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景堯
- 別名:庭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
- 出生日期:1903.2.15
人物生平
1923年,他放棄了繪畫藝術深造的機會,考入杞縣甲種農校。郭景堯在杞縣住在同鄉孟傳周開的漆鋪里,與吳芝圃等一批先進青年聯繫密切,積極參加他們組織的各種活動,他的住處成為革命活動的秘密聯絡點。1925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睢縣最早的共產黨員員之一。
1926年底,中共豫區執委派遣於秀民來睢縣建立黨的組織,宣傳民眾,組織農民武裝支援北伐戰爭。郭景堯的老家郭河村與相距不遠的李康河村為開展工作的基地。此時,反動軍閥勢力極為猖獗,為了進一步開展民眾運動,接受紅槍會暴動的經驗教訓,把民眾運動引導到正確軌道上來,郭景堯協助於秀民著重發展黨的組織,扎紮實實地做民眾工作。首先以他的一家親戚在城裡辦的手搖機織襪廠為基點,發展織襪工人楚鳳恩為共產黨員,接著在本村發展黨員12人,建立了睢縣第一個黨支部。對於睢縣黨組織的建立,郭景堯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
1927年元月,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組織上派郭景堯和幾名農運骨幹去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由於他熱情積極,嚴於律已,謙虛待人,不久便被學員選為組長、班長。
北伐戰爭開始後,在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的河南學員,組成了武漢國民政府戰區農民運動委員會隨軍政治工作大隊,郭景堯被委任為豫中工作組組長,負責京漢沿線的工作。郭景堯帶領隨軍工作組在汝南韓莊培訓青年學生和積極分子60多人。他親自培養介紹學員中的姚玉衡、張鵬舉、王林德等一批優秀青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為中共汝南黨組織增添了新的血液。
韓莊農民運動訓練班結束不久,“七一五”政變發生,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這時,工作組解散,郭景堯與黨組織也失掉了聯繫,便回到家鄉。
1929年秋,遭到破壞的中共睢縣縣委重新成立,郭景堯被指定為縣委委員,以教書為掩護,從事黨的工作。縣委根據教育局欠薪不發的情況,決定開展“索薪鬥爭”。郭景堯等到處奔走,積極宣傳鼓動,發動教師以聯名請願的方式,聯合各校師生到教育局靜坐索薪。由於鬥爭方法得當,迫使反動當局將教育局長張連簧免職,發還了教師部分欠薪。這次“索薪鬥爭”的勝利,使睢縣的教育界逐步形成了代表進步勢力的教育派。抗日戰爭初期,教育派成了共產黨領導人民抗日救亡和組織抗戰武裝的統戰力量,其中不少人加入中國共產黨。
中原大戰後,蔣介石的專制統治更加殘酷。1932年秋,郭景堯再次與黨組織失掉聯繫,也不可能利用合法身分繼續與反動當局進行鬥爭,他沉悶痛苦,後來隻身去了上海,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繼續進行藝術方面的深造。
1935年,抗日救亡運動日趨高漲,郭景堯從上海返回,到縣城一完小教書。此時中共睢縣黨組織尚未恢復,但他仍以一個共產黨員的身分,站在鬥爭最前列,踴躍地投入到抗日救亡活動中去。這年年底,“一二·九”運動發展到睢縣,郭景堯與從外地回來的北大學生、共產黨員王鴻鈞,李省三等四名進步教師,以及學生代表楊鼐鼎、周位傑等一道,通過細緻的籌劃,於12月24在睢縣縣城及城郊組織了聲援“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大遊行,遊行示威10幾天,演講20多次,聽眾不下萬人。在他們的努力下,睢縣的抗日救亡運動走向高潮。以此為起點,郭景堯又在一完小組織了“讀書會”,號召學生閱讀進步書籍,激勵抗日救國的鬥志。在這期間,郭景堯不但把學校作為宣傳鼓動民眾抗日的陣地,而且經常利用星期天和節假日回到老家郭河做宣傳鼓動工作。由於郭景堯長期的革命活動與影響,抗戰後郭河一帶的青年踴躍地參加共產黨所領導的抗日武裝。
