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錚

郭瑞錚

郭瑞錚,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醫療救護隊戰場救護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瑞錚
  • 職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醫療救護隊戰場救護員
人物事跡
“朝鮮戰場需要人手,誰願意去?”1951年7月,郭瑞錚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學習期間,老師發出了通知。“我是黨員,我去!”郭瑞錚第一個向校黨組織遞交了參戰申請書。11月,背著小布包,帶上止血帶等簡單藥品,裝上乾糧,她和其他40多個同學出發了。
那一年,郭瑞錚才19歲。
到了朝鮮,同學們分散開來,郭瑞錚被分到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醫療救護隊,開展戰地救護。
在朝鮮每天都是血寫的日子,每一寸土地都被炮耕火犁。醫療救護隊設在離前線不遠的隱蔽性較強的山洞中,郭瑞錚和其他戰友就在這裡搶救傷員。他們一次次從戰場上將受傷的戰士用擔架抬進山洞,包紮、止血,沒有擔架時,就人背肩扛,背不動時就拖。
郭瑞錚還記得,有一次一位戰士完全暈迷,對方將近140斤,又高又壯,郭瑞錚才80多斤,只能背著他一點點往山洞挪。戰士衣服被鮮血染紅了,來不及做過多檢查,郭瑞錚解下自己的皮帶給他胸部簡單做一個綁紮。就在此時,美軍戰飛“嗡嗡”一下飛過來,郭瑞錚第一反應是趴在戰士身上護住他。
“他已經中了一槍,不能再受傷了。”可就在這時,戰士也醒了過來,他一把手把郭瑞錚摟下來,跟他平躺在一起。戰士還是中彈了!炮彈第二次打在在身上,郭瑞錚顧不了那么多,連背帶拖把他弄到山洞進行止血。戰士睜開眼睛看著郭瑞錚看著她,兩人雖然互不相識,卻成為生死與共的戰友。遺憾的是,由於失血過多,戰友沒有搶救回來。
這樣的情況數不勝數。看著受傷流血不止的戰友、聽著戰友痛苦的呻吟聲,郭瑞錚同志的腦中只有兩個字:“救人”。有些傷勢嚴重、失血過多的危重傷員,必須進行輸血搶救,戰地醫療站條件簡陋,不可能存儲大量血漿,也不具備驗血條件,為了延續生命,郭瑞錚不顧自己瘦弱的身體,第一時間伸出胳膊,搶著輸血。
“我是黨員,我是O型血,抽我的。”戰友們看到她瘦弱的胳膊和疲憊的身體,都不忍心下針,多次含著眼淚完成採血。最多的一天,郭瑞錚獻了3次血,每次獻血量都在300-500毫升,由於體力嚴重透支,她心慌、出虛汗,甚至一度短時昏迷。“還有很多戰友們為祖國捐軀呢,我這算什麼。”一想到這些,郭瑞錚就幹勁倍增,稍事休息後,又衝到救治一線。
山洞裡水資源急缺,平時喝水都是吃一口炒麵,抓一把雪當水。為保證醫療救護及傷員用水,救護隊人員用水基本沒有,許多女同志幾個月不能洗澡洗頭,頭髮都打結了,每個人頭上、身上都長滿虱子,實在無法忍受,她們就到洞口借著光亮擇虱子。
有一次郭瑞錚和三名護士在洞口有光線的地方擇虱子,突然遭到敵機襲擊,四個人馬上臥倒,敵機走後她們才站起來,這時才發現戰友黃大菊沒有動,她胸口中彈血流不止,永遠地離開了。看著犧牲的戰友,郭瑞錚眼淚無聲的滑落下來。“她是我的同窗好友,在學校就住在我上鋪!”掩埋好戰友的遺體,擦乾淚水,郭瑞錚和戰友們只能投身到戰鬥中。
作為戰場上的白衣天使,醫療救護隊除了搶救傷員,還細心地關心、愛護每一名傷病員,安撫緩解他們因傷痛而產生的急躁情緒。看到傷員因缺少鎮痛藥品痛苦呻吟,郭瑞錚就像姐姐一樣輕聲安慰、唱歌,,讓他們暫時忘記傷痛。傷員因傷口感染出現高燒昏厥,嘴唇乾裂,郭瑞錚細心地用濕棉簽輕輕擦拭,或將濕紗布中的水小心地滴入傷員的口中。運送危重傷員回國的大卡車行駛在崎嶇的道路上,郭瑞錚將頭部重傷的傷員抱在自己的懷中,減少強烈顛簸對傷員的傷害。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胳膊、後背、腰、腿出現痛感、麻木,看著懷裡的傷員,郭瑞錚咬牙堅持著。
在朝鮮整整待了1年零1個月,1952年12月,郭瑞錚回到學校參加畢業典禮,畢業後分配至部隊,第二次入朝,1953年才回到中國。
後來有一次她到野戰醫院,一聽說她從朝鮮戰場回來的,許多杵拐杖的戰友立馬過來,“我們可見到救命恩人了。”
“其實,他也不一定是我救回來的,但他是傷員,我是醫生,這就是戰友,就是親人。”每每回憶起入朝參戰的經歷,郭瑞錚都很激動。
戰場救護工作危險又艱苦,可每當看到傷愈的戰士活蹦亂跳、精神抖擻地返回部隊,那就是戰地救護隊醫務人員最激動的時刻。傷愈戰士返隊前那一個鄭重的軍禮,就是對郭瑞錚和戰友們最好的回報和禮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