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祖超

郭祖超

郭祖超,醫學統計學家,軍隊衛生統計學家,醫學教育家。他於本世紀40年代最早在中國系統地介紹醫學統計方法,著有《醫用數理統計方法》一書,是中國醫學統計學的開拓者,為推動中國醫學科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50年代初,為適應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現代戰爭中衛生工作的需要,他著手創立軍隊衛生統計學,是第一位運用現代統計學方法蒐集和分析中國人民解放軍衛生工作統計資料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實施者。他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高級專業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祖超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市青浦縣
  • 出生日期:1912年1月20日
  • 逝世日期:1999年4月2日
  • 職業:醫學統計學家
  • 畢業院校:國立中央大學
  • 代表作品:《醫用數理統計方法》
人物簡歷,生平概況,科研創新,衛生統計學,統計學科隊伍,治學育人,

人物簡歷

1912年1月20日 出生於江蘇省青浦縣(今上海市青浦縣)。
1929年 畢業於蘇州中學高中師範科。
1934年 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心理系,並留校任教育統計學助教。
郭祖超郭祖超
1943—1949年 任中央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科統計學講師、副教授。
1951年 任中央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科統計學教授。
1951—1954年 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軍醫大學公共衛生科衛生統計學教授。
1954年 現在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衛生統計學教授。
1980年 任中華醫學會衛生學會衛生統計學組副組長。
1984年 任中國衛生統計學會第一屆理事會副會長。
1990年 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衛生統計信息專家諮詢組顧問。

生平概況

郭祖超,於1912年
1月20日生於江蘇省青浦縣(今上海市青浦縣)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其父郭慶鏞原是清末秀才,新學興起後曾擔任過中、國小教師,很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常告誡子女們:“雞鳴而起,孜孜為利者,妬之徒也。”這句話在郭祖超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郭祖超7歲入初國小習,9歲升入青浦商校,11歲讀國中,14歲以第一名的成績錄取於著名的江蘇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後為蘇州中學高中師範科)。在第一師範學校他學至17歲,因家境不濟而輟學,暫在蘇州任國小教師一年。次年復學後,他即以蘇州中學高中師範科第二名的成績被保送至當時的最高學府——中央大學,入教育學院教育心理系。經過四年半工半讀的大學生活,郭祖超於1934年以系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並留校任教育統計學助教,時年22歲。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郭祖超隻身隨中央大學內遷重慶。他出於愛國熱忱,於1939年與同事深入黔、鄂、川腹地進行中、國小教育測驗。1943年,經同窗吳襄推薦,郭祖超調中央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科任統計學講師。在此之前,他曾受業於教育統計學家艾偉教授。在他即將轉向醫學統計專業時,著名心理學家潘菽教授對他懇切地說:“醫學上的數據絕大多數是用儀器測量而得的,比較客觀,其中蘊藏著深刻的規律性。醫學統計是發掘這些規律的有力武器,但在這方面仍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希望你好自為之。”郭祖超對此銘記在心。從此,他以醫學統計學為自己的畢生事業。
1945年,郭祖超升任副教授,時年33歲。抗戰勝利後,1946年5月郭祖超隨校遷返南京。1947年,由醫學院推薦,世界衛生組織資助,郭祖超於9月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進修生物統計,在統計方法、生命統計及壽命表、醫院統計、流行病學等方面得到了深造,並加入美國統計學會。
1948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正在節節勝利,南京國民政府已惶惶不可終日,這時郭祖超毅然如期歸國,並拒絕了前往台灣的勸說。在一些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的影響下,郭祖超積極參加了南京解放前夕的護校應變活動,迎接曙光的。來臨。
1951年,郭祖超升任教授,時年39歲。1953年,醫學院改建為中國人民解 放軍第五軍醫大學。為適應公共衛生學科須深入軍隊衛生工作的新形勢,郭祖超要求到基層蒐集第一手資料。他率領一個11人小組來到當時的沿海前線地區——舟山群島,成功地進行了兩個月的實地調查,為後來建立軍隊衛生統計學作了初探。1954年2月,郭祖超奉命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衛生工作總結。他提出了要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衛生工作統計資料進行全面而系統的匯總,以利我軍在現代戰爭中的衛生建設。這一建議後來被全面實施了。同年8月,第四、五軍醫大學合校,郭祖超舉家隨校遷往西安。在第四軍醫大學的30多年中,郭祖超一直擔負著繁重的教學、科研、諮詢等任務,並有大量著述問世。
郭祖超郭祖超
1956年6月17日,郭祖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60年11月,郭祖超由職工被批准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並由國防部授予中校軍銜。1964年1月晉升為上校。1986年晉升為一級教授,享受正軍級待遇。1988年改為文職。

