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妮,女,河北邢台縣西部山溝里的折虎村人。抗日戰爭爆發以後,八路軍解放了折虎村後,在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幫助婦女發展紡織,郭愛妮從小就是紡織能手,她跑到幾十里之外買回織布機,帶領婦女一塊紡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愛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邢台縣西部山溝里的折虎村
個人簡介,人物特寫,
個人簡介
郭愛妮曾兩次參加太行區群英會,被評為全區紡織英雄,1950年還出席了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建國後,婦女由紡織轉向田間生產,郭愛妮為使孩子母親能夠騰出手參加勞動。帶頭在全村創辦了託兒互助組。隨後,縣委及時在全縣進行了推廣。到1952年初,全縣託兒互助組已發展到458個。入託兒童1229個。解放婦女勞動力1881人。
人物特寫
一九四三年鬧旱災,折虎村的合作社更加鼓起勁來扶持紡織,幫助大家渡過災荒。凡是會紡會織的人家受的苦都比較小。那些不會紡不會織的婦女也就都來學紡織了。合作社又為她們開辦了一個紡織訓練班,請郭愛妮當教員。許多年輕的姑娘、媳婦,每天擠在合作社的大屋子裡,一塊紡.一塊織,互相挑戰比賽,十分有勁。
訓練班的學員們自己學會了還不算,回去還要教目己的媽媽、婆婆、嫂嫂以及隔壁鄰居,使得折虎村的紡織運動大大地開展起來。全村三百八十八個婦女,除了老的太老、小的太小之外,從十三歲到四十五歲的婦女,全都學會了紡線或者織布。解放以前,全村會紡線的只有二十人,現在有二百五十九人;解放以前,全村會織布的只有三個人,現在,有一百六十五人。不光是這樣,折虎村還派人到外村去教紡線織布,把周圍十二個村子的紡織運動也開展起來。這些村子的人們都把折虎村喊作“老師村”。
折虎村的農民們不僅有了衣服和被子,而且還有了多餘的布匹。趕集的時候,不再是農民們拿著糧食去換布匹.而是婦女們拿著多餘的布匹去換牲口和日用品了。全村已經添了幾十頭毛驢。毛驢可以耕地,還能夠代替婦女推磨
邢台老區的婦女組織起來搞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