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社會,亦稱“農村社會”。泛指存在於鄉村中的各種社會關係。其基本特點:(1)農業是整個社會的基礎。(2)居民的社會構成(職業或社會分層等)相對簡單。(3)社會組織單純而籠統。(4)家庭、鄰里關係在社會關係中具有重要地位。(5)傳統與習慣在思想文化和日常社會生活及交往中,發揮著遠比城市社會更大的作用,且變化緩慢。上述特徵在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區的表現形式、程度、範圍均不盡相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鄉村社會
- 別名:農村社會
鄉村社會,亦稱“農村社會”。泛指存在於鄉村中的各種社會關係。其基本特點:(1)農業是整個社會的基礎。(2)居民的社會構成(職業或社會分層等)相對簡單。(3)社會組織單純而籠統。(4)家庭、鄰里關係在社會關係中具有重要地位。(5)傳統與習慣在思想文化和日常社會生活及交往中,發揮著遠比城市社會更大的作用,且變化緩慢。上述特徵在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區的表現形式、程度、範圍均不盡相同。
鄉村社會,亦稱“農村社會”。泛指存在於鄉村中的各種社會關係。其基本特點:(1)農業是整個社會的基礎。(2)居民的社會構成(職業或社會分層等)相對簡單。(3)社會組織單純而籠統。(4)家庭、鄰里關係在社會關係中具有重要地位...
鄉村社會學,即“農村社會學”。是指農村中農業生產者的居住地。多為人口聚居的村落,或是散居的田野。起源於人類由採集、漁獵進入農耕階段開始定居的原始農業時期。生產水平逐漸提高,社會分工開始以後,從事手工業和商業的人口向城市集中...
《政府·合作社·鄉村社會》是2007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泉民。內容介紹 本書試圖將20世紀前半期國民黨統治區的農村合作運動放在社會轉型時期國家與社會、傳統和現代、社會分化與整合等之間關係的大背景中進行考察。這一時期...
《鄉村社會的個體化與公共性建構》是張良創作的社會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7年5月。該書分析了個體化對鄉村社會關係、鄉村治理、農村文化三個方面的影響,認為鄉村社會關係的個體化一方面給農民帶來了私人領域的自由、權利,激發了個體的積極...
《中國鄉村社會治理》是2016年3月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述明、馬德富。內容簡介 《中國鄉村社會治理》包含了,鄉村社會治理概論、中國鄉村社會治理歷史變遷及面臨的挑戰、中國特色的鄉村社會治理組織體系、適應新形勢的鄉村社會...
《鄉村社會的治理》是一部關注當代中國鄉村治理的經驗研究作品,通過分析“釘子戶“的產生、構成及行為邏輯,以及代理人體制的運作邏輯,揭示基層社會中國家與農民關係的實踐狀態。 呂德文專著的《鄉村社會的治理》的經驗資料來源於河南扶溝、...
《鄉村社會的文化治理》是一本202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佳。內容簡介 在長期的試錯和糾錯中,鄉村社會發展出一套以文化調適為主要機制的社會治理系統。在鄉村社會從傳統的簡單社會轉變為複雜的現代社會的過程中,原有...
《鄉村社會權力和文化結構的變遷》是2008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鳴。內容簡介 《鄉村社會權力和文化結構的變遷》(1903-1953)收入22篇文章,大致以時間為序,以專題形式,論述了從清末到新中國成立初期,鄉村社會各階層與各...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簡稱新農保)是以保障農村居民年老時的基本生活為目的,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一項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國家社會保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養老待遇由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與家庭養老、土地保障、社會救助等其他社會保障...
《鄉土中國》是當代社會學家費孝通創作的社會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48年。《鄉土中國》是費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國農村的作品。全書由14篇文章組成,涉及鄉土社會人文環境、傳統社會結構、權力分配、道德體系、法禮、血緣地緣等各方面。在《...
《近代中國的鄉村社會》是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復旦大學歷史系、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內容簡介 鄉村是中國社會的縮影。無論是在帝制時代的中國,還是在今天的中國,我們都已見過太多類似的表述。但同樣是“縮影”,...
農村社會學家對農村社區的含義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強調農村社區有一個共同的中心點;有的強調其居民有較強的認同感;有的強調具有特定的社會組織和社會制度;有的則強調有特殊的生活方式等。概括各家的觀點,構成農村社區的基本要素是:...
農村社會階層結構,是指依據一定標準劃分的農村各社會階層以及其所擁有的成員數量和在整個分層結構中所處的地位。是衡量農村社會結構的一個重要指標。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劃分。在我國,根據職業可劃分為:農村勞動者階層。他們...
2004年,作為“一村一名大學生計畫”系列教材的組成部分, 《鄉村社會學》出版。當時,由於在其他項目中已有教材《農村社會學》,為便於各地教師及不同項目的學生選擇教材,本項目教材名稱採用了“鄉村社會學”。目前,相關項目已結束,故...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就是要不斷滿足農村居民的這些要求,逐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讓他們共享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所帶來的物質和精神文明成果。2009年10月發布的《關於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以中心村為核心,以農村住房建設和...
《鄉村社會關鍵字》是2010年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賀雪峰。本書是賀雪峰先生對20多個省的鄉村所做的調查。40多篇精短的調查筆記,呈現出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農村的真實狀況。內容簡介 在長期經驗觀察和深厚理論積澱的支撐下,...
《中國鄉村社會田野調查》是一本2022年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虹。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五部分,分別介紹了特色經濟發展與村莊共同體變遷,貧困治理:識別難題、產業脫靶與農民主體,鄉村德治:成績經驗、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
《鄉村社會變遷》是1988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埃弗里特·M.羅吉斯,(美)拉伯爾·J.伯德格。作者在書中從職業、家庭等幾個方面論述了農村社會的變遷,從理論上分析了農村發展與現代化的過程,同時分析了制約農村現代...
農村社會實踐活動,或學農,主要是指中國的一些學校或其他團體組織民眾到農村或學農基地參與農村的社會生產、社會服務及社會調查的活動,持續時間由一周至幾個月不等。活動主體 居住在城市的、已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青少年(一般為高中生或...
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是促進農業現代化,實現農業第二個飛躍的基本條件;是深化鄉鎮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進鄉鎮企業發展的需要。是調節收入分配,縮小貧富差距,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及緩和社會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農村經濟亟待解決的重要...
2008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以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能力為著力點,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大城鄉統籌力度,逐步實現城鄉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就業社保、社會管理一體化”。姜大明省長對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從實際出發,...
地理學研究鄉村社區主要從區域和綜合的角度,以鄉村社區人地關係為研究核心,側重分析鄉村社區發展的時空規律。認為鄉村社區是指一定鄉村地域上具有相對穩定和完整的結構、功能、動態演化特徵以及一定認同感的社會空間,是鄉村社會的基本構成...
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概念,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提出過。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提出“小康社會”概念,其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十六屆五中全會所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則是在新的歷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導下...
一、縱橫交織:傳統中國農村政治構架的特點 (一)保甲制:傳統鄉村社會自上而下的政治控制 (二)士紳:聯結傳統鄉村社會“雙軌政治”的中介 (三)差序格局:傳統鄉村社會基礎的核心 二、革命的實踐——以階級的名義 (一)革命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