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郭瑞祥,字慕秋,1932年生於
滄州市馬道街一個武術世家。其父郭長生,是中國近代武術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宗師級人物,人稱“郭燕子”。“郭燕子”郭長生自幼嗜武,天資聰穎,從學於滄州
劈掛拳名師趙世奎門下,18歲便在滄州出了名。郭瑞祥6歲從父習武,為當今通臂、劈掛、苗刀、瘋魔棍等主要正宗傳人。1984年開館授藝以來,他先後培養了數千名武術人才,其弟子遍布全國及日本、韓國、美國等地。為了繼續弘揚中華武術,郭瑞祥積極參加傳統武術的挖掘、整理和寫作工作。1981年以來,他在國內外有影響的武術刊物上發表介紹苗刀、通臂拳、劈掛拳、瘋魔棍等文章數百篇。他經過長期鑽研,撰寫了《苗刀》專著,證明了苗刀原於中國而非日本。郭瑞祥老師在武術方面的突出貢獻,受到了國家體委和政府的表彰和獎勵。目前已經退休的郭瑞祥不甘寂寞,仍在為弘揚滄州武術而不斷追求。
郭瑞祥是武術名家郭瑞祥榮生九段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管理中心和中國武協舉辦的武術段位晉及評審工作日前結束,滄州市著名武術家,全國十大武術名師之一,八段晉升九段,這是最高武術段位。
習武生涯
1916年,郭長生有幸拜武術大師、“常勝將軍”
劉玉春為師系統學習通臂、苗刀等單傳秘授的武林
絕技,成為劉玉春先生的得意弟子。
郭瑞祥先生作為一代宗師
郭長生的次子,自然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他自6歲起便隨父習武,刀、槍、劍、棍、拳皆得其父親傳。由於小瑞祥自幼聰慧,又肯用心鑽研,於是郭長生又令瑞祥拜“武狀元”曹晏海為義父,隨之又命其拜“大把勢”馬英圖為師。
1947年,郭長生推薦瑞祥到
中央國術館附設於天津的國立體育專科師範學校上學,這裡的教師大多是原中央國術館的教授和留校學員。瑞祥在學校里如魚得水,如饑似渴地吮吸著各門派傳統武術的營養,這為他成長為一名博學多能、德高藝精的武術大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回憶起小時候隨父練功學藝時的情景,郭瑞祥先生最難忘的是父親的嚴格。一個單勢,父親往往要求他做上3000次才允許他停下來休息。為增加腿力,做蹲起動作一次要練足500次,每次練完他的腿疼得上不了炕,得用手搬上去。練習“高吊腿”時,父親就點上一炷香,他則是一腿擱在牆上、一腿獨立支撐,香不燒完腿就不許放下來。
“常勝將軍”劉玉春所承襲的
通臂拳向來都是單傳秘授的,郭長生先生得此秘技後更使其達到了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程度,所以郭長生對通臂絕技極為珍視、決不輕傳。郭瑞祥先生與哥哥郭瑞林隨父學練通臂拳期間,父親嚴囑此技不能輕易外露,對外表演時只練
八極拳和劈掛拳。
年幼的郭瑞祥在父親的嚴格督導與精心培育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刻苦練功,十餘歲便練就了一身好功夫。
1947年,年僅15歲的郭瑞祥有一次被6個彪形大漢圍住企圖行劫。郭瑞祥臨危不懼,用父親秘授的通臂絕技“掛拳”、“開門炮”、“鴛鴦腳”,只幾下便將3名歹徒擊倒在地,其餘3人見狀撒腿就跑。經此一戰,郭瑞祥深感家傳通臂拳的奧妙與威力,於是更加勤奮用功,努力繼承父親的全部精功絕技,終獲劈掛、通臂、
苗刀、瘋魔棍、青萍劍、雙頭蛇等拳械之真諦,成為“郭燕子”門下一位出色的繼承人。
教學特點
概述
