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廟村(安康市)

鄒廟村(安康市)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鄒廟村位於陝西安康漢濱區,是一個改革中的小村。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關家鄉隸屬於安康市、毗連洛河村、高溝村、爛泥灣村,山明水秀,水美,物產豐富村內企業:預製廠、水泥預製構件廠、食品飲料廠、蓄電池廠、電桿廠主要農產品:白蘿蔔、玉米、葡萄乾、香菜村內資源:鎵、銀、芒硝、脆硫銻鉛礦、雌黃、方硼石村里單位:鄒廟村村委會、鄒廟村信用社、鄒廟村黨支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鄒廟村
  • 位置:陝西安康漢濱區
  • 主要產業:蠶桑產
  • 郵編:725000
■調整產業結構。
結合鎮情實際,堅定不移地實施了“穩定糧食生產,突出抓好畜牧、蠶桑、勞務輸出三大支柱產業,發展壯大富硒核桃,實現柑橘、烤菸、魔芋和山貨土特產等產業共同發展,初步建立幾個主導優勢產業基地。
——畜牧產業。繼續大力發展以良種商品豬、本地土雞、黃牛和白山羊飼養,在交通便利的八廟、魏埡、鄒廟、許河和張壩公路沿線各村大力飼養本地土雞和瘦肉型豬,在馬灣、廖灣等山大人稀的村飼養牛羊,全年力爭建成2個畜牧養殖專業村,養殖大戶50戶(其中規模大戶5戶),實現年存欄豬、雞、牛、羊12萬頭(只),出欄11.5萬頭(只),力爭肉類總產量達到1600噸。
——蠶桑產業。引導蠶農堅定發展信心,穩定桑園面積,提升桑園質量,推行多批次養蠶、大戶養蠶,鞏固發種張數,保持蠶桑在低谷期穩定。全年桑園面積要穩定在4000畝左右,發種鞏固在2000張。另外今年將積極爭取市蠶種廠、市蠶研所來關家鎮發展種蠶,以穩定養蠶效益。
——富硒核桃產業。在管護好8500畝已栽植幼苗的同時,繼續引進陝西聖軻農業生態公司進一步在全鎮其它各村進行種植,力爭今年再種植2000畝,確保種植面積規模擴大,實現萬畝富硒核桃基地建設目標。
在富硒核桃種植上,保持現有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的前提下,探索建立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為主的土地經營權流轉機制,逐步引導農民走“龍頭企業+協會+農戶+基地”的利益風險共擔模式,使富硒核桃種植逐步規模化;在畜牧養殖產業上,充分利用上級的產業扶持政策,繼續爭取正大圈舍建設、能繁母豬補貼,爭取示範村、示範戶建設,積極培育養殖龍頭村、龍頭大戶。
——烤菸產業。繼續利用菸葉公司對菸農扶持煙爐、水窖和修路等優惠政策,在李台、小關、爛泥灣、關田等村發展烤菸500畝。
——柑橘產業。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引導八廟、魏埡、鄒廟種植戶抓好柑桔園管理。繼續穩步發展魔芋、乾鮮果生產。進一步在上片有條件的村發展木耳、天麻,全年達2萬架(窩)。對爛泥灣、烏埡、鄒廟等村的原有茶園進行低改,提高效益。今年在農業主導產業上的新舉措是探索機制促進增收:
——壯大勞務經濟。堅持組織外出務工和就近轉移相結合,實現“確保數量、強化培訓、提高技能、做好維權,增加外出務工人員收入”。今年,政府將狠抓培訓、就業、維權三個關鍵環節,繼續多方位多渠道為勞務輸出產業發展壯大搭建平台。全年計畫輸出勞務人員4100餘人,其中組織化輸出2200餘人,創收2500萬元,使該產業繼續是農民增收的重頭戲。
——重晶石開採業。充分抓住古關公路、高青、魏埡公路硬化後的有利條件,著力在解決糾紛,排除安全隱患上下功夫,為高青、魏家山重晶石開採創造良好的外圍環境,確保重晶石礦持續正常開採外運。
同時,創造招商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的良好環境,努力使工業有所發展。繼續幫助安康市增盛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解決實際問題,確保其年產3萬噸的鋇鹼生產項目正常運行。幫助小關頁岩磚廠儘快建成投產。
■鎮容村貌換新顏。
全鎮主幹道古關公路道路實現硬化,魏埡、小關等16條村級公路也相繼硬化並投入使用,全鎮水泥路總里程已達85公里;在馬灣、白廟、廖灣等村新修或改造村級公路20餘公里,實現了80%以上的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標,基本改變了關家行路難的歷史,交通瓶頸逐步被破解。
同時劃拔了村級公路維修養護經費,落實了養護人員,建立健全了建管養機制,保障了全鎮公路通行通暢能力。
積極爭取安全飲水工程和農網改造項目,五年內共實施安全飲水工程13處;實施鄒廟、爛泥灣等村農網改造工程8處95餘公里,有效解決了部分村民眾吃水難、用電難問題。
繼續實施了荒山綠化和植樹造林。興修集雨水窖500餘口,實施小關村、八廟村、鄒廟村土地整理項目,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認真組織實施了李台、雙溝、白廟扶貧開發重點村、特困村開發建設項目及許河、高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項目。
下大力氣抓好鎮機關和民居建設,一方面認真爭取資金建成了兩幢辦公樓,形成了乾淨整潔的機關大院,幹部辦公條件得到極大改善;許河中心社區建設前期勘測設計工作已經啟動,鎮政府作為區域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正在形成;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安居工程、移民搬遷、高速路拆遷、“7·18”災後重建,以及秋淋災害建房補助等項目資金,積極引導民眾自發新建房屋或改造房屋,五年來,共新建房屋1000餘戶4000餘間,全鎮60%以上民眾已建起了磚木磚混結構房屋,與五年前相比,鎮容村貌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