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姓

郴姓

源於羋姓,出自秦、漢之交的西楚君主楚懷王熊心(羋心),屬於以都邑名稱為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郴姓
  • [郴:讀音作chēn(ㄔㄣ)]
  • 性質:姓氏
  • 淵源:源於羋姓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郡望堂號,郡望,堂號,歷史名人,郴國琛,郴 劍,郴刈竺,

基本介紹

郴[郴,讀音作chēn(ㄔㄣ)]
郴姓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羋姓,出自秦、漢之交的西楚君主楚懷王熊心(羋心),屬於以都邑名稱為氏。在秦、漢之交,前楚懷王熊懷之孫、後楚懷王熊心是個曇花一現的人物,但他的真實歷史作用卻是不能抹煞的。項羽在漢元年分封前聲稱:“天下初發難時,假立諸侯後以伐秦。然身被堅執銳首事,暴露於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將相諸君與籍之力也。”這就把楚懷王熊心的作用一筆勾銷了,但那卻不是歷史事實。
戰國末期,秦始皇滅了楚國後,王室貴胄熊心流亡在民間,淒悽慘慘地靠為別人牧羊生活。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項梁率起義軍渡江西進,在聞知陳勝已經犧牲後,便聽從謀臣范增的計謀,派人千方百計地找到了熊心,擁立他為楚懷王,建都於盱台(今江蘇盱眙)。由此,將天下抗秦力量都聚攏了起來。楚懷王熊心,早先只是被項梁作為幌子供養在遠離戰火之處。西楚政權的軍政大權實際上全部集中於項梁一身。在項梁戰敗死難後,楚懷王迅即挺身而出,承擔了西楚的軍事政治重任。熊心果斷地將都城遷到了彭城(今江蘇徐州),奪取了項羽、呂臣的兵權,改用宋義為上將軍。司馬遷在評論懷王心這一舉動時說:“懷王心見項梁軍破,恐,徙盱台都彭城。”事實上,比起先前的西楚都城盱台(今江蘇盱眙)來說,彭城(今江蘇徐州)要更靠近抗秦戰事前線。因此,楚懷王遷都於彭,似乎無論如何也與“恐”沒關係。反倒是劉邦、項羽等諸多將領倒是在知道項梁敗死後,“恐”而紛紛從前線撤退到後方。而正因為楚懷王的出掌大權,才真正使得反秦大業逐步走上勝利之途。經過項梁大敗之後,楚懷王所接手的西楚政權已經大不如前。在這種頹勢面前,楚懷王果斷地安排了兩路人馬:一為援趙,一為攻秦。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楚懷王為這兩路人馬安排了最合適的人選——堅韌不拔的劉邦率弱旅攻秦,剛猛無儔的項羽隨主力救趙,並且堅決地制止了項羽願隨劉邦攻秦的妄動。這種人事安排至關重要。假如把那兩個角色顛倒一下,恐怕兩路俱不得奏功,那么,中國的歷史恐怕就要重寫了。所以本書認為,楚懷王的歷史功績至少有兩點:其一是消除了西楚政權因權力真空而產生內閧的危機,其二則是部署了正確的滅秦大計。後世人將滅秦的功勞都歸結到劉邦、項羽名下,卻隻字不提及楚懷王的歷史功績,這恐怕是有失偏頗的。實際上,楚懷王還頗硬氣,能主持公道。在劉邦大破鹹陽,而天下之權已經集於項羽之手的時候,他還敢獨出明確曉喻:“分封亦按先約,先入關中者王之!”意即將王享關中的榮耀歸於劉邦。然而,他也就是因此而觸發了項羽的殺機。公元前205年,項羽表面上尊熊心為義帝,假惺惺地讓熊心徙都到長沙去,暗中卻命令手下親信大將英布將其追殺於郴縣(今湖南郴州,以依郴江而名)。從楚懷王的悲慘結局不難想見,在項羽勢力極度膨脹的當時,要做出那樣“公道”的決定,需要何等的勇氣和魄力。因此,在日後劉邦擊項羽時,就有了以討伐“弒逆懷王”的出師口實。在劉邦歷數項羽的“十大罪狀”中,竟然有六條皆與楚懷王有關。在中原戰火熄滅並討平天下後,漢高祖劉邦便立即下詔曰:“楚地已定,義帝亡後,欲存恤楚眾,以定其主。齊王信習楚風俗,更立為楚王。”這,比之劉邦日後為陳勝等無後先賢“定守冢人戶”之舉措來說,他心目中早年舊主楚懷王的地位要高出其他眾人甚多——這或許與楚懷王熊心的歷史功績是相匹稱的。
在史籍《通志·氏族略六》中記載:“懷王孫心,都郴,其後遂為郴氏。”而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則明言:“懷王心無後”。雖然楚懷王根本就未能到達即定的新都城長沙,在今湖南郴州即被殺害了,但歷史上卻很快就如密霖涌筍般出現了郴氏一族,而且還是“王身為都,以都邑為氏”——這種由“無後”而“有群後”的結局,亦或是出自漢高祖劉邦的精心安排,亦或是出自同情和愛戴楚懷王的人們悼念其亡故之地而“取王故亡地為氏”的結果。據史籍《史記集解》引漢朝名家文穎的話說:“郴縣有義帝冢,歲時常祠不絕。”文穎是漢朝末期的人物,果如其言,則對楚懷王的祀祭實際上完整地持續了兩漢的全歷程。但在漢朝史家巨摩司馬遷的《史記》中,卻沒有為楚懷王熊心專門立傳,這個“失誤”使他在後世一直就頗受非議。清朝學者趙翼的評論最具代表性,他說:“《史記》不立楚懷王心傳,殊為缺筆。陳涉已世家矣,項羽已本紀矣,心雖起牧羊,然漢高、項羽嘗北而事之;漢高之入關,實奉其命。”由此看來,劉漢皇室對楚懷王的蓋世奇功是相當尊崇的,這雖然不能迴避劉氏對楚懷王“先入關中者王之”之諭的感激之懷在起諾大作用,但畢竟為歷史保留了真正屬實的一筆。
據如上歷史記載,郴氏,實際上是一種政治化的結果。本書實在無法考證郴氏是源自何者,只好暫時先將其歸源於羋姓熊氏的楚懷王熊心,並隸屬於居邑名稱。

