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文學編》、《歷史編》、《考古編》分別由
人民文學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和科學出版社陸續出版。收入全集的著作,大體按時間順序編次,保留原有的集名,適當地作了一些調整。《文學編》收入作者文學方面的著作,編為20卷,1982年出第一卷,包括《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復》5部詩集。前5卷均為詩歌,6~8卷是戲劇,9、10兩卷收小說與散文,11~14卷為自傳,15~17卷是文藝論著 ,18~20卷收雜文。《歷史編》8卷、《考古編》十卷。科學2002年10月出版第一卷
甲骨文字研究及殷契餘論 第二卷 卜辭通纂 第三卷
殷墟粹編 第四卷 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商周古文字類纂 第五卷
金文叢考2003年3月出版 第六卷 金文叢考補錄 第七卷 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一)第八卷 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二)第九卷
石鼓文研究、詛楚文考釋第十卷 考古論集這部收集編目最豐富、注釋最準確的郭沫若著作總集,對於研究郭沫若畢生在文學、歷史、考古方面的巨大貢獻,提供了翔實的資料。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緒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省
樂山市觀娥鄉
沙灣鎮,漢族,原名
郭開貞,字鼎堂,乳名文豹,號尚武;筆名沫若(因為他的家鄉有兩條河叫“沫水”和“若水”);、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致力於世界和平運動,是中國現代著名的無產階級文學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思想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書法家,學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會活動家,
蜚聲海內外;他是中國
新詩的奠基人,是繼
魯迅之後革命文化界公認的領袖;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學,先學醫,後從文。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醫科。這個時期接觸了
泰戈爾、
歌德、
莎士比亞、
惠特曼等外國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寫的《
牧羊哀話》是他的第一篇小說。1918年初夏寫的《死的誘惑》是他最早的新詩。
1923年,他在日本帝國大學畢業、回國後繼續編輯《創造周報》和《創造日》。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國,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後改任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團結進步文化人士從事抗日救亡運動。
1946年後,站在民主運動前列,成為國民黨統治區文化界的革命旗幟。
1948年當選南京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但他拒絕了這個頭銜。
郭沫若的重要著作還有《兩周金文辭圖錄考釋》、《
金文叢考》、《卜辭通纂》等,曾在學術界引起轟動;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終年86歲。
社會影響
郭沫若曾以歌德自況並被文化界廣泛認可,如
周揚曾對郭沫若說“你是歌德,但你是社會主義時代新中國的歌德。”,
沙葉新則引用
恩格斯對歌德的評價指出郭沫若作為偉大天才和凡庸公民的兩面。相對於專業的研究者對於他的極度推崇,一般的社會民眾中間也存在對於郭沫若因為不了解,對他性格和心理的誤讀以及對這位天才型人物的苛求而產生的輕視,
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
溫儒敏教授等一些嚴肅的研究學者將這種“
學院派”中間和社會民眾間對郭沫若截然相反的態度稱之為“兩極閱讀”。
郭沫若在台灣的學術界和政治界也具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除了台灣學人在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上所受的浸染,不僅僅有傳統的威權時代基於政治和學術的分歧對他的批判(例如台灣威權時代領導人蔣介石的夫人
宋美齡對他的批判),他對於台灣的倡導改革的人群尤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例如
李登輝認為今日台灣的成就某種程度上歸結於
胡適、魯迅、郭沫若等人所倡導的思想和社會變革的實踐。
分卷介紹
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3卷介紹 內容簡介:本書是郭沫若考釋甲骨的專著之一,在《卜辭通纂》的基礎上,運用更多、更重要的甲骨資料,來進一步闡述殷代的社會制度。1937年初版於日本東京的文求堂書店,印數不多。1965年作為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學專刊甲種每第十二號,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並編寫索引。此次出版,我們校改了部分文字和索引。為保存郭老手跡,原書中對某些文字的書寫和隸定,作者生前未作校改,影印時一仍其舊。
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4卷介紹 《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是郭沫若研究金文最早的一個論集,1931年由
大東書局石印手稿本。1954年作者曾略作刪改,增加附錄,由人民出版社排印出版。1961年作為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這專刊甲種每第七號,由科學出版社重印。本書為作者研究金文的初步成果,有不少新穎的見解和預見,如對戟的形制的構想已為後世考古發掘所證實。《商周古文字類纂》是郭沫若先生編纂的一部古文字工具書,1944年著於重慶,生前一直未發表。19991由
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此次我們將《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和《商周古文字類纂》兩種著作一併編入本卷。為保存郭老手跡,原書中偶有的筆誤或某些古文字的
隸定,作者生前未作校改,影印時一仍其舊。
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5卷介紹 本書初版本1932年由日本文求堂書店影印,凡四卷,收論文11篇。1952年作者曾修訂、改編,將初版本和日本文求堂1932年出版的《金文余釋之餘》、1933年出版的《古代銘刻匯考》、1934年出版的《古代銘刻匯考續編》中有關金文的部分合為一書,並增寫《重印弁言》。1954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編入本卷時,我們作了校勘、注釋。為保存郭老手跡,原書中對某些文字的寫法,作者生前未作校改,影印時一仍其舊。
出版信息
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2卷
統一書號: 10019-3351
頁數: 436
定價: 2.80元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裝幀: 精裝
出版年: 1982年10月
