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泡菜情結》是高仁斌創作的散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鄉村泡菜情結
- 作者:高仁斌
- 作品體裁:散文
文章原文
鄉村,是一個觸及敏感神經的辭彙,她很容易讓人聯想起純淨的雲朵、金色的稻浪、清新的空氣……有太多文學作品,都曾有過關於鄉村的描繪,比如沈從文的《邊城》、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賈平凹的《秦腔》、莫言的《紅高粱》、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現實中的鄉村生活,自然沒有文學描寫的集中情節,一天一天的平淡日子,很多時候都大同小異。最現實且司空見慣的,乃是人們必須學會悉心安排的一日三餐。
鄉村的餐桌,是我們認識鄉村的一扇窗戶。簡單的日常生活,既反映出家庭的境況,也體現出女主人持家的本領。在物質並不充裕的年代,那些隨著季節變換不斷推陳出新的鄉村泡菜,是鄉村生活里十分重要的內容。或者說,我們從小就與這些泡菜結下了不解之緣。幾個小小的泡菜罈,就像幾個神奇的魔法師,在不同的季節里,總是能從裡面掏出各種不同口味的泡菜來。泡蘿蔔、泡青菜、泡豇豆、泡海椒,甚至泡蓮花白乾等等,只要是菜地里有的,幾乎都可泡著吃。那些被鹽水浸泡得久的,便用來炒菜或者煮湯,只有那些鹹味適中,清新可口的新鮮一點的泡菜,才被我們裝進飯盒,帶到學校中午下飯吃。那種爽口下飯的感覺,是如今那些大酒店裡斷然不可尋覓的美味。至今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那些鹽水泡製的簡單菜餚,陪伴我們度過了漫長的少年時代,而在我們心裡,卻絲毫沒有感受到生活的寂寞和落差。相反,正是那些清脆爽口的泡菜,不斷地刺激著我們心存嚮往。
利用食鹽醃漬方法製作泡菜,不同的地方採用的方法不同。在富順李橋鎮的岩區,就傳承著一種醃製鹹菜的技藝,他們稱之為“鋪鹹菜”,原材料就是當地出產的蘿蔔、青菜、大頭菜之類,幾乎每家每戶都會製作起來佐餐,更值得一說的是,就是這樣的“鋪鹹菜”,還被人們用來作為嫁妝,哪家有女兒即將出嫁的時候,他們都會提前醃製好,裝在青花瓷壇里,最為隆重體面的,要製作不同品種和口味的女兒十八壇,他們也把這個叫做“女兒菜”。當地人熱衷於這樣的儀式感,倒不是擔心婆家生活困難,沒有鹹菜佐餐,而是意在告訴即將成為人妻的姑娘,要學會勤儉持家,把生活操持得井井有條。顯然,這樣的風俗已經上升到文化層面,成為當地人文風俗的組成部分。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鄉村的餐桌早已經豐富起來,如今在李橋岩區也很少有人把鹹菜作為嫁妝,不過,作為伴隨人們多年的一種飲食習慣,她依然是鄉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點綴。不少慕名而來的外地人,到了李橋,總是忍不住要向女主人提出,聽說你們家的鹹菜做得好,能不能抓點出來一飽口福呢?
而在我的老家福善,則曾經流傳著關於鹹菜的另一個較為荒誕的版本,說是時間久遠的鹹菜還有治病的功效,我們生產隊有戶丁姓人家,他家就有一壇鹹菜,至少有幾十年的歷史,據說是丁大爺的爺爺傳下來的。有人說還給丁大爺要過幾片來給孩子敷藥,很快就見效了。至於是不是真有其事,也沒人核實。我後來倒是向丁大爺的兒子打聽過,他告訴我說,那都是很多年的事了,他家的確有過一壇老鹹菜,但根本就不能吃的,早就倒掉了。
在所有的這些泡菜中,我更加鐘愛於泡海椒。從小就喜歡吃,感覺到的不是辛辣而是味覺的刺激,儘管經常被辣得滿臉通紅猛灌冷水,但對海椒的熱愛卻絲毫不減,與現在的那些從小就害怕海椒的小朋友們相比,我覺得我曾經還真的勇敢過。當然,這要歸功於父親的開明和不加管束,也許是因為他深深地懂得,泡海椒的刺激可以消除一點生活的艱辛。記得我從師範畢業的那年夏天,在一個月光明亮的晚上,我陪清瘦的父親靜靜的喝酒,我們沒有多少的話語,也沒有多少的下酒菜,桌上就一碗熟悉的泡海椒,鹽味剛剛好。我知道,從此我將開始一段新的人生途程,儘管,道路前面是什麼我還一無所知。
所以直到現在,我仍固執的保持著對泡菜的喜歡,只不過,這更多是一種對鄉村歲月的記憶而已。其實當下的鄉村,早已經超越了泡鹹菜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