郡望堂號

郡望

郴 州:史稱桂陽郡、南平郡、敦州、桂陽府、桂陽軍、郴州路、直隸州。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郴縣、臨武邑、鄙邑、耒縣。西漢元鼎四年(戊辰公元前113年),桂陽郡轄郴、臨武、南平、便、耒陽、桂陽、陽山、陰山、曲江、含洭、湞陽等十一縣。新始建國元年(己巳,公元9年),王莽稱帝,改桂陽郡為南平郡,改郴縣為宣風、臨武為大武、便縣為便屏、曲江為除虜、湞陽為基武,並移郡治於耒陽(改名南平亭)。東漢朝建武十一年(乙未,公元35年)還郡治於郴縣,恢復郡縣原名。東漢永和元年(丙子,公元136年),分郴縣地置漢寧縣,省陰山縣。三國時期孫吳建興元年(壬申,公元252年),改漢寧為陽安縣。曹魏甘露元年(乙酉,公元265年),分南境曲江、桂陽、陽山、含洭、湞陽縣置始興郡,度屬交州,桂陽郡則餘六縣。晉朝太康元年(庚子,公元280年),陽安縣更名晉寧。晉建興三年(乙亥,公元315年),陶侃分郴縣地立平陽郡領平陽縣,始一分為二郡。晉昇平二年(己未,公元359年),析晉寧縣地置汝城縣。南朝梁天監六年(丁亥,公元507年),初置郴縣,不久撤銷;耒陽縣度屬湘東。南朝陳天嘉元年(庚辰,公元560年),以桂陽郡之汝城縣置盧陽郡領盧陽縣,則一地三郡。隋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三郡合為郴州,平陽縣、便縣均省入郴縣。隋大業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南平省入臨武縣,晉寧縣更名晉興。隋大業十三年(丁丑,公元617年),析郴縣南為義章縣,分郴縣西復置平陽縣。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復置南平縣。唐貞觀元年(丁亥,公元627)年,盧陽縣更名義昌。唐鹹享三年(壬申,公元672年),晉興縣更名資興。唐如意、長壽元年(壬辰,公元692年),分義章南置高平縣。唐開元十三年(乙丑,公元725年),分郴北置安陵縣,此時桂陽郡領九縣。唐開元二十三年(乙亥,公元735年),改桂陽郡為郴州,高平縣省入義章,徙義章縣治於高平舊址。唐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始稱郴州桂陽郡,安陵縣改名高亭,農曆8月,南平縣改名藍山。唐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郴州移治於平陽縣。唐貞元二十年(甲申,公元804年),置桂陽監於平陽,專理采銅鑄錢。唐元和十五年(庚子,公元820年),郴州還治於郴縣。後唐同光三年(乙酉,公元925年),義昌縣更名郴義。後晉天福元年(丙申,公元936年),改郴州為敦州,郴縣為敦化,資興為資興寨、屬敦化縣,省平陽縣入桂陽監。後晉天福四年(己亥,公元939年),省臨武縣入桂陽監。後漢乾祐三年(庚戌,公元950年),郴州、郴縣復名,資興縣恢復縣制,改名泰縣。宋朝乾德元年(癸亥,公元963年),設郴州軍。宋太平興國元年(丙子,公元976年),泰縣併入郴縣,郴義縣改名桂陽,義章縣改名宜章。宋景德二年(乙巳,公元1005年),藍山縣劃入桂陽監。