科研創新

郭祖超著述豐碩,每個時期都有代表性作品問世,其中尤以第一、二、三版《醫用數理統計方法》一書最為卓著,並在學術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郭祖超於1943年投身醫學統計學領域並矢志拓荒之初,所見偌大一所中央大學圖書館中的統計學書籍總共不足10本,且 多為外文,臨床上常用的正常值也從國外照搬。人們尚未充分認識到運用統計方法對醫學數據進行處理分析以揭示其固有規律的必要性。為此,他認為首先應編寫一本系統介紹醫學統計學方法的教科書,必須從醫學實際問題出發,充分運用中國人自己的資料,來闡述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及思維方法。從此,他終日鑽在圖書館裡查閱文獻和蒐集資料,先是手工精抄,然後整理、計算、分析、歸類、編寫。他藉助一把算盤和兩本表——對數表和巴羅表這些近乎原始的計算工具,運用相當先進而複雜的統計方法,精確無誤地處理了大量統計資料,其中包括多達12位有效數字和直至第6位小數的開方、小數冪、階乘等運算。經過夜以繼日的不懈努力,他以驚人的毅力和速度,僅用一年多時間完成了一部27萬字的《醫學與生物統計方法》 。郭祖超的這本處女作,在中國首次系統地介紹了醫學統計學。書中廣泛採用中國人自己的資料闡述t檢驗、F檢驗、卡方檢驗、直線回歸與相關、多元回歸及曲線回歸等當代先進的統計學理論和方法,內容詳盡,條理清晰,資料翔實,筆觸新穎,深入淺出。全書貫穿著一條通過醫學實際問題講述統計方法並歸結到解決醫學實際問題的主線,將統計分析與醫學研究融為一體,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這種富有獨創性的編撰,使廣大醫藥衛生工作者易於閱讀,樂於接受。此書於1948年9月出版,立即受到當時教育部的獎勵,並定為“大學用書”。從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期,這本書對於醫學統計學在中國醫學界的推廣、套用、提高,以及對專業隊伍的培養,都起到了不可忽視的啟蒙作用。嗣後,台灣正中書局於60年代初又根據該書原版本翻印,至1974年9月已發行“台三版”,並由香港和日本的書店向海外總經銷。
青浦縣青浦縣
50年代末,為適應醫學科研工作的發展,郭祖超開始著手對此書全面修訂。他充實了該書方差分析的內容,並增加了實驗設計、半數致死量以及曲線回歸等方面的章節,篇幅擴充到45萬字,更名為《醫用數理統計方法》 ,由人民衛生出版社於1963年6月出版。此書博大精深,基本反映了本學科在60年代初國內外的水平,並繼續保持和強化了第一部專著的獨特風格。迄1965年10月再版時為止,此書累計發行15000冊(不包括台灣翻版)。就這一學科而言,如此暢銷不衰,在中國實屬空前。該書被公認為中國醫學統計學的代表性專著,並被專業人員視為經典。
70年代後期,郭祖超看到近20年來,國內外在統計方法套用於醫學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電子計算機及其軟體的進步又大大開闊了醫學統計學發展的領域,這些條件都是60年代初期無法與之相比的,因此深感全面修訂該書已勢在必行。為集思廣益,兼收各家之長,也有意提攜後學,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學科在中國日益壯大的專業隊伍的水平,郭祖超於1979年初邀請了幾位曾長期受業於他的學生來到西安,共同商定編寫方案,並訂出實施計畫。1986年全書脫稿,新增圓形分布、多元分析、綜合分析、調查設計等九章。1988年10月,140萬字的《醫用數理統計方法》 (第三版),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了。這是一本具有80年代水平的醫學統計學巨著。
除此專著之外,郭祖超還發表了大量論著。如1984年發表的《統計資料的再分析》一文,提出“人們的認識是螺旋式上升的。統計資料在前人分析的基礎上,經過進一步分析,往往可以提煉出更多的信息來。”再分析“說明認識的逐步深化……”。這一觀點引起廣泛的反響。在1986年至1989年舉行的幾次有關專題學術會議上,這方面的論文多達百餘篇,並形成了對統計資料再分析的理論和若干種方法以及一大批研究課題。再如,醫學上有許多角度性資料和周期性資料難以用一般的線性方法分析。70年代國外發展了一種“圓形分布”理論,郭祖超不失時機地把它引進來,加以消化、吸收、改造後,首先試用於克山病的發病時間分析和腦電圖上升角、主峰角的正常值計算,再報導推廣,從而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
郭祖超於不同時期發表過不少這類具有導向性的論文,收到明顯的效益,可見他造詣之深,觀察力之敏銳和預見之準確。

