角口村,隸屬於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鄚州鎮,位於鄚州鎮東北2公里處,106國道穿村而過。農業生產以小麥、雜糧為主。該村原名糠家莊,建於明朝,村南有一朱家墳,後...
韓家村,隸屬於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鄚州鎮,位於鄚州鎮東南0.5公里處。...... 韓家村,隸屬於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鄚州鎮,位於鄚州鎮東南0.5公里處。中文名 韓家村 ...
北城西村,隸屬於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鄚州鎮,位於鄚州鎮西北1.5公里處。北臨白洋淀千里堤。據傳:明末清初,山西移民建村於古鄚州城西,故而得名城西村。後分為3個村...
謝虎是京劇《鄚州廟》中的主角。李煜之徒謝虎在任丘縣,因採花殺死周榮之女、蔣旺之妻,留一枝桃花於壁而去。施世綸至,黃天霸自請訪拿,遇舊友神眼計全,計...
鄚州城東周時期位於任丘城北16.5公里的城鎮。...... 1. 古遺址——鄚州城 .中國任丘政府網[引用日期2012-07-28]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
西七里村,隸屬於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鄚州鎮,位於鄚州鎮西3.5公里處。村西是白洋淀大堤。據傳: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山西洪洞縣遷民遷此建莊,因距古鄚州城七...
故城在今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鎮。 ◎姓。 中文名 鄚 外文名 Mao county 拼音 mào 注音 ㄇㄠˋ 目錄 1 詳細解釋 2 古籍解釋 3 漢語字典 4 音韻參考...
鄚州城(顓頊城)遺址,位於任丘城北16.5公里,約建於東周戰國時期公元前770—535年間。其城池雄偉寬闊,呈紗帽形,南北長1.2公里,東西寬1.2公里,城牆為土城,寬約...
李莊子村隸屬於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鄚州鎮,位於鄚州鎮北106國道東側。據傳明朝年間,李氏遷此建莊,故名李莊子。後他姓遷入。...
七里莊位於河北省任丘市境內,東臨鄚州鎮,西靠白洋淀。處於北緯38°左右,東經115°左右。因距四周七個村莊的距離在七里左右,顧名七里莊。七里莊共分為三個村...
鄚州鎮(Maozhou Zhen)位於市境北部。106國道過境。鎮政府駐鄚州村。面積58.2平方千米,人口2.50萬人(2002年)。轄30個行政村。古蹟有“莫州大廟”。位於河北省...
任丘處於冀中凹陷中部,地質構造以任丘潛山為主,該潛山被4組斷層所切割,主要有1個背斜帶(任丘背斜)和2個向斜帶(北漢向斜、鄚州向斜)。任丘境內發育有震旦亞界、...
位於苟各莊鎮北部,先後屬宗家佐鄉、宗家佐公社、苟各莊鄉、苟各莊鎮1 建村於明永樂元年(1403年)從山西洪洞市遷入馬姓在此居住。召,廟也2。因臨近鄚州大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