宋天禧三年(己未,公元1019年),復置平陽縣屬桂陽監。宋熙寧六年(癸丑,公元1073年),高亭縣改名永興。宋紹興三年(癸丑,公元1133年),桂陽監升為桂陽軍。宋紹興十年(庚申,公元1140年),復置臨武縣屬桂陽軍。宋嘉定二年(己巳,公元1209年),析郴縣之資興、程水二鄉置資興縣,屬郴州軍。宋嘉定四年(辛未公元1211年),析桂陽縣之零陵、宜城二鄉置桂東縣,郴州軍轄六縣。宋紹定二年(己丑,公元1229年),資興縣改名興寧,徙縣治於管子濠。元朝至元十三年(丙子,公元1276年),改軍為路,郴縣改名郴陽。明朝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改路為府,藍山縣復歸郴州府,府轄七縣;桂陽府轄常寧、耒陽二州及平陽、臨武二縣。次年,藍山復歸桂陽府;常寧、耒陽均復為縣,度屬衡州府。明洪武九年(丙辰,公元1376年),撤銷桂陽府,平陽、臨武、藍山三縣歸衡州府轄;郴州撤府設直隸州,郴陽縣併入郴州,轄五縣。明洪武十三年(庚申,公元1380年),昇平陽縣為桂陽州,仍轄二縣,隸于衡州府。明崇禎十二年(己卯,公元1639年),析桂陽州西南之禾倉堡置嘉禾縣,並析臨武縣上鄉八里屬該縣。清朝康熙十七年(戊午,公元1678年),吳三桂稱帝于衡州,改桂陽為義昌縣、桂陽州為南平州。次年均復原名。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桂陽州改屬州為直隸州,與郴州直隸州並列。中華民國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廢府、州,存道、縣。次年2月,桂陽縣復名汝城。9月,郴州直隸州改為郴縣,桂陽直隸州改為桂陽縣。民國三年(甲寅,公元1914年)1月,因興寧縣與廣東興寧縣重名,故復名資興縣。民國十一年(壬戌,公元1922年),撤銷道制,存省、縣兩級。民國二十六年(丁丑,公元1937年)12月,設定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改第八區為第三區,轄郴、資興、桂東、汝城、宜章、臨武、藍山、嘉禾、桂陽、永興十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原第三區各縣由衡陽專區代管。1949年11月25日成立郴縣專區。1950年11月更名為郴州專區,轄十縣。1952年月11月13日郴州、零陵、衡陽三專區合為湘南行政區。1954年7月6日撤銷湘南行政區,改設衡陽與郴縣兩個專區,郴縣專區增轄新田、耒陽、安仁、鄂縣,總計十四縣。1958年8月設郴縣郴州市,專區仍轄十四縣。1959年3月資興併入郴縣,桂東併入汝城稱汝桂縣,臨武併入宜章縣,嘉禾併入藍山稱藍嘉縣,新田併入桂陽縣,酃縣劃歸湘潭專區茶陵縣。11月郴州市升為縣級市。1960年7月18日改郴縣專區為郴州專區。1961年6~7月恢復原縣市建置,並析資興縣地置東江市。1962年月12月撤銷東江市,劃藍山、新田歸零陵地區。郴州專區轄十二縣、市。1963年5月20日撤銷郴州市,仍為郴縣縣級鎮。1967年3月8日專區改稱地區。1977年12月恢復郴州市。1983年5月耒陽縣劃歸衡陽市。1984年12月資興縣改為資興市。1988年郴州地區轄兩市、九縣。

