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城市侯家窪村

鄒城市侯家窪村

美麗鄉村侯家窪,位於西葦水庫之東,因地勢低洼而村中侯氏為主要姓氏,因而名為侯家窪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侯家窪村
  • 人口數量:1500 人 
  • 占地面積:360 畝 
  • 耕地面積:1110餘畝 
  • 隸屬:山東省鄒城市大束鎮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歷史名人,歷史文脈,村衛生室,

歷史沿革

侯家窪村成立於康熙年間。
1958年修建水庫搬遷全現住位置現有村兩委成員5名,黨員37名,全村560戶1586人,位於孟子湖東岸,占地面積360畝,耕地面積1110餘畝.以種植花生、地瓜、玉米、小麥為主(或以種植產業為主)。
2014年10月26日,因修建環湖路建設小區搬至村南35戶。
2020年,侯窪村交通橋工程進行實施。國家大中型水庫移民專項資金項目大束鎮侯窪村新建交通橋工程位於大束鎮大沙河上,橋樑全長165米,共8跨,建成後有利於庫區村莊7000餘名庫區民眾出行難問題。
2020年6月10日自來水一體化。
2021年5月20日,大束鎮侯家注村為村主幹街道鋪油,村前裝路燈27盞,村西南建停車場,安裝充電樁10台。

地理環境

侯家窪村依山傍水,位於孟子湖(西葦水庫)東岸,平原與丘陵並存。附近有鄒城市嶧山風景旅遊區、上九山景區、明魯荒王陵、鄒城孟廟孟府等景點。
侯家窪村與黃家廟村、董家嶺村、傅家堂村、張家屋村、孔陳莊村、孔家莊村、老虎港村、西梨杭村、潘家莊村、南桑莊村、時棗行村、趙家莊村、北石莊村、小洪溝村相鄰。

歷史名人

侯文齡(1799年—1874年),鄒縣嶧山之陰侯家窪村人,字夢九,號鐵翁,清貢生,民國二十四年陳壽卿《續修鄒縣誌稿·耆舊志》載:“生平篤於好義,至若儲市稅以祀匡衡,修校舍以興社學,凡有裨人心風化者,無不鼎力為之倡”。曾任嶧山寨主,抗擊教匪,保護百姓。著述有《肆應鴻裁》《拳經槍譜》《餘生錄》《江湖滿地草》《匡衡墓事始末》《社學始末》等。
邑人侯文齡(1798—1874)曾作《嶧山志》,多處涉及梁祝,卷三“梁祝讀書洞”條辨曰:“閱讀碑文,亦荒唐附會而無實據,嶧山樑祝洞殆不足信也。”卷五《萬壽宮梁祝像》詩末辨曰:梁祝,寧波人也。而設像於此,無理之甚。且使謾之狎侮之,而下里巴人又衊以邪穢之行,未必非此像階之厲也。其議去之。
為後世所稱道的當是侯文齡撰寫《嶧山志》了,侯文齡,字夢九,號鐵翁,貢生,嘉慶四年生,九赴鄉闈,五蒙房薦,始終與舉人無緣。鄒縣教諭孫濟奎在《侯夢九先生墓表》中寫到:“以公才優學富,掇巍科、登顯仕固自易易耳。乃被困場屋,拓落終身。”世居嶧山之陰的侯文齡感嘆嶧山為齊魯名山,不可以無《志》。遂多方收集地方文人的有關著述,編成《嶧山志》七卷,由侯家窪的五位秀才手抄而成。由此形成手抄本的《嶧山志》(原抄本存曲阜師範大學圖書館),是後人了解嶧山歷史文化最重要的文獻之一,嶧山從此也成了有《志》的山,侯文齡居功至偉。

歷史文脈

明嘉靖年間始祖侯唐從江南省徐州府豐縣遷居於此,生息繁衍,耕讀傳家,八世祖侯紀首登科名,任直隸安平縣典史、縣丞,由此,侯氏家族科名蔚起,代不乏人。自清中後期以來,先後有四十多人考取貢生、廩生、庠生、太學生,多人獲授文林郎、登士郎、八品壽官、鄉飲大賓、介賓,幾乎每一個世系和家族都有人獲取功名,也都以讀書向學為榮。其中,第十世侯國珣有堂兄弟十人,其中,監生2人,貢生1人,優增生1人,附生1人;十一世侯森如,廩膳生,父子5人,4人秀才,1人業儒;十一世侯肇封,監生,祖孫三代7人中,5人秀才,2人業儒;十二世侯文齡,二十三歲中秀才,長子折桂,廩膳生,次子叢桂,附生,父子三秀才。仍以侯文齡家族為例,其曾祖父以下,“一庠生,孫八人,游膠庠、膺貢士者五人,曾孫二十有一,列太學、受恩榮者四人,元孫四十有三,諸生六人”,至清鹹豐十年,其五服之內即有16人考取功名。“百餘年振振繩繩,享素封,書香相繼不絕。”侯家窪“秀才村”之名該是由此而得。

村衛生室

鄒城市大束鎮侯家窪村衛生室,侯家窪村大街西側,侯仰濤,鄒城市大束鎮侯家窪村鄉醫姜啟香為村民免費發放中藥湯劑。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