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坳街道

郭家坳街道

位於自貢市自流井城區西部,東以釜溪河為界,與新街五星街轄境隔河相望,南連紅旗鄉,西接貢井區雙塘鄉,北與大安鳳凰鄉交錯,內峨公路穿境而過。面積3.16平方公里,人口36646人(2010年),轄8個社區,202個居民小組,轄區單位54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郭家坳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自貢市自流井區
  • 人口:36646人(2010年) 
街道簡介,經濟工作,保障工作,文化教育,歷史遺蹟,

街道簡介

郭家坳街道位於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城區西部,東以釜溪河為界,與新街、五星街轄境隔河相望,南連紅旗鄉,西接貢井區雙塘鄉,北與大安鳳凰鄉交錯,內峨公路穿境而過。面積3.16平方公里,人口36646人(2010年),轄8個社區,202個居民小組,轄區單位54個。郭家坳歷史上是自流井主要產鹽區,又是東場五個鹽垣區(即涼高山、大墳堡、東獄廟、豆芽灣、郭家坳)之一。抗日戰爭時期,自流井的井、筧、灶、垣都集中於此,有氣鹵井72眼,瓦斯火圈1611口,炭灶154口,輸鹵筧5家,鹽垣1處。解放後,轄境內天然氣資源減少,但尚有一定生產能力。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部分井灶,成立新華製鹽三廠,其餘私營井灶從1954年起,逐步納入公私合營,取名建華鹽業公司,不久鹽廠、公司合併為市製鹽三廠,“文化大革命”後改稱自流井鹽廠。緊緊圍繞各項目標任務,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克服困難,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明顯成效。
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郭家坳街道辦事處
郭家坳街道

經濟工作

“十一五”期間,街各項經濟指標均超額完成。2006年新引進企業6個,實際到位資金815萬元(含省外資金130萬元),占目標任務800萬元的101.88%。其中自貢精工泵業製造有限公司250萬元、自貢市匯東永昌木業經營部200萬元、自貢市祥明驅動裝置製造廠155萬元、匯東新區盛大裝飾材料經營部130萬元、海源經貿公司60萬元、自流井區榮鑫通訊器材商行20萬元;同年完成第三產業總產值1612.19萬元。2006、2007年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157.4萬元。2006-2009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90.99萬元。非公企業發展成效顯著。2008年,受雪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以及國內GPI的增長,轄區內已有各種中、小工廠40家,成為製鹽工業與多種工業並存的綜合工業區。有國營、集體經營的大小商店70餘家,個體商業354戶,並有4個農貿市場。有街道工業和民政工業廠、組23個,職工355人,2007年,有法人單位138個,產業活動單位144個,個體商業997戶,商業更加繁榮。2010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86萬元,占全年目標任務(1779萬元)的173.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5萬,占全年目標任務(200萬)的107.5%;區屬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任務按進度完成。
郭家坳街道

保障工作

做好低保的調查、審核、發放工作,做到“應保盡保”。累計發放低保金3397208元,15045戶,25053人,人均月補差達到135.6人。按要求為12戶居住條件特困家庭申報了廉租住房實物配租,做好了低保戶廉租住房補貼的相關工作,為全街769戶、1395人發放住房補貼金707328.74元。切實抓好扶貧濟困工作,發放醫療救助金201676元,110人,發放事前救助金70500元,141人,發放臨時救濟金8892元,41人。大力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建立志願者隊伍,建立健全社區養老服務站、衛生服務站、文化活動室等,全年上門慰問90歲以上老人127人,慰問孤老9人。積極做好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和職業介紹培訓工作,開展了退休職工社會化管理準備工作。全年,共辦理就業失業登記證208個,簽審失業金救濟金144.28元,2959人次;再就為安置1012人,完成職業介紹144人,成功輸送12人次到深圳富士康工作,實現零就業家庭再就業100%。本年4月、6月,2次組織了近100名轄區失為人員參加了專場招聘會;開展了2期免費再就業培訓班,共培訓下崗失業人員110名。完成退休人員認證10569人次。實施了就業困難對象救助行動,慰問就業困難對象20戶,發放慰問金2000元。
郭家坳街道

文化教育

解放前僅有1所完全國小、附屬1個幼兒班、3所保國民學校。1985年,轄區內有供、民辦幼稚園13所,國小6所,中學1所,技工學校4所,盲聾啞人學校1所。2007年,有公辦幼稚園2所,民辦幼稚園3所,國小2所,中學1所,技工學校1所,盲聾啞人學校1所。解放後從無到有,除大多數廠礦、學校自行設有職工醫院或醫務室外,還在雙牌坊居委會開設區中醫院1所。群團文化蓬勃發展。一是品牌文化活動深入人心:每年國慶、元旦等重大節日,都會開展一系列適合各階層、各年齡階段人群的文體活動。二是活動陣地建設不斷加強:室外活動陣地1000㎡,居民文化活動陣地8個。三是民眾文藝隊伍不斷壯大,街道現已擁有8餘支民眾文藝隊伍、400餘名民眾文藝隊員。2008年,街道參加趣味運動會獲二等獎;2009年,核桃灣文藝表演隊參加市秧歌比賽獲二等獎。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圍繞文明創建多元化的目標,努力做到“三個要有”。一是精神文明建設要有明顯成效。二是社區文化建設要有濃郁氛圍。三是思想道德建設要有長效機制。
郭家坳街道

歷史遺蹟

街內尚存古蹟2處:一是雙牌坊李家祠堂,為自流井著名的李四友堂分祠,其總祠在土地坡居委會六組,一拆建為大灣井國小,分祠建於清朝,總面積約500平方米,大門不復存在,門前一對石獅尚完好;二是源流井,在今火井沱西岸,清光緒八年(1882年)日產天然氣150立方米。後又鑽出黑鹵,日產氣增加到7.1萬立方米。光緒十六年(1890年),鑽至深1087.2米竣工,日產氣12萬立方米,為天然氣極盛時期,以後產氣逐漸下降,到解放後的1955年日產氣約14平方米,後成廢井。2005年底,在路邊井、火井沱社區進行鹽場老街風貌整治,打造出全新的“自流井老街”。有古蹟桓侯宮,又叫張飛廟,臨街而建,並且建在一處小山坡的路坎邊上,因此人們進去必須登坡仰視,加之大門板上線刻的張飛像,怒發橫眉喔,雄姿英發,使人肅然起敬。始建於清乾隆年間,鹹豐末年初燒毀、同治年間重修,並在同行中商議“每宰豬一支,按行規抽錢貳伯文”,經過眾人的緇銖積累,終於在光緒元年(1875年)落成。門樓為單坡式的山門建築,其徒然壁立的山門,被飛檐比翼的三重檐屋頂和歇山式弧型風火牆賦予了動感,加上門上的浮雕和彩繪更顯得生機勃勃而不生硬。在屋檐下居中門匾有“桓侯宮”的字樣,在大門兩邊的石匾上還刻有一幅對聯“大義識君臣想當年北戰東征單心克踐桃園誓;功豐崇廟祀看今日風微人住壽世還留刁斗銘。”
郭家坳街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