堂號

桂陽堂:以望立堂,亦稱南平堂、敦州堂、桂陽堂、郴州堂。

歷史名人

郴國琛

(公元1936~今),上海人。著名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

郴 劍

(公元1982~今),山東人。青年幼芽派流行歌手。

郴刈竺

(公元1980~今),女,新加坡人。著名新加坡星雨之舞論壇家族公爵。根據新加坡日報調查數據資料顯示,80%的新加坡女性,其真正的自我生活多半在放工後才算開始,這同時也表示越來越多職業女性懂得疏解生活中的壓力,在每日生活中巧妙快樂的生存著。以上調查結果現實地反映了生活的無奈,同時也揭露了新加坡越夜越瘋狂的主要原因。
新加坡星雨之舞論壇家族公爵郴刈竺在受訪時表示,這種情況可謂正常,因為現代女性慢慢步向獨立自主的性格,不再如過往典型的家庭女士那么拘謹:“我們女生絕對有權利決定自己要過的生活形式,如果工作讓你不愉快,放工後就應該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她透露,就是因為有太多職業女性不懂得拿捏生活中的平衡,才會引發一連串的病症,如憂鬱症、自閉症,甚至提早步入更年期。“工作應該只是生活中的點綴,而享受才是我們生活的標準,當然也要依照個人能力。所以我常鼓勵女性們參與多姿多彩的夜生活,再苦悶的生活也可以有效營造出歡樂。”郴小姐笑言,很多人認為新加坡人不是工作就是到夜店消遣,對此她不但沒有反對,甚至認同了這樣的說法:“我不需要對這種言論作出任何辯護,因為是與否都只有新加坡人自己知道,然而你不能否認流蕩夜店也是擴大生活圈子的不一途徑,很多美麗邂逅還不是都在霓紅燈下爆發?”據悉,不單是女性,男性們每日作息也是同一個樣,這股熱潮像大減價般無法抵擋。更何況,享受生活就像下午3:30喝杯咖啡那么理所當然。新加坡政府有關方面估計,這股越夜越瘋狂趨勢還要熱上一陣子。社會學專家們甚至大膽做出估計:這股熱潮無可取代,郴刈竺的生活方式就是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