衛生統計學

早在原中央大學醫學院方始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建制的50年代 初期,當時全院不少學科都面臨著如何儘快適應為軍隊正規化建設、為現代戰爭服務的迫切問題。郭祖超出於愛國熱忱和強烈的責任心,率先帶領他的同事和學生來到舟山群島駐軍的師、團、營、連各級部隊,實地進行有關衛生工作的調查研究,親自從原始的門診疾病登記和住院病歷中轉錄、整理出統計資料,並抽樣觀察其記錄過程,以檢驗準確性。他一再教導學生們:“這就是原始數據,是統計資料的來源,這是一切統計分析的基礎。原始數據若發生錯誤,是任何複雜的高級的統計方法所不能彌補的。”他言傳身教,一絲不苟,所得資料翔實,分析正確,結論恰當。郭祖超是第一位運用現代統計學方法蒐集和處理中國人民解放軍衛生工作統計資料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實施者。他下決心要建立起科學的軍隊衛生統計學科,直接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服務,為正義的戰爭服務。1954年郭祖超赴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時提出,要全面總結中國人民志願軍衛生工作統計資料的計畫,後來,由曾同他在舟山群島駐軍中調查並受到他親手嚴格訓練的一位學生,在1956—1957年參與主持領導下完成了,並編印成一本長達570頁的《抗美援朝衛生工作統計資料》(內部出版)。這本資料以翔實的數據、完整的項目、準確的計算和豐富的內容,科學地反映了當時條件下軍隊衛生工作的特徵和規律。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部珍貴歷史文獻。可以毫無愧色地說,此書在規模上、數據精度上都明顯地超過了美國1984年出版的一本反映侵朝戰爭時期美軍傷病死因的專著。
衛生統計學衛生統計學
1956年,郭祖超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衛生統計工作教範》的主編工作。在編寫過程中,他與其他同志一起深入部隊、醫院調查研究,蒐集資料,在試點的基礎上反覆修改,使教範力求完善。此教範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於1957年頒布實施,從此全軍部隊、醫院的衛生統計原始登記表格和指標分析方法有了統一的規範,對促進我軍衛生工作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起了推進作用。198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出版了郭祖超主編的《1974年度全國應徵青年體檢資料的統計分析》一書。該書真實地反映出十餘萬青年的體質特徵,指出了體檢不合格者的主要原因及應徵青年的疾病特點,同時也闡明了新兵入伍後防治工作的重點。該書對今後修訂應徵青年體格檢查的標準和預測某些指標將達到的水平,也是極富有科學性的重要參考。
為適應培養正規軍醫的需要,郭祖超自50年代以來編寫和組織編寫過多種軍隊衛生統計學教材,供軍醫大學以及軍內其他單位不同層次學員學習之用。他充分運用多年來深入部隊基層調查所積累的豐富資料和經驗,並參考了各種有關軍隊衛生統計方面的研究成果,創造性地編纂了軍隊衛生統計學的對象和任務、軍隊衛生統計學的發展史、軍隊衛生勤務中統計調查的組織形式、中國人民解放軍人員的健康統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平時與戰時軍隊衛生勤務的統計和報表制度等嶄新的內容。為更快地培養專業人員,郭祖超不辭勞苦,主辦了多期全軍軍隊衛生統計訓練班,並赴各地巡迴講學。由於郭祖超以及其他同志的不懈努力,軍隊衛生統計已建立起完整的體系和充實的內容,成為軍事醫學中一門獨立的新學科。

