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賦林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9年
- 職業:書畫家
相關信息,人物生平,作品風格,藝術形態,個人作品,
相關信息
從7月10號開始,持續10餘天的“中國夢·水墨丹青關東情”——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院士、著名書法藝術家郭賦林先生作品展,在瀋陽興隆大都匯獲得圓滿成功。
其展館面積2800平方米!商場五樓一樓舞台大螢幕全天播報了展會盛況,共展出作品360幅,其中狂草巨幅大作,轟動整個大都匯;其餘作品也都是六尺以上,符合現代策展要求,場面振撼、社會影響大,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尤其在展覽協定期滿,主辦方還要延期合作。
同期,與中興·瀋陽商業大廈簽訂展覽協定。書畫展活動在七樓展廳,總面積2600平方米。主辦方在二樓大廳提供現場筆會、茶藝、古箏等文化互動場所。
他活躍在京城和沈城之間,而沈城是他的故鄉,幾度夕陽紅,幾度山花開;鄉音無改鬢毛衰,書畫藉情釋襟懷。關東漢子性格堅毅剛強,情懷博大豐富。有能力書寫瑰麗雄壯的篇章:大氣縝密, 再現風骨。
郭賦林以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感和文明意識,向家鄉人民傳達美的、正面的、積極的、健康的東西,對社會無毒、無害的東西。因為中國夢是全方位、全人民的夢,藝術夢是人民對文化及藝術的美好願望和艱苦努力。郭賦林的書法藝術美麗了這一切,獻給家鄉人民。
郭賦林先生的作品,傳遞“思想和藝術美”的正能量。有著中國思想文化的烙印,隱含著中國文人的入世思想,這就是中國夢的藝術正能量正在發揮著作用,如果我們的國家到處都是正能量在傳遞,那么,實現中國夢,就離我們不遠了。
人物生平
郭賦林,中國榜書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院士。出生於書法世家,自幼受父親和祖父的啟迪。鐘情書法,臨、摹、讀、覽先祖郭璞書法,同時,以唐歐虞入手、上溯魏晉得龍門之骨力,下沿顏魯公、趙松雪、取磨姑、告身三門記之筋骨。行書於蘭亭序、聖教序、十七貼、永禪師學字文,氣勢磅勃走宋代大家米芾、岳飛之氣運。幾十年不輟,遍讀典籍。踏遍山河大川,廣訪名家石刻,拜啟功、張瑞齡、米南陽、盧中南、楊再春、呂建德等為賢師,潛心追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之下,直根於北方黑土地,馳磅礴之氣運,汲中原之靈性,慧蘭亭之雅風,拓中華古韻之風範,吸華夏之精髓。
郭賦林先生認為,書法不是單純的寫字,要以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為宗旨,實現文化藝術復興夢,傳播正能量。在當今社會主義文化生活中培養育德、啟智、審美、養心、健體的敬業精神。特別是在繼承民族精神上,凝神聚力,激濁揚清,在藝術創造中不斷提煉道德文化的精華,發揚光大,彰顯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近年創作作品多為企業家、廟宇及各界人士收藏。
觀其書法,每幅字都在紙墨間凝結著民族與時代的心態,積澱著民族精神的文化層次;傳遞“思想和藝術美”的正能量。
1995年書法作品《沁園春·雪》獲得朝陽市“七一杯”書法大賽一等獎;2002年在瀋陽科技宮舉辦個人書畫展;2013年多幅書法作品被中華國際宗教文化藝術研究院、中國榜書家協會收藏。
作品風格
郭賦林先生,不斷在書法藝術的道路上探索過程中體會:書法發乎於筆, 運乎於心,嘔心瀝血,苦苦探索,深悟古意,在筆筆有宗,字字有法,章章有道中潛心精研。進而在書法的藝術基礎上 ,不斷追求筆墨的變化 ,並著重書出作品的意境與精髓,同時,與現代審美相融合,將傳統書法精神與哲學、美學相融合,從而打造出一種全新的書法藝術風格,在創作、創新中見其深厚的筆墨功底。多年文化底蘊的積累。展現作品充滿創意的藝術構思,努力追求獨具個性的藝術書風。其書體真·草·隸·篆·行,無論焦墨、濃墨、淡墨、輕重、虛實、枯潤都筆筆清晰,氣運生動,這已經成為其書法藝術的主要特點。
郭賦林之書風,在繼承古法的基礎上更注重作品布局謀篇之氣運。體現古人六書之意,表現精、氣、神、骨、肉、血交融的理論,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筆勢追求大尺幅、震盪性、榜書的視覺效果和衝力,多以側峰取勢,橫塗豎抹,滿紙菸雲。書體線條、墨韻處處都透著藝術之美,洋溢著獨特的審美氣息,頗具獨到的北方豪放派風格。
他的翰墨之玄妙,章法之嚴謹,沉著穩健的表達隱於其作品之中,深得書法名家和書法愛好者的讚譽。
在雍容中見清峻,在清峻中見挺拔,在挺拔中見英武,在英武中見儒雅。郭賦林先生他的作品予以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斷追求、讓生活變得圓滿幸福的動力和感情噴發而出。
藝術形態
中國書法是在一種特殊而古老的文明環境中產生的。幾千年來,它們經過了從發端、童稚、成熟到升華的變化,從實用到藝術化的漫長路程。毫不誇張地說,中國書畫是華夏民族的聰慧與創造力最集中的表現之一,並在某種意義上標誌著華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藝術領域的最高水準。創作時,郭賦林以審美方式與主客體世界進行了心靈對語,這種對語有時達到了哲學化的高度,在“若坐、若行、若飛、若動”的縱橫筆畫之間,在“有豐致、有縹緲”的筆情墨象之中,蘊含著情思,表現著人格乃至對生命宇宙的體驗。
展開的紙,落下的墨,天風浪浪,海山蒼蒼。一條線起伏著萬里江山,一個點有墜石之重;勢,通於上下;氣,貫於隔行;神,附於點畫;韻,生於筆墨;情,藉於內容。尤其他在敬錄毛主席詩詞的時候,平添了英雄之氣與壯麗之氣。領略了雄渾蒼茫的景象,感悟著偉人毛澤東,樂天達觀、笑看風雲的大無畏和樂觀主義精神。正能量由此得到釋放:使其作品更加文氣、秀氣、靈氣,既有書法大師之神韻,又有文人春風拂欄之飄逸,同時還有關東人一一雄健中見清秀、厚重中見剛柔的性格特點。其筆法以“二王”為基礎,參以素旭技法以及黃山石的空間營造,逆入澀行用筆,通過起筆鋒毫入紙後的變化,形成鋒面,線條因鋒面變化而生動起來。其字法因勢而宜,以心寫形,隨形賦意。其章法有懷素的開合與連帶,又有利用字勢追求氣息暢通的特點,並且注重起承轉合,同時運用點線面對比,使線條形質更加豐富,章法更加協調統一。有著中國思想文化的烙印,隱含著中國文人的入世思想,這就是中國夢的藝術正能量正在發揮著作用,如果我們的國家到處都是正能量在傳遞,那么,實現中國夢,就離我們不遠了。
個人作品
1995年書法作品《沁園春·雪》獲得朝陽市“七一杯”書法大賽一等獎。
曾參加《中國夢、慈善中國萬里行大型公益活動》並捐贈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