1937年秋,郭景堯同黨組織接上了關係。為了發展抗戰力量,他日夜奔忙,除利用各種機會公開地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還秘密地通過親朋好友散發傳單、小冊子,把廣大熱心抗日救國的青年,團結在共產黨員的周圍。同時積極發展黨員,為抗日救亡運動培養骨幹,不長時間,發展黨員近20人。後來,這些黨員在不同的地點分別組織、帶領許多愛國青年參加了共產黨員領導的抗日武裝,為睢杞太抗日武裝的興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50年代被授予少將軍銜的白辛夫就是在郭景堯的教育啟發下,並經其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
1938年元月,中共河南省委派王靜敏到睢縣組建豫東工作委員會。郭景堯積極協助王靜敏,以“睢縣抗敵後援委員會”的名義,在睢縣大成殿辦起了第一期抗日青年幹部訓練班,培養抗日積極分子近200人。
1938年7月,睢縣、杞縣和太康的抗日武裝組成豫東抗日第三游擊支隊(簡稱三支隊),部隊給養十分困難,郭景堯分管支隊後勤供給工作,既辛苦又繁雜,白天夜裡手腳不閒。為了解決當時部隊的給養問題,郭景堯毀家紓難。在部隊給養緊缺的時候,他就從家裡拉糧來解決;糧食吃完了,就賣土地,不長時間,他的那一份家產,就賣得所剩無幾了。
1938年10月初,三支隊改番號為新四軍游擊支隊。他被分配到政治部宣傳科任幹事。10月下旬,游擊隊開始東進豫皖蘇邊,深入敵後。每到一駐地,他不顧行軍疲勞,立即寫標語畫漫畫,同時召集民眾開會口頭宣傳。
1939年初,新四軍游擊支隊到達永城,為迅速打開局面,春節過後,由各單位調集幹部組成七八個工作組,發動和組織民眾。郭景堯是工作組負責人之一,主要工作地點是書案店。他深入民眾,不是個別訪問就是召開會議,宣講黨的方針政策,處處以自己的言行來影響教育民眾。通過工作組的工作,使剛剛立足的新四軍游擊支隊很快在民眾中擴大了影響,為創建永南地區抗日根據地,打下了基礎。
12月,在永城縣農救會成立大會上,郭景堯當選為縣農救會主任。此後,他更是夜以繼日,一心撲在抗日救亡工作上。為了動員人民民眾對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從人力、物力上支持,他經常穿行在敵偽據點之間,到各區檢查工作。其間多次與敵人相遇,但都在民眾掩護下化險為夷。
1941年春,豫皖蘇區經歷了著名的“三個月反頑鬥爭”。期間正值春荒,因而為部隊籌辦糧食已成為地方上的中心任務,領導上特地選調郭景堯到豫皖蘇邊區聯防委員會負責這項工作。郭景堯受任於危難之時,毫不猶豫地擔起這付重擔。在頻繁的戰鬥中,他每天帶領武器低劣的小股部隊,從早到晚東奔西走,為千軍萬馬籌辦糧食。2月的一天,他帶領30多人在永南小李莊籌備軍糧時,遭到土頑二三百人的圍攻,反擊中肩膀被子彈打穿,由於流血過多,他率領戰士殺出重圍後即昏迷過去。後經搶救,雖然脫險,但當時豫皖蘇邊區的反頑鬥爭處於最艱苦的階段,醫院藥物奇缺,他的傷口逐漸惡化。
1941年3月,他被轉移到澮河邊的姜沿村,傷口又一次大出血,這位大革命時期加入黨的共產黨員、新四軍的堅強戰士、革命的畫家、人民的兒子與世永別了。新四軍轉移到路東之後,區黨委專門為他開了追悼會。郭景堯那堅強的革命意志和忠於黨的事業、熱愛人民的革命品德,將永遠激勵人們在新的革命征途上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