郭瑞祥先生不負父親的厚望,父親仙逝後他為使家傳技藝不致埋沒,遂廣開門戶收徒授藝,先後培養出王志海、王華鋒、古謝雅人、秋山幸子、李相俊等國內外一流武術運動員,在國內外各種武術大賽上,獲得近20枚
金牌。尤其是他的早期弟子王志海、王華鋒更是技藝全面,功夫出眾,每次參賽都會獲得最高獎項。
為國爭光
在2004年8月16日一20日在鄭州舉行的“第一屆世界傳統武術節”上,
王志海代表中國國家隊(中國國家代表隊共21人,滄州市選派3人)參賽,以一趟狂劈硬掛的劈掛拳和如瘋似魔的瘋魔棍獲得2項金獎,為中國和滄州及恩師郭瑞祥爭得了無上榮譽。
郭瑞祥先生在武術教學中堅持“從難、從嚴、從健身攻防的實戰需要出發”,對弟子、學生的武德與技術要求非常嚴格,自己的示範也十分紮實到位,講解更是條分縷析、詳略得當,受到廣大弟子與學生的歡迎和敬仰。
他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學其勢,必明其意;習其形,必得其法”,每教一個動作,他都要將這個動作的技術要領與攻防含義對學生講得清清楚楚,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多年的武術教學中,郭瑞祥先生總結出“正、順、合、活、快、精、巧、力、妙、絕”的“十字方針”,即練習套路時先求其正,由正求順,由順求合,由合求活,再求其快,由快求精,由精求巧,再求其力,用時達到妙、絕。先生講,“絕”就是百發百中,練時穩健紮實決不失誤、用時不放空炮,方能稱之為絕。
武學成就
1970年,擔任滄縣武術隊教練,培養出一批優秀武術運動員,如王華鋒,現任
北京體育大學武術教研室主任,曾經在中國武術大賽奪取六枚金牌;王志海,在中國武術比賽中奪取了8枚金牌,受到省、市、縣的專題表彰,現任滄縣人大副主任。1981年,滄州地區成立滄州武術館,郭瑞祥任館長,學生遍及二十幾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美國、韓國、
委內瑞拉、日本等海外各國慕名求學的人也很多。
1983年,被評為“中國千名優秀武術輔導員”。1995年被評為“中華武林百傑”“中國十大武術名師”。同年,被公推為“中國滄州通臂劈掛拳研究總會”會長。
1986年,寫成《苗刀》一書,全書5萬多字、三百多幅示範圖,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受到專家和讀者好評。
1989年出版《劈掛拳》一書。1990年,在日本東京福昌堂出版社出版《滄州劈掛拳》。
1997年,受當時中國國家體委委託,擔任國家規定教材《劈掛拳》的執行主編。該書供不應求,被滄州社科聯評為建國50年來優秀作品一等獎。
2004年,在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了《苗刀技法》和《通臂二十四勢》。為了方便廣大武術愛好者自學,使學者可以自行演練父親流傳下來的技藝,郭瑞祥還在人民體育出版社音像部出版了《苗刀一路》《苗刀二路》《瘋魔棍》《劈掛刀》《劈掛初級套路》《劈掛中級套路》《欣賞套路》七部光碟,深受歡迎。
1999年,河北滄州地區電視台拍攝了《苗刀》
專題片,在國內外引起很大震動,中央電視台第二頻道和第四頻道先後四次播映,美國、日本、韓國媒體也紛紛向滄州電視台求購。《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華武術》《河北日報》,以及廣東電視台、日本
亞西亞廣播電台、
漢城中央電視台、韓國《文化日報》等多家國內外媒體對其均有報導。
1986年,郭瑞祥把自己珍藏多年的父親郭長生使用的
苗刀奉獻給中國,現作為文物保藏在國家體育局展室內,郭瑞祥也因此被評為中國挖整貢獻雄獅獎。