統計學科隊伍

郭祖超自幼受到中國知識分子所崇尚的高風亮節的薰陶。他常聽老師講:“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故直至學成名就後,始終保持著勞動人民樸實無華的品質,畢生安於清苦的教書生涯,以培養後生為己任,樂而不怠。
自1934年以來,郭祖超已執教50餘年,其間在醫學統計學教學崗位上近50年,堪稱一代宗師。他用畢生精力辛勤培育的大量專業人才已遍布全國各醫學院校、科研機構及其它衛生部門,其中獲高級職稱者約占中國本專業現有高級職稱人數的1/3。經郭祖超直接培養畢業的研究生已有20餘名,其中包括中國授予的第一位衛生統計學博士學位研究生。而由郭祖超的學生培養畢業的研究生(包括博士生)人數又早已超過他本人培養的研究生人數了。這一代一代的師資已經形成了一支具有相當規模的階梯式專業隊伍,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醫學統計學專業人才的結構。
郭祖超培育學生既十分嚴格,又細緻入微。在50年代初,他向一位進修生詳細地講解並示範手搖計算機的操作要點,包括手握搖把的位置、姿勢、鬆緊、角度、轉動時如何巧用腕力等,細微之處,無所不到。這既是訓練專業技術,更是培養治學態度。經過如此科班教育,這位進修生近40年來不但自己恪守不逾,而且也以此教導他的學生。 郭祖超選拔人才不拘一格。1949年,他公開招聘醫學統計學助教,於眾多的應考者中單單選中了一名國小教師,經過培養很快成為他的得力助手。
英國倫敦大學英國倫敦大學
他所培養的第一名博士研究生的成長過程,則是這方面又一個生動的實例。1974年,郭祖超看出中國衛生統計專業師資即將出現嚴重失缺,擬選擇一些青年來補充。當時,這位青年尚在中專一年級學習,郭祖超獨具慧眼,在冷靜的觀察中,發現他雖然年輕稚嫩,且基礎薄弱,但卻能奮發不息,顯示出強烈的上進心和一定的自學能力。郭祖超先熱忱地指導他補習基礎知識,攻讀外語,繼而派他去外地參加醫學統計學高師班,並諄諄叮囑他要刻苦學習,堅持不懈。後來這位學生去幹校勞動時,郭祖超又要求他抓緊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堅持業務學習,並指定其翻譯一本英文統計學專著,還規定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寄回若干譯文,由郭祖超親自批改後再寄還給他。就這樣,一個肯教,一個願學,這位學生很快得到了提高。不久,他終於考取了郭祖超的碩士研究生,接著又考取了英國倫敦大學統計學研究生,後獲該校理學碩士學位,參加了英國皇家統計學會。該生回國後,又考取了郭祖超的博士研究生。1988年7月,這位由郭祖超親自選拔、指引而自學成才的青年被破格提升為副教授。從1974年時的一名中專一年級學生,至1988年的14年間,他跨越了中學、大學、研究生階段,在國內外獲得兩個碩士學位和一個博士學位,33歲就躋身於副教授的行列,如果沒有善識良駒的當代伯樂,這匹千里馬是不可能如此飛速奔騰的吧!

