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山中學

鄖山中學

原鄖山中學2009年與鄖縣一中合併,合併後稱為“湖北省鄖縣第一中學”。2014年9月國務院同意湖北十堰市鄖縣撤銷設立鄖陽區。2014年10月20日鄖縣一中通過2個月的有獎徵集更名後,最終確定新校名為“十堰市鄖陽區第一中學”,簡稱“鄖陽區第一中學”或“鄖陽區一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鄖山中學
  • 創辦時間:1999年秋
  • 學校類型:普通高級中學
  • 現任校長:楊光舉
  • 總面積:39747平方米
  • 總資產:3000多萬元
簡介,獲得榮譽,學校歷史,校園環境,師資力量,教育方針,學校發展,

簡介

2009年7月14日,鄖縣一中與鄖山中學整體合併。合併後的學校校名為“湖北省鄖縣第一中學”,校址為原鄖山中學校址。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時任鄖陽巡撫於湛創辦鄖山書院。清道光三年,鄖山書院從府署東北移至鄖陽府通判署內。清同治八年(1869年),鄖山書院從城內遷至鄖山三元宮,即今鄖山中學校址。近年來,鄖縣國中畢業人數呈下降趨勢。經過長期醞釀,鄖縣縣委、縣政府決定將縣一中與鄖山中學整體合併,全面整合普通高中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全力打造一流的高中教育,滿足人民民眾對優質高中教育的需求。
鄖縣第一中學創建於1940年,2009年7月,鄖縣人民政府將原鄖縣一中和原鄖山中學合併成立新的鄖縣一中,並在原鄖山中學校址上重新規劃建設,2013年7月學校整體遷入新校區。目前,鄖縣一中位於鄖陽區城南的半島之上,處於“一江兩湖四區六鎮”黃金三角核心區,交通十分便利,校園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完善。
鄖縣第一中學於去年10月20日開始向社會徵集新校名,12月20日結束。公告發出後,共有18個省的206人推薦命名方案264個。最終,“十堰市鄖陽區第一中學”、“十堰市鄖府高級中學”、“十堰市鄖山高級中學”,3個校名入圍。
通過職代會票決,“十堰市鄖陽區第一中學”獲絕對優勢票數。

獲得榮譽

鄖山中學自建校6 年以來,已經送走了三屆畢業生,教學質量一年一個新台階。2002年高考升學率50%,2003年高考升學率70% ,2004 年高考升學率90%,連續三年被市教育局授予“高考質量優勝單位”。2001年、2003年分別被評為省級“安全文明校園”、市級“最佳安全文明校園”。 2004年2月,學校被十堰市委、政府授予“文明單位”。2005年5月學校又被市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狀”。六年來學校先後獲得獎勵達一百多項,學生在省市縣組織的知識競賽、大型文體活動中有500餘人次獲獎,200餘人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幹部。

學校歷史

鄖山中學歷史悠久,文化氣氛濃厚。學校的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 年),時任巡撫於湛創辦鄖山書院。清道光三年,書院從府署東北移至鄖陽府通判署內。同治八年(1869年),書院從城內遷至鄖山三元宮,即今鄖山中學校址。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更名為“鄖陽府立中學堂”。民國元年,又更名為“鄖山中學”。後來幾易其名,先後由省立第十一中學到省立聯合中學鄖陽分校、省立第八高級中學。建國以後,先後更名為省立聯合中學、鄖陽聯中、鄖陽一中、鄖陽中學
鄖山中學鐘靈毓秀、人傑地靈。近一百多年來,這裡培養出成千上萬的優秀人才,遍布全國及世界各地,在各個不同的領域或崗位建功立業。原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央黨校校長楊獻珍,新四軍原軍政委何耀祖,當代作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梅潔,原湖南省文聯副主席、全國毛澤東思想文藝研究會理事馮放,當代飛彈專家張樹清,原外交部副部級幹部張幼雲,留美醫學博士藍豐碩等曾經在這裡讀書、學習、生活、工作。豐厚的文化積澱、優良的學習風氣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奮發圖強、立志成才。

校園環境

鄖山中學地利人便,環境幽雅。浩蕩漢江盤膝而過,漢江大橋直貫南北;春蘭秋桂,夏榴梅;茂林修竹,古柏參天;小橋流水,亭台廊榭。大成殿氣宇軒昂; 文化長廊,如臥虎似蛟龍;楊獻珍紀念亭莊嚴肅立,那塊石碑便是一代哲人錚錚鐵骨的真實寫照。園中那株滿臉皺紋的古柏默默的守護著生生不息的校園。形似月牙的小湖,怪石嶙峋的假山,清澈見底的碧水,構成一道奇異的風景。偏處一角的綠都----紫藤苑,百花鬧春之時,翹首弄姿,萬種風情盡收眼底。
鄖山中學操場鄖山中學操場

師資力量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素質過硬。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96%,其中研究生班以上學歷9人,省級骨幹教師4人,市級骨幹教師13人,高級教師14人,中級教師51人。省市縣優秀教師、模範班主任、優秀教育工作者38人。鄖山中學的教師大多數是經過多種途徑選調的精兵強將,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及駕御高中教學的能力。

教育方針

鄖山中學立足實際,積極探索辦學新思路,加強體育、音樂、美術、文學為主要內容的特色教育,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學校採取多種途徑,引進專業人才,負責體藝特長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組建美術特長班、體育訓練隊、音樂特長班。制定明確的教學計畫和實施方案,制定嚴格的獎懲制度,針對學生的實際,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三年來,一大批體藝特長學生被四川大學、廈門大學、湖北美院、四川美院、華中師大、武漢體院、湖北大學等全國知名高校錄取。

學校發展

學校於2000年成立了臨江文學社,先後吸納了4300多名文學愛好者,主辦了校刊《臨江》雜誌和《鄖山中學報》,已經出版發行10餘期,發表師生作品近500多萬字。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鄖山中學又提出了“創荊楚名校,育世紀英才”的宏偉目標。鄖山中學雖然年輕,但是我們堅信,憑藉厚重的文化底蘊,憑藉健康的教育環境和大好教
育的發展形勢,憑藉勇於拼搏、勇創新高的鄖山人共同努力,鄖山中學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一定會再現荊楚名校的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