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行走

鄉村行走

《鄉村行走》是2014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尚柏仁。

作者尚柏仁作為農民的兒子,是從黃土地上走出來的人,從鄉村成長起來的思想者和他自嘲的“草根學者”,他以“三農”為核心,其或理性、或深情、或犀利的文字,使讀者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對腳下這片土地的無限深情,一個行走在豫西鄉村田野上的思想者的形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鄉村行走
  • 作者:尚柏仁
  • 出版時間:2014年09月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頁數:367 頁
  • ISBN:978-7-5108-3004-4
  • 類別:紀實文學
  • 原作品:鄉村行走
  • 定價:45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著作權方:鳳凰樹文化
內容簡介,目錄,序記,

內容簡介

《鄉村行走》是報告文學集,是作者尚柏仁多年寫作文章的合集。作為農民的兒子,作為從黃土地上走出來的公家人,作為從鄉村成長起來的思想者和他自嘲的“草根學者”,尚柏仁以“三農”為核心,其或理性、或深情、或犀利的文字,使讀者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對腳下這片土地的無限深情,一個行走在豫西鄉村田野上的思想者的形象,也越來越凸顯。
他對中國的農業、農村和農民,有一種血脈相連的天然聯繫。在抗洪一線,他艱辛備嘗,夙夜在公;在地塊村頭,他傾情掏心,披肝瀝膽;對農民兄弟,他不僅當作朋友,更視作親人。他把雙腳扎在泥土中,讓自己長成一顆思想的參天大樹。他說中國的農民是世界上最好的農民,最善良、最有同情心和忍耐力,最愛國、最有奉獻精神、最有創造性,訴求最低而又最容易被傷害。他深切地關注著他們,關注他們的物質文化生活,關注他們的醫療條件、衛生狀況和居住環境,關注他們的進城打工、選舉權和犯罪問題,關注他們的集約經營和城鎮化,希望中國的農民能夠有尊嚴地生活。同時,對鄉村基層幹部的憂樂、尷尬和苦衷,他也抱有寬容的理解和同情;對高居廟堂之上某些專家級頂層設計者的霧裡看花和隔靴搔癢,則大呼隔膜而不惜直言詬病。概言之,舉凡關乎中國“三農”者,無不縈其心懷。他的讚嘆嘉許、憂慮傷神、痛心疾首、熱切期盼甚或聲色俱厲,都是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

目錄

上編
農村文化現狀堪憂
一言難盡村幹部
千言萬語話“三農
無可奈何鄉幹部
對農民犯罪問題的一點看法
“三農”問題原因探究
信陽郝堂村新農村建設給我們的幾點啟示
農民工問題是個大問題
新農村建設要注重解決的10個問題
一些農村的衛生狀況堪憂
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讓農民們有尊嚴地生活
對農村資源整合的一點看法
為村官們說句公道話
要保住農村這塊淨土和藍天不被污染
解決三農問題就要到農村去,到農民中去
我的農民朋友們
農村比城市穩定的原因
農民兄弟呼喚吳樹蘭式的好乾部
史來賀——中國農村帶頭人的榜樣
從三道院村現狀看貧困農村的未來走向
對城鎮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下編
應關注社會弱勢人群的物質和文化生活
官員為何怕記者
任何時候黨都要和人民站在一起
要依法辦事
人治與法治
當前社會價值取向亟須重塑
利益關係多元化挑戰黨的純潔性
對影響政府公信力因素的幾點思考
政府要關注民情
政府的改革迫在眉睫
中國的深層改革勢在必行
為強力實施“四大一高”戰略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關鍵在做 重在落實
“四大一高”戰略是三門峽發展的科學選擇
實施“四大一高”戰略 建設特色三門峽
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 建設特色三門峽
一面招展的精神旗幟:“三門峽精神”解析
建設“大交通”推動三門峽經濟大發展
對三門峽市區綠化工作的幾點建議
狠抓政風行風工作樹立為民服務意識
學“七一”講話精神加快大交通項目建設
對調查研究的理解
民眾與幹部
植根於民
對治安問題的反思
當今最大的浪費是人才的浪費
應加大對三門峽大壩的宣傳力度
基層幹部談八項規定
浮誇之痛
給盧氏縣潘河鄉草溝村村民來信的覆信
盧氏潘河交通搶險記
排除萬難艱苦攻關
狠抓落實的重大舉措
腐敗問題
反腐敗問題
反腐敗之誤區
潛規則是腐敗的文化基礎
不要把腐敗的責任往老百姓身上推
官僚作風可恨
要學會對資料的整理
講真話是記者的責任
三門峽的文化人需要組織起來
做客行風熱線
回憶錄
我所認識的李新煥
懷念桂雲阿姨
英雄劉翔
看新聞有感
讀李少民的新作《歲月的風鈴》
讀書有感
讀《歷代忠臣》
無奈的歸隱者
盡享夜晚讀書之趣
應加大對老子《道德經》及函谷關的研究與宣傳
人情社會的悲哀
“大師”輩出社會悲哀
散步之趣
對流傳在民間順口溜的一些思考
找回了自我
一些富人的行為已成為社會的公害
對幸福的理解
對周口平墳“運動”的冷思考
河南濮陽縣慶祖鎮西莊村變為“村級市”
結婚之難
心靈的自慰
復興之路
把學習當成習慣不是一時半會就能養成的
良知是專家學者最起碼的道德底線
我的八小時之外的“工作”
人的素質與形象
不講法律可怕
實現中原夢是河南人民的福祉
市區“黑車”為何殘疾人居多
古村趙溝
黃河船工
深耕崤函沃土情灑豫西大地
故鄉的棗樹
茶之印象
災後思索
也談誣告
也談酒
一次清風撲面的集中調研
談房屋裝修
隨筆
弔唁母親
有感於合夥
人啊,人
盧氏的夜
蝸牛
講真話之難
書趣
一失足成千古恨
國破則家亡
讀歷史品人生
銘記該銘記的忘記該忘記的
該為後人留點什麼
錯過精彩亦無悔
讀書心得
想對女兒說句話
附錄
三門峽人共同的期待
情系三農大寫人生
無怨無悔的追求
沉醉愛好淡泊名利
千樹萬樹梨花開
有時間不妨看看《三農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餘事成家
心放黎民
尚柏仁:咬定“三農”不放鬆
媒體刊發、轉載情況匯總
後記