治學育人

郭祖超一生的志趣在於治學和育人,從 7歲入學年屆8旬,始終樂此不疲,達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認為:人生的樂趣在於敲開科學的大門,一旦進入科學的殿堂,其樂趣是任何物質享受所無可比擬的。他又主張:知識不是私有的,既曾受之於前人,亦必須授之於後人。有了知識首先要使它利國利民,造福人類。科學應該一代一代傳下去,後來者理應居上,才能使科學事業日益發揚光大。正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他一生致力於著書立說,進行科學實踐和傳道授業,從不背離。
教育學教育學
郭祖超學識淵博,根底深厚,集數學醫學教育學預防醫學於一身,並曾赴國外深造,為他的事業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尤為同道和後生敬慕的是他嚴謹的治學態度和一絲不苟的科學作風。他不僅以此律己,同樣也以此育人。如在組織編寫《軍隊衛生統計學》教材時,他根據自己以往撰稿的經驗提出了12條要求,從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到圖表、符號、公式、文字都有明確的具體規定,有不合格的均予退回重寫重抄。他常說:“嚴謹的科學作風是靠平時養成的。”
郭祖超的工作效率是驚人的,直至年屆古稀仍不稍減。他除去承擔日常的教學、科研、指導研究生、進修生外,還要完成大量的撰稿、審稿和諮詢等工作。僅據1980—1982年3F年的統計,郭祖超編審過4部書,審閱了176篇論文,達250萬字。有些文稿還要逐字逐句修改,有的則需大段重寫,郭祖超總是認真批閱,從不厭煩和敷衍,並如期交還作者或編輯部,從來都不壓稿。有的原稿寫作草率,他也都予以認真覆核,並工整地寫出評審意見。
郭祖超對來自各方面的諮詢一律給予熱情接待,耐心解答。每當有人來諮詢,他總是把自己正在進行的工作馬上停下來,卻又毫無慍色。他認為接受諮詢是作為人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而且這種研討又從來都是雙方受益的,人家把知識送上門來,正是自己增長學識、汲取營養的極好機會。他在接受諮詢時,總是先詳盡地向對方探問所涉及到的有關專業的細節,甚至實驗的做法、數據如何記錄等,直到弄清問題的實質,才開始給予解答。“先當學生,後當先生”是郭祖超的又一座右銘。向他請教過的人無不交口讚譽他謙恭真摯、平易近人的美德。人們說,和郭教授在一起研討問題,猶如沐浴於溫暖的春風之中,真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郭祖超如此做來毫不勉強,與其高尚的品德修養和思想基礎是分不開的。
郭祖超在學術上享有很高的聲望,但他十分注意發揚學術民主,與別人平等地探討問題,從不以權威自居。1980年,郭祖超在雜誌上發表了《醫學研究中角度資料的統計處理——腦電圖上升角、主峰角正常值的計算方法》一文,一位讀者對此文提出異議。郭祖超在詳細閱讀了編輯部轉來的信後,發現其觀點雖有局限性,但也有可借鑑之處,於是在提出正確答覆的同時,特致函編輯部:“為了鼓勵年輕同志敢想敢說的精神,建議發表。”雜誌編輯部遵囑將來信和覆信同時發表,並特撰按語,熱情稱讚郭祖超的高尚品德。
1979年,郭祖超欣然擔任了《中國醫學百科全書·醫學統計學》分卷的副主編,以支持他早年的一位學生主編此書。他除了親自撰寫若干高難度條目外,並全力協助主編的工作,詳細審稿,嚴格把關,對全書作了逐字逐句的推敲,連一個標點符號也不放過。在多次編委會議上,郭祖超總是以他謙虛謹慎的態度,廣證博引的作風,勇於探索的精神,使討論會既能各抒己見,又達到集中統一。對於有爭議的疑難問題,他總是先仔細傾聽別人的意見,然後再認真查閱文獻,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有理、有據、有分寸地提出自己的看法。郭祖超在大家心目中是公認的德高望重的前輩,但他從不以勢壓人,也絕不隨聲附和,而總是實事求是,懇切真誠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始終以普通一員的身份同編委們平等商討。由於他的表率作用和主編以及全體編委的共同努力,這個由11人組成的編委會,形成一種認真負責、暢所欲言、協商一致、生動活潑的局面,大家相互尊重、取長補短,是一個朝氣蓬勃、團結合作、令人嚮往的集體。就連一家出版社的編審同志也感慨地說:“象你們這樣的和諧風氣確實是少見的。”