幾十年來,郭瑞祥傾注全部心血研製新型實用苗刀,五次到龍泉尋訪名匠,研製出利於劈砍、突刺。格檔、輕重適宜的“新型實用苗刀”,2003年被國務院知識產權局批准為郭瑞祥專利,現已成批生產,銷及海內外。
2004年,中國郵政總局特出版了一套中國武術特別紀念郵票,全套十六張,郭瑞祥的苗刀和其子郭鐵良的劈掛拳位列其中。
生活花絮
性格愛好
先生興趣廣泛,情操高雅,平生尤喜書畫,數十年來臨池不輟,造詣頗深。他的楷書銀鈞鐵畫,勁峭雄奇,端莊雋永;他的行書矯若游龍,飄逸灑脫,跌宕迴環,遒勁俊秀,透出一個武術家特有的內在精神和氣韻。先生精心臨寫臨畫的苗刀古譜《單刀法選》,更是書畫佳作,所畫刀勢圖看去神采奕奕,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令人嘆為觀止。 先生文通武備,德藝雙馨,是中國武術界少有的一位學者型武術家。他幾十年如一日地積極推廣傳播中華武術,宣傳弘揚民族文化遺產,為我國傳統武術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其輝煌業績贏得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1983年,先生被評為“中國優秀武術輔導員”;
1995年,先生被評為“中華武林百傑”、“中國當代十大武術名師”;
1998年,中國實行武術段位制,先生被評為“武術八段”;
20世紀80年代國中國開展武術挖掘整理工作時,由於先生貢獻突出,被授予國家二級“雄獅獎”。《人民日報》曾先後3次對先生進行採訪報導,中央電視台特邀先生在《康樂年華》欄目中講解
通臂拳。他的先進事跡曾被多家報刊爭相報導,並被載人《中國大百科全書·體育卷·武術人物》。
嚴謹治學
在這些輝煌業績和光榮成就面前,郭瑞祥先生不但沒有絲毫自滿,反而感到壓在自己肩上傳承發揚中華傳統武術的這副擔子更重了,他義無反顧、爭分奪秒地繼續辛勤傳播武術、
著書立說。 為了弄清苗刀、通臂、劈掛之源流,他曾三下山東、七上北京,一天一天地坐在圖書館裡查閱資料。還曾走鹽山,下桑園、南皮,上獨流,去霸縣,往返數萬里。為了搞清一個事實,他有時騎著腳踏車頂風冒雨,一天行程100餘公里,不得吃、不得喝。先生所著之書力求史實確鑿,立論精到,精益求精。論著問世後,他還要繼續深入探索,每有所得,便立改前說,糾正補充。
先生的著作,除忠實繼承其家傳傳統技藝外,還作了大量的發展和創新,並對古傳武藝運用物理學、力學、數學原理加以論述,令人耳目一新。
評價
郭瑞祥先生雖為中國十大武術名師之一和譽滿海內外的著名武術家,但他老人家卻從不以名人自居,也從不在任何時候擺名人的架子。無論何時何地,他與人相處都是謙虛和藹,平易近人,溫文爾雅,贏得了人們對他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愛戴。郭先生生性善良,為人情深義重,待人至真至誠。
凡從先生習藝的學生弟子,不論富貴貧寒、高低貴賤,先生都一視同仁,從不重此輕彼,甚至,有些經濟條件不好的學子,還得到
先生的關懷與照顧,每每令這些“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學子感激涕零。先生與弟子們的關係,真正是“情換情、義換義”肝膽相照的關係,也真正是“師徒如父子”般的關係。無論是本地的學生,還是外地的學生,甚至是國外的學生,一進滄州郭瑞祥老師的家門,都會有一種“如歸家中”的親切感和溫馨感。
先生思想開放,胸懷坦蕩,虛懷若谷,毫無門戶之見。他常告誡弟子:“各門各派都有自己的好東西。藝不壓身,誰的東西好,咱就跟誰學!”他反覆叮囑弟子:“誰的東西就是誰的東西,跟誰學的要記住,千萬不能埋沒了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