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湛

郭湛

郭湛 黑龍江海倫人,1945年生,哲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副會長。著有《人活動的效率》、《哲學與社會》、《主體性哲學》等。研究方向:認識論、歷史觀文化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湛
  • 出生地:黑龍江海倫
  • 出生日期:1945年
  • 職業: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代表作品:《人活動的效率》,《哲學與社會》
人物簡介,主要獎勵,專著,論文,教材,項目,書評/短論,

人物簡介

1945年10月生,黑龍江海倫人,哲學博士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1964年考入吉林大學哲學系本科哲學專業,1969年畢業。曾先後在黑龍江省伊春地區師範學校、伊春教師進修學校、中共長春市委黨校任教。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1981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碩士學位論文《論實踐的效能、效果和反饋》發表於《哲學研究》1983年第7期。留校任教後,參加了《歷史唯物主義原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等的編寫工作。1984年起為在職博士研究生,1989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人活動的效率》1990年在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年至2009年任《中國人民大學學報》主編。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哲學學部委員、學部秘書處秘書長,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副會長、認識論分會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歷史觀和文化觀。

主要獎勵

1. 2009年,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
2. 2006年,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
3. 2002年,《主體性哲學——人的存在及其意義》(“哲學理論創新叢書”之一)獲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
4. 1997年,《歷史唯物主義原理(修訂本)》(參編)獲普通高等學校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5. 1997年,《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第四版)》(參編)獲普通高等學校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6. 1995年,《歷史唯物主義原理(修訂本)》(參編)獲第三屆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國家教委一等獎
7. 1995年,《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第四版)》(參編)獲第三屆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國家教委一等獎
8. 1995年,《思維世界導論:關於思維的認識論考察》(第三主編)獲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
9. 1994年,《思維世界導論:關於思維的認識論考察》(第三主編)獲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10. 1991年,獲中國人民大學有突出貢獻的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
11. 1988年,《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第三副主編)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2. 1988年,“人的主體性的進程”獲中國人民大學科研成果優秀獎
13. 1984年,“論人心所向”(與李秀林合作)獲光明日報優秀理論文章二等獎
14. 1983年,《簡明哲學原理》(參編)獲全國首屆通俗政治理論讀物二等獎

專著

1. 《社會公共性研究》(主編,人民出版社2009)
2. 《主體性哲學——人的存在及其意義》(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
3. 《哲學與社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0)
4. 《思維世界導論——關於思維的認識論考察》(主編之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5. 《中國現代化之哲學探討》(主編之一,人民出版社1990)
6. 《人活動的效率》(人民出版社1990)

