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憲綱

郭憲綱

郭憲綱,男,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現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長期以來一直從事國際問題以及國際形勢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憲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學者
  • 畢業院校:山西大學,復旦大學
個人簡介,學術成就,學術論文,時評文章,

個人簡介

郭憲綱1982年畢業於山西大學,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8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88年入所。1994至1998年在我國駐伊朗大使館工作,任一秘。2000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作訪問學者。現兼任《國際問題研究》主編。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研究領域涉及美國對外關係、美國中東政策、中美關係等。

學術成就

學術論文

1. “中國外交新亮點:與新興國家的探索與實踐”,《國際問題研究》2010年第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外交》2010年第4期全文轉載,同時被譯成英文發表在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2010年第1期上);
郭憲綱
2. “美國迷失了方向——評保羅·克魯格曼的力作《克魯格曼的預言:美國經濟迷失的背後》”,《國際問題研究》2009年第2期;
3. “由脆弱趨向穩固的中美關係”,《國際問題研究》2009年第1期;
4. “龍象共舞震撼全球——評譯著《龍與象——中印崛起改變世界經濟格局》”,《國際問題研究》2008年第6期;
5. “透視東亞秩序轉型的新視角——評《中國崛起與東亞秩序的轉型——共有利益的塑造和拓展》”,《國際問題研究》2007年第3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外交》2007年第8期全文轉載,同時被譯成英文發表在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2007年夏季號上);
6. “韓美同盟尋求新定位”,《國際問題研究》2006年第3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06年第8期全文轉載,同時被譯成英文發表在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06年夏季號上);
7. “美歐博弈‘中東民主化’及其影響”,《國際問題研究》2005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5年第20期篇目輯覽收錄,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新思路》2005年第6期全文轉載,同時被譯成英文發表在在所英文刊物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2005年冬季號上)。
8. “美國輸出“民主”的第三部曲——評布希政府醞釀改造大中東的計畫“,《國際問題研究》2004年第4期;
9. “美國全球戰略的調整及其影響”,載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主編:《2003年國際形勢年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0. “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心轉移”,《國際問題研究》2003年第2期;
11. “白宮易主一年來美國外交政策變化及其走向”,載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主編:《2002年國際形勢年鑑》,2003年;
12. “反恐新階段美國對外戰略態勢及其影響”,載周榮耀主編:《“9·11”後的大國戰略關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13. “美國反恐新階段評析”,《國際問題研究》2002年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02年第10期全文轉載);
14. “布希執政一年來對外政策變化及其影響”,《國際問題研究》2002年第2期。
15. “美國大幅調整對俄羅斯政策”,《國際問題研究》2001年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01年第10期全文轉載);
16. “現實主義——布希政府對外政策走向”,《國際問題研究》2001年第3期;
17. “美國對古巴制裁已為強弩之末”,《國際問題研究》2000年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00年第9期全文轉載);
18. “伊朗總統哈塔米開創外交新局面”,《國際問題研究》1999年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1999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9. “伊朗新總統及其內外政策走向”,《國際問題研究》1998年第1期;
20. “冤家總歸要聚頭——美國調整對越南的政策”,《國際問題研究》1994年第3期;
21. “柯林頓政府的波赫政策”,《國際問題研究》1994年第1期;
22. “美國對亞太戰略的調整”,《國際問題研究》1992年第2期;
23. “海灣危機與美國的政策”(合撰,第一作者),《國際問題研究》1991年第2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外國政治、國際關係》1991年第5期轉載);
24. “Becoming a great power will never make China a global hegemon”, Europe’s World ,#16, Autumn 2010.

時評文章

1、 “國際問題學者談:從鮑威爾訪華看中美關係”,《瞭望》2011年第32期。
2、 “錯過中國就錯過未來“,《世界知識》2007年第11期。
3、 “Spain Rethinking European Alliance”, Beijing Review, No.14, Apr. 8, 2004.
4、 “Without Saddan, Washington Is Still Plagued”, Beijing Review, No. 6, Feb. 12, 2004.
5、 “第二次海灣戰爭是為了石油嗎?”,《世界知識》2002年第21期。
6、 “中國“威脅”美國嗎?”,《環球》2002年第16期。
7、 “伊拉克:布希為何舉棋不定”,《世界知識》2002年第9期。
8、 “白宮易主一年外交變臉”,《瞭望》2002年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02年第4期全文轉載)。
9、 “恐怖攻擊的延續效應”,《瞭望》2001年第52期。
10、“美國轉換中東政策”,《瞭望》2001年第45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國際政治》2002年第3期全文轉載)。
11、“美越關係:柳暗待花明”,《世界知識》1994年第4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外國政治、國際關係》1994年第3期轉載)。
12、“日本‘脫歐返亞’——意在主導亞太經濟”,《世界知識》1994年第1期。
13、“東亞’和‘亞太’的範圍究竟有多大”,《世界知識》1994年第1期。
14、“波赫——美英法遷怒德國”,《世界知識》1993年第21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外國政治、國際關係》1993年第11期轉載)。
15、“扇形結構——美國介入太平洋地區的新構想”,《世界知識》1992年第4期。
16、“醞釀已久的調整——美國在亞太的態勢”,《世界知識》1992年第4期。
17、“雁行結構——日本主導亞洲經濟的構想”,《世界知識》1992年第4期。
18、“白宮對高棉政策的困境”,《世界知識》1991年第13期(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外國政治、國際關係》1991年第8期轉載)。
19、“手段和目的”,《世界知識》1991年第12期。
20、“美國對高棉政策的調整”,《世界知識》1989年第21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