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鵬振

鄒鵬振,名興輝,字葉侯,1885年~1951年,羅洪鄉人。1906年畢業於廣西桂林隨營學堂,參加過討袁、護法諸戰役,戎馬20餘年,平時治軍嚴明,以岳家軍之精神,策己勵人,常謂“軍不擾民者得民心,得民助”,嚴禁部下循私庇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鄒鵬振
  • 別名:名興輝,字葉侯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85
  • 逝世日期:1951
  • 職業:小時隨父務農
  • 籍貫羅洪鄉
基本資料,詳細資訊,歷程,精神,事跡,

基本資料

鄒鵬振,名興輝,字葉侯,1885年~1951年,羅洪鄉人。小時隨父務農。

詳細資訊

歷程

1905年,考入蔡鍔主辦的廣西桂林隨營學堂,1906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參加過討袁、護法諸戰役,勇猛善戰,累立軍功,晉升為湖南陸軍第三師第六旅少將旅長。1926年,在葉開鑫部參加趙、唐之戰,率葉部三個旅攻新化,克寶慶,占衡陽。後加入程潛的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1927年,任六路軍第四十四軍副軍長兼第一師中將師長,西征討唐時接任軍長。後沿京漢鐵路北伐,率部擊敗孫傳芳殘部,攻克海州。1928年蔣桂戰爭前夕,桂系懼其附蔣於己不利,乃佯為交好,暗中乘其不備,包圍武昌四十四軍軍部,迫其下野。李宗仁於事後贈以“功成不居,解甲歸田,高風亮節,殊堪嘉尚”獎旗,以掩天下人之目。鄒百感交集,憤然而歸,從此息影田園、寓居家鄉。

精神

戎馬20餘年,平時治軍嚴明,以岳家軍之精神,策己勵人,常謂“軍不擾民者得民心,得民助”,嚴禁部下循私庇錯。平時注意平等待人,關心士兵生活,對偶犯軍紀者必了解情況,再處之,不動輒假以顏色。有時軍餉不繼,必與士兵同艱苦。每次臨陣,總是身先士卒,不避艱險,深得士兵愛敬。

事跡

一生極富正義感,不隨流俗,維護進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他不滿國民黨“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走一個”的血腥政策。當共產黨員馬子谷在武漢被捕入獄時,他激於公義和鄉情,利用其駐軍武漢之勢,以身家性命擔保強行保釋。解甲歸田後,何健主湘時他仍掛省府委員之名,但鄉居不予參政,“九·一八”事變後,卻鼓勵妻弟魏巍重新入伍參加抗戰。後魏巍改名白天,參加革命隊伍。
思想進步,能處變不驚,遇事不慌。解放前夕,他多方支持地下共產黨活動。聽到湖南和平解放,深佩程潛之明智。土匪武裝攻打羅洪區政府前,匪首暗地到羅洪籌糧籌款,遭到他的斷然拒絕。國民黨軍隊反撲新化縣城後,縣長劉鎮越想帶走槍枝人馬回隆回,他以凜然口氣勸告劉不要一錯再錯,使劉隻身離開新化。在他的影響下,新化警察部隊近800人向解放軍投誠。
1951年,因“反革命案”被錯殺。1983年平反昭雪,《湖南省志》為之立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