論文

1. “公共性的樣態與內涵”(與王維國合作),《哲學研究》2009年第8期
2. “論改革、發展、穩定、和諧的互動”(與宋洪雲合作),《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3. “社會運行中機制的特點及最佳化途徑”(與曹延莉合作),《河北學刊》2009年第2期
4. “從社會利益機制看改革、發展、穩定、和諧的互動”,(與譚清華合作),《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7期
5. “改革、發展、穩定、和諧的方向引導機制”(與王錦剛合作),《學習與探索》2008年第6期
6. “改革、發展、穩定、和諧的動力機制”(與王洪波合作),《天津社會科學》2008年第5期
7. “公共利益:馬克思唯物史觀的解讀”(與譚清華合作),《哲學研究》2008年第5期
8. “從主體性到公共性——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走向”,《中國社會科學》 2008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8年第23期轉載
9. “論馬克思的社會自我批判思想”(與譚清華合作),《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08年第3期
10. “實踐、歷史、方略: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三個維度”,《理論視野》2008年第2期
11. “文化的相對性與文化相對主義”,《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新華文摘》2008年第2期轉載
12. “解決當前人民內部矛盾的幾點思考”(與宋洪雲合作),《理論視野》2007年第4期
13. “實踐的權利和實踐批判的權利”(與萬林艷合作),《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14.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批判理論”,《哲學研究》2006年第7期,《新華文摘》2006年第21期轉載
15. “構建和諧的社會有機體”(與王文兵合作),《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16. “文化自覺與社會秩序”(與王文兵合作),《甘肅社會科學》2006年第2期
17. “文化:人為的程式和為人的取向”,《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5年第19期轉載
18. “從社會有機體看和諧社會之構建”(與王文兵合作),《唐都學刊》2005年第4期
19. “反思‘熱點’現象”(與韓娜娜合作),《學術界》2005年第4期
20. “哲學視域中的公共性及其當代詮釋”(與曹鵬飛合作),《齊魯學刊》2005年第1期
21. “公共性論綱”(與王維國合作),《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
22. “人才的培養、使用與人的全面發展”,《中國人才》2004年第3期
23. “主體性是人的生命自覺的一種哲學表達”(與王文兵合作),《唐都學刊》 2004年第2期
24. “《大學》的經濟哲學與當代大學使命——《禮記·大學》探微”(與劉克蘇合作),《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25. “學報之路與大學之道”(與武京閩合作),《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26. “哲學對公共活動領域的關注”(與王維國合作),《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4期
27. “從主體性到互動主體性”,《理論前沿》2002年第12期
28. “哲學社會科學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與周笑冰合作),《新視野》2002年第5期
29. “理解文化及其可持續發展”(與田建華合作),《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年第5期
30. “無法消解的主體性”,《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CUPA)》2002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2年第4期轉載
31. “論人類主體及其主體性”,《天津社會科學》2001年第5期
32. “新時期哲學社會科學的新定位”,《高校理論戰線》2001年第9期
33. “論社會群體及其主體性”,《社會科學戰線》2001年第6期
34. “論主體間性或互動主體性”,《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
35. “信息與網路時代的主體”,《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2期
36. “反思物質需求:無限還是有限”,《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
37. “認識的基礎、對象及與實踐的關係”,《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年第1期
38. “公共領域的哲學:新的生長點”,《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
39. “世紀之交哲學的走向”,《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5期
40. “人的認識的主體性”,《長春市委黨校學報》1999年第2期
41. “確定實踐標準的實際意義與哲學內涵”,《社會科學戰線》1998年第6期
42. “尊重感覺:現代文明的基本要求”,《世紀論評》1998年第5-6期
43. “大文化觀念:一種理解和行為的依據”,《世紀論評》1998年第1期
44. “只要人類在思考,就會遇到哲學”(與吳漢民合作),《新視野》1997年第6期
45. “認識的進步與效率”,《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
46. “認識的效率意義與有效率的認識”,《哲學研究》1997年第4期
47. “哲學與社會文化理想”,《長白論叢》1996年第5期
48. “轉向大文化觀”,《新視野》1996年第3期
49. “哲學的本性與前途”,《社會科學戰線》1995年第4期.
50. “中國發展道路的特色與品格”,《新視野》1995年第1期
51. “社會組織與道德建設”,《天津社會科學》1994年第5期,《新華文摘》1994年第12期轉載
52. “名牌的生成:一種特殊文化的創造”,《社會科學輯刊》1994年第4期
53. “從渦流到勢流:走向社會文化的全面發展”,《社會科學戰線》1993年第5期
54. “論建設和創造的主體性”,《教學與研究》1993年第5期,《新華文摘》1993年第12期轉載.
55. “中國傳統文化的前景——從社會價值取向看21世紀中國文化的走向”(與曹明德合作),《天津社會科學》1993年第3期
56. “思維操作及其偏差的校正”,《中國社會科學》1992年第5期
57. “人的活動效率規律尋蹤”,《社會科學戰線》1990年第1期
58. “社會意識的功能”,《教學與研究》1990年第5期
59. “人的活動方式與效率”,《現代哲學》1990年第2期
60. “人的活動與效率”,《哲學研究》1989年第6期
61. “論活動的展開和有效性”,《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89年第6期
62. “制約活動效率的因素”,《天津社會科學》1989年第5期
63. “論人的活動效率觀念”,《高校理論戰線》1989年第3期
64. “有關人活動效率之諸關係”,《社聯通訊》1989年第3期
65. “論人的活動效率觀念”,《高校社會科學》1989年第3期
66. “解放 探索 實踐”,《教學與研究》1988年第5期,《新華文摘》1988年第12期轉載.
67. “哲學的分化與綜合”,《江海學刊》1988年第3期
68. “哲學研究中的假說方法”,《現代哲學》1988年第2期
69. “社會系統中的被動效應和主動效應”,《天府新論》1988年第1期
70. “理性的哲學與哲學的理性”,《教學與研究》1987年第5期,《新華文摘》1988年第2期轉載.
71. “略論哲學基本關係”,《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87年第2期,《新華文摘》1987年第8期轉載.
72. “人的主體性的進程”,《中國社會科學》1987年第2期,英文版1987年第4期
73. “略論從物質和意識到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歷史的和邏輯的演進”(與李秀林合作),《社會科學戰線》1987年第2期
74. “哲學理論研究方法的啟迪——讀艾思奇同志抗戰前期一組文章隨筆”(與肖前合作),《教學與研究》1986年第3期
75. “對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再認識”(與肖前合作),《天津社會科學》1985年第4期,《新華文摘》1985年第12期轉載
76. “現代化潮流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與研究》1984年第6期
77. “論實踐的效能、效果和反饋”,《哲學研究》1983年第7期
78. “論人心所向”(與李秀林合作),《光明日報》1983年3月21日,《新華文摘》1983年第5期轉載
79. “論唯物辯證法的‘鬥爭’範疇”(與肖前、李德順合作),《哲學研究》1981年第11期,《新華文摘》1982年第1期轉載.
80. “世界物質統一性的證明問題”,《教學與研究》1980年第6期
81. “試談實現祖國統一的途徑”,《美洲華僑日報》1980年3月31日
82. “假左真右的一大‘發明’——評所謂‘知識公有化革命’”,《吉林日報》1978年3月28日
83. “也說知識的功罪——駁所謂‘知識越多越反動’”(與劉雲平合作),《吉林日報》1977年11月15日

