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須靜

郭須靜(1890——1933),字厚庵,筆名天問,城郊鄉郭灣村人。李大釗受聘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郭須靜即應邀前往充當李大釗的助手,為把北大圖書館辦成宣傳新文化的陣地做出了貢獻。

基本介紹

  • 本名:郭須靜
  • 別稱:天問
  • 字號:厚庵
  • 所處時代:民國
  • 出生地:城郊鄉郭灣村
  • 出生時間:1890年
  • 去世時間:1933年
  • 主要成就:參加辛亥革命
人物生平,革命事跡,出國留學經歷,歸國之後,社會評價,

人物生平

自幼就學於村塾。1904年入唐縣縣立國小堂讀書,約於1907年入河南省法政學堂。1909年考取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嫌勸邀,與李大釗結為好友。

革命事跡

1910年共同參加要求清政府實行憲政的罷課運動,1911年又一起參加河北革命黨人發動的辛亥革命。1913年孫中山反對袁世凱竊國,發動“二次革命”。郭須靜投筆從戎,立即到江南參加黃興討袁軍事行動。冬,李大釗東渡日本前寫下了《南天動亂,適將去國,憶天問軍中》的詩作,以“連天烽火獨思君”頸簽贈頌的詩句表達二人的深厚情意。袁世凱稱帝,他與李大釗一起積極參加反袁鬥爭,組備埋頌織、推動反袁事宜,並燭其奸宄,屢屢於報端發表反袁文章,招來袁氏勢力忌恨,險遭殺害。避難於河北昌黎,才得倖免於禍。1917年12月李大釗受聘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郭須靜即應邀前往充當李大釗的助手,為把北大圖書館辦成宣傳新文化的陣地做出了貢獻。
他密切注視“五四”反帝愛國運動的發生與發展,與在開封的馮友蘭、徐旭生等保持聯繫,積極為肯捉河南《心聲》雜誌撰稿,翻譯一些外文著述。

出國留學經歷

他目睹國家現實,認為“政象紊亂,社會貧枯,皆由生產落後所致,遂萌研習實業之志”,決心走科學救國,實業救國的道達慨朵嬸路。7月,郭須靜考取河南省公費留法學生資格。12月到巴黎,選攻農學,希圖振興中國農業。
不久,款資中斷,郭須靜只好休學,以農圃勞動自養。多方搜讀園藝學等書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互為印證。後進凡爾賽園藝學校,以勤工儉學,苦讀精研,堅持到1923年畢業。為中國引入西方近代園藝科學的奠基者之一。

歸國之後

1924年學成歸國,回到河南。在開封主持河南省農業專門學校(校址繁塔寺),負責籌建開封龍亭中山公園。同時執教於中州大學農學院,參與組織制定河南省農事實驗場發展計畫。同時他還兼任汝南園藝學校教師。
1927年5月,馮玉祥主豫,大辦社會教育機構。7月,郭須靜受河南省教育廳委託,籌建河南省博物館旬達慨(今河南省博物院)。
1928年初,郭須靜辭去在河南的各種職務,受上海勞動大學聘請,擔任該校農立影匙學院院長。1928年秋,他到南京擔任中央大學農學院園藝教授、園藝系主任。1930年秋任南京特別市公園管理處主任,規劃建設五洲公園(今玄武湖公園)、莫愁湖公園等。
1932年,郭須靜任國民政府實業部林墾署技正。1933年夏經西北農林專科學校籌備委員會主任於右任聘請,任園藝場籌備員,負責勘定校址,籌劃場地,具體實施“西農”籌建工作。他常常忍飢挨餓,不顧艱難困苦,日夜兼程,加緊進行籌建工作,取得顯著成績。但終因勞累過度,於9月27日突患腦溢血症,猝然病逝於武功縣城。他的一生是短暫的,但他的一生是追求進步的一生,是為祖國農學園藝學教育而獻身的一生。

社會評價

于右任、邵力子等主持郭須靜的後事安排,將其遺體葬於武功縣張家崗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業大學前身)西側頭道原上,以紀念他對籌建“西農”的貢獻。其葬地則成為“西農”公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