序記

與尚柏仁先生相識,是在數年前市社科聯的一次頒獎會上,聽到一篇關於“三農”問題的論文獲獎,還以為是一位鄉鎮幹部的大作,不料作者單位卻是市交通局還是一位副局長,當時甚感詫異。後來接觸得多了,才知道他是一位頗有影響的“三農”問題專家,有許多頗具分量的論文、專著先後在許多大的理論平台上發表,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隨後交往日深,知道他在官場滾打多年,曾任常務副區長、企業董事長等,亦曾執掌甚重,於名利場中,大醬缸里,偏能潔身自好,獨善其身,已屬難得,無奈不喜周旋,獨好讀書寫作,於是惺惺相惜,成了心有靈犀的文友。他每來盧氏或我去市里,只要有時間,我們一定要晤面一談。他的質樸、熱情和誠懇,足以令同道者一見如故,而且目光如炬,熱情似火,又很快讓你覺得相見恨晚以文為友,以酒為媒,話語滔滔,口無遮攔,無異於一次酣暢的心靈按摩,熨帖舒展,其樂何如!我愚長其幾歲,他總以兄稱之,其實在我心中,他才是一位頗具才情的忠厚長者,可親、可敬,尤為可交。馬年剛過,筆者正參加“兩會”,又受人之託加班審讀一部六七十萬字的志稿加上煙火人情迭出,忙得有些不堪,誰知就在元宵節前,柏仁先生打來電話,說他有一本書稿準備出版,囑我作序。自感無能,不敢應允,無奈其一片誠心,只好答應下來,遂得先睹為快。柏仁先生的這部書稿,厚厚的一大本,內容十分豐富。除了他擅長的“三農”宏論,那是他的最愛;還有多篇隨感、雜談,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細細品來其中大有真意,大有深意。縱覽全書,既有理論上的冷靜分析,也有學術上的推理研判;既有心靈深處的真情呼喚,還有道義上的痛加撻伐……然而這一切,都來自於腳下的這片土地,來自於對這片土地上芸芸眾生的悲憫情懷。因此我要說,柏仁先生是有佛心的。
透過他的或理性、或深情、或犀利的文字,一個行走在豫西鄉村田野上的思想者的形象,越來越凸顯出來,他的前面是碧綠的莊稼,當然也有荒蕪的雜草;近處有潺潺的流水,當然也有滾滾的塵土;有鳥語花香的怡人,也有聒噪喧囂的煩心;有民俗風情畫的安詳,也有輕薄世情風的醜陋;有夜不能寐的無盡思索,也有著眼未來的美好憧憬……作家當然首先應該是一個思想家,柏仁先生無疑就是這樣一位憂患著的思想家。而且我堅定地以為,他是有著濃烈的土地情結的。在家鄉的土地上,他在不停地行走,不停地觀察,不停地思索。故此,他的這部書取名為《鄉村行走》,是非常恰切的。作為農民的兒子,作為從黃土地上走出來的公家人,作為從鄉村成長起來的思想者和他自嘲的“草根學者”,從文章的字裡行間,我們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對腳下這片土地的無限深情。他對中國的農業、農村和農民,有一種血脈相連的天然聯繫在抗洪一線,他艱辛備嘗,夙夜在公;在地塊村頭,他傾情掏心,披肝瀝膽;對農民兄弟,他不僅當做朋友,更視作親人。他把雙腳扎在泥土中,讓自己長成一顆思想的參天大樹。他說中國的農民是世界上最好的農民,最善良、最有同情心和忍耐力,最愛國、最有奉獻精神、最有創造性,訴求最低而又最容易被傷害。他深切地關注著他們,關注他們的物質文化生活,關注他們的醫療條件、衛生狀況和居住環境,關注他們的進城打工、選舉權和犯罪問題,關注他們的集約經營和城鎮化,希望中國的農民能夠有尊嚴地生活。同時,對鄉村基層幹部的憂樂、尷尬和苦衷,他也抱有寬容的理解和同情;對高居廟堂之上某些專家級頂層設計者的霧裡看花和隔靴搔癢,則大呼隔膜而不惜直言詬病。概言之,舉凡關乎中國“三農”者,無不縈其心懷。他的讚嘆嘉許、憂慮傷神、痛心疾首、熱切期盼甚或聲色俱厲,都是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對父老鄉親,對國家民族,對執政的黨,直抒胸臆,率真直白,一顆赤子之心躍然紙上,讓人讀後怦然心動。著名詩人艾青《我愛這土地》中的詩句:“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那難道就是在寫他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