郭祖超的一位已故老同事曾評論他說:“郭教授的成功並非靠天才,而是依靠他的勤奮、認真、堅韌、謙虛。”這是有道理的。
郭祖超自幼家境貧寒,又飽嘗過舊社會的世態炎涼,他想報效祖國,卻不得其門。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了,郭祖超第一次感到作為一名中國人揚眉吐氣的自豪感。他深感這是革命烈火開啟了自己的良知。他動情地說:“科學工作者是相信真理的,而真理只有一條——有了共產黨,才有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在黨組織的親切教育和培養下,郭祖超覺悟到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知識分子只有緊跟共產黨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基於這樣的思想,郭祖超精神振奮,工作積極,靠攏組織,進步很快。他的行動,對當時某些尚處於觀望徬徨之中的知識分子起了榜樣的作用。可以說,郭祖超在這一時期做到了他力所能及的一切,他的性格本偏於內向,卻積極參加社會活動,自1951年起擔任全院工會主席,又在南京市第五區開創了居民生命統計,成為全國的試點之一。1956年郭祖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教授中黨員是很少的,他對自己訂下五條規則:第一,生活不特殊化,不管到哪裡,大家吃什麼,我吃什麼,大家住哪裡,我住哪裡;第二,態度誠懇,平易近人,平等待人,不擺教授架子;第三,說話通俗,不咬文嚼字,不說民眾聽不懂的話;第四,尊重別人,舉止大方,先做學生,後做先生;第五,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特別是學習先進。他對此數十年恪守不逾。郭祖超把自己和黨的偉大事業緊密聯繫在一起,頭腦里經常想的就是怎樣為黨工作得更多更好。他常說:“只要我能為人民做點有益的工作,在醫學上起個螺絲釘的作用,這就是我最大的愉快。”有一個時期,郭祖超每月交納黨費100元,並將稿費的大部分也交了黨費。當時郭祖超已是全國著名的教授,收入也較豐富,但他仍一如既往地過著相當儉樸的生活。
文化大革命”期間,不少老專家受到迫害,郭祖超也難於倖免。在那烏雲遮天的年月,他未曾動搖對黨的堅定信念,也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下,郭祖超仍寫出了《醫學統計方法中的若干辯證法問題》的論文,表現出一個真正的科學家頑強的求知慾望和探求真理的勇氣!
郭祖超現已年逾8旬,仍以伏櫪之志,奮蹄不己。回顧他的一生,似無轟轟烈烈的驚人之舉,亦無撼天動地的英雄業績,只是他以畢生的精力和全部才智奉獻給了中國的醫學教育和科學事業。人們所熟悉的郭祖超,過去著一領長衫,後來是一套布服,再後來是一身軍裝,案頭上一杯清茶、一枝筆、一疊紙和幾本書。他天天按時上班、下班,從不無故遲到早退,白天在學校,晚上在家中,每日三個工作間期,從周一到周末,從年初到歲終,從1934年到1949年,又從1949年直至今日,在他的日曆上沒有休息日。唯獨以規規矩矩、本本分分、踏踏實實、兢兢業業、無虛無華、不卑不亢、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光明磊落、謙虛謹慎、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德處世待人。他本是造詣良深,卻又虛懷若谷;不圖個人安逸,更不追名逐利,但求為人民鞠躬盡瘁。總之,他已做到了所能做的一切而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在他平凡的一生中,對於燈紅酒綠、個人名利漠然置之,真正達到了脫俗的境界。所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郭祖超以自己的言行賦予了它嶄新的涵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