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於藩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西蜀
成就,事跡,
成就
“民之所以梗化者,政教弗逮故也”。“衣食足而禮義立,饑寒近則奸邪作。”郭於藩遵循“養與教”原則,“養在勤農桑,教在興禮樂”的治縣方略。因而在三饒、黃岡、大所設定廟學、社學,開導饒人送子肆業,選拔優生進三饒琴峰書院、黃岡瑞光書院深造,推薦賢能名師在兩書院執教講學,關注儒學教諭、訓導、師塾先生俸薪,提倡尊師重教,重視會試選拔貢生、舉人、使饒邑出現“勤儉、知禮、好義,比屋讀書,樂於仁進”,人才濟濟的大好局面。僅康熙後期,饒邑有陳嗣襄、許天奇、詹志遠、錢衡等人中舉。
郭於藩在任期間,提出:“獎勵農桑,減輕農桑鹽利賦稅,荒地 允墾五年起賦”一系列發展生產政策,加之他廉潔律己,實行“正德厚生”措施,“山居者治耕織,業海者鬻魚鹽,女力紡織,男習技能”而使饒邑出現百業興旺安居樂業的太平景象。
“關心積貯,留余備倉,以濟荒年”是郭於藩治縣的另一重要方略。
事跡
據撰纂的《饒平縣誌》載:“康熙四十四年(正值郭於藩治饒的第二年)增建儲備糧倉,倉廩豐盈。當年全縣結餘庫存銀元四百六十兩二錢二分七厘。”這雖不是嚇人數字,但財政開支實現扭虧為盈的好勢頭。這也是他治饒初見成效的佐證。
他明白:“人民安定,兵防加固,不可一日不備也。”他巡視沿海兵防情況,防範倭寇盜賊侵犯肆虐,置司鎮御沿海島嶼,增派柘林、南澳、雲澳三島水寨兵力,加固三地汛地營盤,形成連環抗禦的犄勢並搗毀海寇巢穴,緝拿不軌歹徒。提出“賊泊未定,則起兵薄(迫)之”的主張,為饒邑創造一個縣境安定,四方順遂的社會氛圍。
郭於藩在饒平任職期間,見民性剽悍而富冒險精神,為倡導文明而修建文明塔。該塔位於三饒鎮區,城東南約二華里的塔山上,於康熙三十七年(1702)始建至康熙四十七年(1712)竣工。
塔分七層,高五丈,塔內樹一巨碑,上題“新事隱語”四字,其碑文曰:
天高一望空,水至青如許。
懸著本無心,貪多貝應去。
橫目點離州,廓上開新宇。
竽頭竹已非,水草翻無羽。
同船走相告,土草合為侶。
健兒欠失人,木側堪喬半。
粗看頗為費解,但仔細推敲,卻是一篇謎文。隱語是:大清縣令四川郭於藩造塔建橋。可見郭於藩治縣施政,教化人民的良苦用心。也是郭於藩倡導文明為饒邑創造安居恬適功績的昭示。
他廣交文人學士,傾聽他們對治縣的進言獻策,於政務之暇,深入崇山群壤,濱海魚村,饒平隨處都留下他的足跡,他遊覽過東里名勝,到過曹宗授教門生的上灣普陀岩,登臨柘林象頭山憑弔那裡的天后宮,到過南澳的雲蓋寺,黃岡的雷音禪寺。他在《雷音寺題壁》詩云:
遙望雷音曲徑通,良朋引我入雲中。
天然石壁煙籠黑,日照梵宮火正紅。
滌慮須宜涑玉水,乘涼依籍棲雲風。
余公遺像今猶在,千古名聲與寺同。
他的“良朋”該是那些德誼敦厚,鄉民仰止,行宜端謹,博學善謀的文人學士,如陳建光、錢士鋒、范夢史等賢達之人,他懷著一種發揚良好民風的“滌慮”心境,甘為饒邑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奉獻精神。他欽慕的“余公”則是萬曆乙卯科舉人,出任湖廣桂陽知州的黃岡人余熙,他青年曾在石壁山建書齋苦讀,後捐書齋建雷音禪寺。他敬仰的就是他的求學精神和廉潔的政績,委婉地告誡饒人應發揚余熙的美譽。
郭於藩清廉的聲望和治饒的政績,堪為饒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