教材

1.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教程》(第一主編,人民出版社2008)
2. 李秀林等主編《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第五版)(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 《哲學素質培養》(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4. 李秀林等主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第四版)(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
5. 肖前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6. 汪永祥主編《馬克思主義原理綱要》(試用本)(參編,企業管理出版社1993)
7. 肖前等主編《 歷史唯物主義原理》(修訂本)(參編,人民出版社1991)
8. 李秀林等主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第三版)(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9. 肖前等主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修訂本)(參編,人民出版社1983)
10. 楊煥章主編《簡明哲學原理》(參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項目

1. 2008年,教育部理論研究委託課題:改革、發展、穩定、和諧互動機制研究
2. 2006年,中國人民大學“985工程”重大攻關項:馬克思的實踐和實踐批判理論
3. 2003年,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人的活動的公共性及其限度研究
4. 2001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項目:華夏復興論:一種歷史哲學和文化

書評/短論

1.“化為素質和能力的唯物辯證法——談李瑞環《辯證法隨談》”,《改革內參(決策版)》,2009年第10期
2.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方法論研究》評介”(與譚清華合作),《教學與研究》 2007年第6期
3.“道不遠人 在學與用——寫在李瑞環《學哲學 用哲學》出版之際”,《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5年第6期
4.“誠信的結果是雙贏”,《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02年第3期
5.“文化的追求與反思”(與楊悅合作),《學習時報》2001年11月12日
6. “與其虛擬‘上帝’ 不如誠信為人”,《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00年第3期
7.“科學精神是增強科學素質的深度要求”,《前線》1999年第11期
8.“改革開放:創造力的激發和引導”,《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8年第6期
9.“治國與治國方略——來自《中華治國方略文庫》的啟示”(與劉敬東合作),《當代學術信息》1998年第5期
10.“面向特區現實的理論思維──讀周文彰《特區導論》”(與劉克蘇合作),《哲學動態》1997年第3期
11.“人生難得是恬淡”,《現代交際》1997年第3期
13.“如水之交”,《現代交際》1994年第11期
14. “關於個人問題的哲學沉思——《馬克思主義個人觀引論》評介”(與曹明德合作),《當代學術信息》1994年第2期
15.“創造: 21世紀中國的主旋律”,《社會科學戰線》1993年第1期
16.“《廣義認識論原理》評介”(與曹明德合作),《哲學動態》1992年第10期
17.“具有開創性的研究成果”,《中國社會科學》1989年第5期
18.“小體系的年代——關於哲學發展的一點想法”,《光明日報》1986年4月28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