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躍

郭建躍,男,1958年4月生,漢族,中共黨員,山西太原人,高級記者,大校軍銜,第十二屆長江韜奮獎長江系列10名獲獎者之一,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報社分社社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建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58年4月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主要事跡,

人物簡介


解放軍報社分社社長郭建躍解放軍報社分社社長郭建躍
郭建躍先後任解放軍報社記者,解放軍報社駐北京軍區記者站站長、分社社長。在30多年的軍事記者生涯中,他堅守一線拼搏,不懈追求卓越,先後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所在記者站榮立集體二等功一次,其新聞作品曾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全國抗洪好新聞獎、全國民政好新聞獎、首屆解放軍新聞獎一等獎等數十種獎項,被總政評為“貢獻突出的專業英才”,多次受到中宣部來函表揚和通報表彰,著有《新聞創新論》等10餘部專著。

主要事跡

推出20多位重大典型
當記者以來,郭建躍幾乎每年都推出一個重大典型。1995年春節期間,他聽說北京軍區總醫院收治了一位得了怪病的農村小女孩,第二天就來到總醫院外二科採訪,在醫院會議室,他一口氣寫完長篇通訊。第二天,解放軍報在一版加框發了新聞《病例罕見病因不明,首都軍民全力營救楊曉霞》,隨後時事版用了近半個版刊發了他采寫的通訊《小花,你不能凋謝》。這一報導立即在北京引起轟動,各新聞單位陸續加入採訪。他每天采寫一篇現場救治見聞,《楊曉霞低燒不退病情仍在發展》《國際醫療界關注曉霞病情》等見報後,幾天時間引發國內外千百萬人的關注。這年春天,一場人類攜手與怪疾抗爭的行進式報導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為曉霞捐款數額創造了全國自發為個人捐款的歷史最高記錄。最後他完成了一本書《救治楊曉霞新聞日記》,在北京各大書店受到歡迎。
這些年,從“京城雷鋒孫茂芳”到“茫茫大漠樹豐碑(李國安)”;從“狂飆起燕趙(孫鳳陽)”到“閃耀在手術刀上的道德光芒(華益慰)”……這些傾注了他心血和才智的典型報導,一經推出就引起熱烈反響,直到今天依然留存在人們的記憶里,其中華益慰報導獲得第17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多次參與重大軍演和重大事件報導
郭建躍每年下基層採訪都在200天以上,20多年他走遍北疆八千裡邊防一線所有連隊哨所,從北極漠河到西沙群島,從西藏高原到東海前哨,他採訪的足跡遍及陸海空不同類型的部隊,參與過’98抗洪,神舟發射,汶川救災,國慶50、60周年大閱兵,奧運會,境外軍演,各種重大演習等重要歷史事件和重大活動的報導,采寫出一大批精品佳作。
2010年他參加“上合軍演”時,跟隨部隊乘火車七晝夜,寫出《上合聯演隨行日記》《軍列上的手冊管理》等探索部隊長途機動的新聞,得到參演指揮部的表揚。在哈薩克斯坦半個月裡,他白天背著相機奔波在演習場採訪、拍照,晚上抱著電腦爬在床上寫稿、選編照片,深夜到操場上用海事衛星發稿,每天發完稿就到了凌晨,第二天繼續採訪,期間累計發表30多篇文字稿、近百幅新聞圖片。他采寫的《站在馬特布拉克訓練場的沉思》,首次披露了外軍飲食保障簡單,而我軍飲食豐富但保障成本過高、對戰鬥力的負面作用不容忽視等問題,受到總參外辦領導的表揚。
2001年,他隨中國海軍艦隊出訪歐洲英、法、德、意四國,成為中國首次登上英國航母的兩名軍事記者之一。在英國“皇家方舟”號航母上,他寫下了《航母上的浮想》一稿,首次在軍報上以親歷形式報導外國航母。短短20多天出訪期,他采寫出20多篇歐洲見聞、特寫,其中《感悟滑鐵瀘》《航母上的浮想》《歐洲到處靜悄悄》《唐寧街上空的吟唱》等被多家媒體、雜誌、網站轉載,《歐洲到處靜悄悄》還被江蘇、新疆等省區收入中學語文課本和課外讀物。他采寫的《我工兵首次在國外成功找水打井》獲首屆解放軍新聞獎一等獎。
成功策劃出一系列報導品牌
今年2月,郭建躍在山西採訪得知呂梁興縣軍民正在收遷抗戰時期散葬在荒山野嶺中的烈士遺骸,他立即趕到現場投入採訪。當尋訪到其中67名英烈的名錄後,他連夜趕寫出《67位晉綏烈士的親人,你們在哪裡?》文章見報後,引起轟動。幾乎同時,他主持策劃的3個專題視頻和烈士名單很快在中國軍網播發,人民網、新浪網等多家知名網站紛紛轉發。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媒體來電要求參與,千萬讀者也為尋親出謀盡力。接著,他帶領尋訪組翻山越嶺,走村串戶,經過20多天的艱苦努力,尋找到26位英烈親人。清明節前夕,他又聯合地方媒體,組織尋找到的英烈親屬集體到興縣祭奠,並帶領報社全媒體直播車現場直播祭奠活動,上萬網民觀看了祭奠現場直播。他又及時采寫了《叫聲英雄淚長流》的長篇通訊,在解放軍報以整版刊登。他參與策劃組織的這次報網互動、軍地聯手的活動,成為全媒體時代報網融合的範例,在軍內外產生廣泛影響。
多年來,郭建躍每年都要沉到基層自主策劃一些視角獨特的探索性新聞,2006年他連續采寫出了一組“記者新聞觀察”,其中《是否都忙在了戰鬥力上》《呼喚健康招待》《關注戰鬥力新的增長點》等稿件,在軍內外引起熱議,鳳凰電視台、各大入口網站紛紛轉載解讀。這些觀察以冷靜獨到的視角,觸及部隊建設中一些往往被忽略的問題。他還較早提出我軍中高級指揮員應該加強國際戰略歷史和外語能力的培養,是否可以把那些和戰鬥力關係不大的事情丟開不做等震耳發聵、令人深省的問題,引起廣泛關注。
在媒體轉型和報網融合中善打頭陣
在解放軍報社力推報網融合改革中,年逾50的郭建躍,扛起攝像機採訪,拿起話筒當主持人,承擔網路視頻的策劃和編導。今年初,解放軍報社駐北京軍區記者站受命擔負探索成立全媒體分社、開通分社新聞網頁試點任務後,他帶領全站同志積極作為,勇於創新,率先將一個戰區的軍事原創新聞推向網際網路,並創辦了分社的《動態與參考》,拓寬了媒體為部隊建設提供智囊服務的職能,積累了傳統媒體向全媒體轉型的有益做法。
去年我軍第一艘航母瓦良格號出海試航,他撰寫了《趕緊的,給瓦良格起個名吧》《不該傳遞建造航母的錯誤信息》等軍事評論,通過軍網發布後,短短几天時間點擊量就達到上百萬次,跟帖上萬,被鳳凰網和新浪軍事連續兩天置於網站頭條。後來他寫的《不要總把神話安在中國頭上》《日本政客登釣魚島真是旅遊?》等時評,篇篇被網路熱點熱評,郭建躍因此成為頗受網民關注的軍事記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