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5卷
統一書號: 10019-3658
頁數: 2.85
定價: 2.85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裝幀: 精裝
出版年: 1984
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6卷
作者:郭沫若
統一書號: 10019-3998
頁數: 563
定價: 5.10元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裝幀: 精裝
出版年: 1986
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8卷
統一書號: 10019-4032
頁數: 523
定價: 4.85元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裝幀: 精裝
出版年: 1987年
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9卷
作者:郭沫若
統一書號: 10019-3817
頁數: 429
定價: 4.30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裝幀: 精裝
出版年: 1985
歷史編
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5卷
副標題: 管子集校(一)
統一書號: 11001-602
頁數: 593
定價: 5.75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裝幀: 精裝
出版年: 1984年10月
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6卷
作者:郭沫若
副標題: 管子集校(二)
統一書號: 11001-604
頁數: 509
定價: 4.85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裝幀: 精裝
出版年: 1984年10月
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7卷
副標題: 管子集校(三)
統一書號: 11001-643
頁數: 494
定價: 4.75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頁數: 643 頁
定價: 260.0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裝幀: 精裝
出版年: 0001-1-1
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9卷
副標題: 石鼓文研究 詛楚文考釋
ISBN: 9787030107671
定價: 130.0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裝幀: 精裝
出版年: 2002-10-01
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10卷
作者:郭沫若
ISBN: 9787030030320
定價: 130.0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裝幀: 精裝
出版年: 2002-10-01
著作集錦
代表作品
1、
天狗2、筆立山頭展望 3、
鳳凰涅槃4、戰聲 5、罪惡的金字塔 6、天上的街市 7、駱駝 8、晨安 9、夜步十里松原 10、黃浦江口 11、血肉的長城 12、太陽禮讚 13、春鶯曲 14、鶯之歌 15、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16、我是個偶像崇拜者 17、詩的宣言 18、爐中煤 19、霽月 20、郊原的青草
詩集:
《女神》、《長春集》、《
星空》、《潮汐集》、《駱駝集》、《東風集》、《
百花齊放》、《新華頌》、《迎春曲》、《
天上的街市》;
歷史劇本:
《屈原》(已拍攝發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膽》《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則天》《聶嫈》《高漸離》;
回憶錄:《洪波曲》
評論集:《雄雞集》
專著: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辭研究》《殷商青銅器金文研究》《十批判書》《奴隸制時代》《文史論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翻譯書目
《
茵夢湖》(小說)德國施篤謨著、與錢君胥合譯,1921年,泰爾
《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論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年,商務
《浮士德》(詩)德國歌德著,1928年,創造社
《沫若譯詩集》印度枷里達若著,1928年,創造社
《石炭王》(小說)美國辛克萊著,1928年,上海樂群書店
《藝術的真實》(理論)德國卡爾.馬克思著,1947年,群益
著作書目
《黃浦江口》
《女神》(詩集)1921年,泰東
《前茅》(詩集)1928年,創造社
《水平線下》(小說、散文集)1928年,創造社
《我的幼年》(自傳)1929年、光華
《
漂流三部曲》(小說、戲劇集)1929年,新興書店
《山中雜記及其他》(小說、戲劇集)1929年,新興書店
《黑貓與羔羊》(小說集)1931年,國光
《今津紀游》(散文集)1931年,愛麗書店
《桌子跳舞》(小說、散文集)1931年,仙島書店
《文藝論集續集》(論文集)1931年,光華
《創造十年》(回憶錄)1932年,現代
《沫若書信集》1933年,泰東
《豕諦》(歷史小說)1936年,不二書店
《北伐途次》(散文)1937,潮鋒出版社
《甘願做炮灰》(劇集)1938.北新
《戰聲》(詩集)1938、戰士出版社
《創造十年續編》(回憶錄)1938,北新
《羽書集》(散文、論文集)1941,香港盂廈書店
《屈原》(劇本)1942,重慶文林出版社
《蒲劍集》(散文、論文集)1942,重慶文學書店
《棠棣之花》(劇本)1942,作家書屋
《虎符》(劇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論文)1943,群益
《孔雀膽》(劇本)1943。群益
《南冠草》(劇本)1944,群益
《先秦學說述林》(論文)1945,福建
永安東南出版社
《十批判書》(史論)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蘇聯紀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蘇聯五十天》,1949,大連新中國書店
《歸去來》(散文集)1946,北新《築》(劇本)1946,群益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少年時代》(自傳)1947,海燕
《革命春秋》(自傳)1947、海燕
《今昔浦劍》(散文、雜文集)1947,海燕
《沸羹集》(散文、雜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天地玄黃》(散文、雜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地下的笑聲》(小說集)1947,海燕
《創作的道路》(理論)1947,文光
《抱箭集》(小說、散文集)1948,海燕
《蜩螗集》(詩集)1948,群益
《雨後集》(詩集)1951,開明
《奴隸制時代》(史論)1952,新文藝
《沫若文集》(1—17卷)1957一1993,人文
《雄雞集》(詩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傳)1959,百花
《蔡文姬》(劇本)1959,文物
《潮汐集》(詩集)1959,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