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郭符甲
- 字號:字輔伯,號介庵
- 出生時間:1605年
- 去世時間:1648年
簡介,生平,籍貫,六上春官,為官南明,舉事抗清,兵敗死節,佚事,著作,
簡介
郭符甲(1605年-1648年),字輔伯,號介庵,福建晉江縣(今晉江市)人,明末官員,進士出身。郭符甲少年博學,年方弱冠即中舉人,然而此後六次會試落第,直到崇禎十六年(1643年)方考中明朝末科進士。次年,明朝滅亡,郭符甲擔任南明弘光朝禮科給事中,不久託病回鄉。清軍入福建後,郭符甲舉兵抗清,回響鄭成功,兵敗殉國。清乾隆年間追謚節愍。
郭符甲精通《易經》,著作有《虎聽草》、《墨訣》、《易訣》、《大小題筆要八法》傳世。
大明禮科給事中 | |
籍貫 | |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輔伯,號介庵 |
諡號 | 節愍(清乾隆年間追諡) |
出生 | |
逝世 | |
崇禎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進士出身 | |
《墨訣》《易訣》《大小題筆要八法》 |
生平
籍貫
郭符甲生於母家謝氏山莊靈鷲山之下。原居晉江縣龍湖後溪,後遷南安縣水頭,故偶有文獻以其為南安人。他自幼聰穎,過目成誦,演習天文、地理、星數、醫卜、律劍、琴棋、畫篆、書刻、騎射各科目,均深諳於心。雖僅垂髫之年,即已通貫經史,尤其精於《易經》。
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鄉試,郭符甲經校試分闈的興化府推官祁彪佳取中,成為舉人。
六上春官
天啟五年(1625年),郭符甲上京參加乙丑科會試落第,返回家鄉,在郭惟賢祠讀書以自勉。崇禎元年,再應戊辰科會試落第後,以教授為生,遊歷漳州、潮州、平和、饒平以及山東、蘇北等地,從不依附高官,或與學生講論,或以詩酒娛情,或遊歷山水,或探訪名勝。郭符甲以白身輾轉各地二十餘年,前後六次會試不中。
崇禎十六年(1643年),郭符甲年已三十九歲,前往京師參加癸未科會試。閱卷官周鳳翔讀到其試卷,大加讚賞,評價道:“此正氣文字,必真人品也。”並盡力推薦。但因試卷抄錄訛誤,未能列入前矛。殿試後,郭符甲名列二甲第三十五名,賜進士出身。隨即請假歸里。
為官南明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禎帝在煤山自縊。郭符甲聞訊之後,悵恨不已。又聽聞恩師周鳳翔在國變中殉難,感嘆道:“吾幸出忠義之門矣!”[
不久,吳三桂引清軍攻入山海關,擊敗李自成,定鼎北京,並一路南下。明臣擁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郭符甲被任命為戶部四川司主事,併兼任兵部職方司主事,核查軍餉、兵力。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攻破南京,郭符甲正在姑蘇監督軍餉,各州縣籌集送來的銀錢達十三萬餘兩。有吏員勸其將錢歸為私用,並分給手下,以避戰亂。郭符甲表明自己生來“不染私塵”,命令將軍餉發還處。同年,前往廣東主持考試,發掘人才有方。升任禮科右給事中,三個月之內,上奏疏三十餘章。眼見南明朝廷官員互相傾軋,自忖不為所容,於是稱病歸鄉。
舉事抗清
次年(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弘光政權滅亡。六月,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清軍進入福建,勢如破竹,先後占領福州、泉州。郭符甲逃往建寧山中,謀求反擊。隆武三年(永曆元年,清順治四年,1647年)八月二十二日,抗清名將鄭成功與鄭鴻逵在泉州近郊桃花山會師,準備合兵圍攻泉州。郭符甲在泉州府屬邑,聯合反清縉紳,舉事回響。[24]惠安、安溪、永春、德化、大田、尤溪各地鄉勇雲集,將郭符甲迎至永春,推舉為帥,分部五鎮,分別以林忠、顏昌儒、鄭英達、李錫燕、周天麟統轄,收復永春、德化兩縣。同年九月,反清軍未能攻克泉州,清廷援軍到來,鄭成功、鄭鴻逵分別退回安平、金門,郭符甲則率眾防守永春等縣。
兵敗死節
隆武四年(永曆二年,清順治五年,1648年),清福建右路總兵馬得功攻打永春,郭符甲率兵頑強抗擊,最終不敵,兵敗殉國。關於其死節經過,文獻記載多有齟齬,有自縊說、絕食說、自殺未成被殺說[29]、戰歿說、被俘處決說以及死於海上說。《續明紀事本末》記載,郭符甲親身督戰,遍體鱗傷,仍然戰鬥不止,直到敵人砍斷其頭,方才倒地。[30]乾隆《泉州府志》稱,清軍進入泉州後,明將鄭英達、顏昌儒防守東關太平鎮,見大勢已去,密謀降清,引兵由永城直逼上場堡。郭符甲率兵迎戰,多處負傷,退入堡內,絕食不死,於是面對南方朝廷方向跪拜,從容自縊。駐軍附近的馬得功將郭符甲尋獲並救下,見其尚未氣絕,便再三勸降。郭符甲怒目道:“欲殺、欲割由汝,盡忠、盡節在吾!”馬德功見其決心已定,便命手下在門上將其斬首。道光《晉江縣誌》則稱郭符甲兵敗後,冠帶南拜,從容自縊殉國。傳聞其遺體多日不腐。馬德功命人準備棺衾,以禮將其安葬。一說為鄉人所葬。關於埋葬地點,則有山中說及海島說等。
郭符甲殉國後,南明永曆帝追贈其兵部尚書,建祠旌表,併入列學宮,春秋祭祀。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賜謚節愍。
佚事
郭符甲在平和居住期間,有僧人請其作序文作衣缽之計。後來僧人外出遇盜,盜賊本欲加害,見到此文,大為驚奇,說道:“這是情操君子郭大人所書,你曾經有機會與他同游嗎?”因此將僧人釋放。僧人專程拜訪郭符甲,感謝救命之恩。
郭符甲深夜讀書,有老虎常來窗外伏聽,並每每咆哮、跳躍,聲音響徹屋內。郭符甲於是寫作《虎聽草》記述此事。
郭符甲在饒平時,有姓黃者請他書寫匾聯。後黃家失火,唯郭符甲書寫之匾聯巋然獨存,眾人都對此驚詫不已。
饒平知縣邱金聲,本是郭符甲同鄉,且同榜中式,有同年之誼。但郭符甲與其三年不通音訊。邱金聲聽說此事,非常詫異。一日,徒步過訪其門,郭符甲閉門不出。邱金聲在門外詢問原因,郭符甲道:“爾治爾政,吾讀吾書,互無干涉。”最終未與邱金聲見面。
在沛縣時,郭符甲以當地接近聖賢,士風古樸,意欲攜家遷居於此,積攢教書薪酬,購買闞家園土地一百六十畝,並建造茅屋一所。後因戰亂,未能遂願。
傳聞郭符甲死後,遺體經過七日,仍然顏色如生,蒼蠅、螞蟻皆不敢侵犯。
著作
郭符甲著有《墨訣》、《易訣》、《大小題筆要八法》傳世。
有詩《題寓園松徑》
長風何處起,清響落曾湍。
忽聽晴空雨,翻飛午院寒。
蒼鱗移漢殿,鐵乾老秦官。
即此開三徑,徘徊盡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