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定柱,清朝官員。直隸臨榆縣(今屬河北省山海關市)人。兄長為郭定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定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生平,參考文獻,殿試金榜,郭姓起源,
生平
郭定柱之兄郭定生為舉人,曾任山西洪洞縣知縣。郭定柱為歲貢生,道光十九年(1839年)考中己亥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會試中式,殿試位列三甲第一百一十七名,與名臣張之萬、徐樹銘、李鴻章、沈葆楨、馬新貽等同榜,賜同進士出身。歷任山東費縣、掖縣知縣,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月調泰安縣知縣。光緒二年(1876年)二月,署理臨清直隸州知州,任職不到一年。
參考文獻
《臨榆縣誌》卷四·選舉上·頁十七:“(道光十九年己亥)郭定柱,歲貢,上林子,山西知縣定生弟。見進士。”
《臨榆縣誌》卷四·選舉上·頁十六:“(道光)郭定柱,二十七年丁未張之萬榜三甲,歷任山東費縣、掖縣、泰安縣知縣,升臨清直隸州知州。”
《臨榆縣誌》卷四·選舉上·頁十六:“(道光)郭定柱,二十七年丁未張之萬榜三甲,歷任山東費縣、掖縣、泰安縣知縣,升臨清直隸州知州。”
殿試金榜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張之萬-袁績懋-龐鐘璐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110名
許彭壽-孫觀-徐樹銘-曹登庸-周德榮-袁希祖-劉其年-沈桂芬-陸秉樞-蘇仲山
郭祥瑞-鮑源深-吳斑-孫頤臣-陳元鼎-徐申錫-陳毓祺-李德儀-蔣兆鯤-劉鴻恩
崔荊南-李培祜-伍肇齡-謝煌-李宗羲-劉嵩駿-胡壽椿-帥遠燡-尹泗-潘斯濂
蕭銘卣-華祝三-鄧清淦-劉廷鑒-李品三-李鴻章-黃彭年-張增道-沈葆楨-葉士煥
郭椿壽-吳慰曾-戚天保-金壽萱-唐壬森-李德增-喻懷恭-陳浚-周振璘-彭嘉炯
黃瑞圖-龍元儼-何璟-白恩佑-賀桂齡-周悅讓-張炳堃-尹國珍-李湘萼-郭嵩燾
汪先烺-張青筒-福全-陳鼐-劉潤-劉秉厚-駱利鋒-朱壽康-章倬標-陳秉彝
薛湘-曹鴻舉-沈鍠-李士瑞-王友端-李友梅-粟增熉-宋肇昌-蔡應嵩-孔廣泉
李仁元-林之望-文啟-楊書香-華國清-許利賓-來煦-劉有銘-郝應宿-周劼
宗室載鏗-裴季芳-侯樹銜-莊心庠-葉毓祥-張培仁-丁斌-楊文熙-耿灼然-黃金韶
李明塤-余汝侗-車汝建-王揆一-龐公照-張國士-王宏謨-張希仲-瑞明-張清瀛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118名
李森-左駿章-薛銘-謝佳玉-廖宗元-馬新貽-馮霦-沈鎬-張修府-馮森
葉維藩-徐振墉-郭種德-李孟群-揚儀韶-孫家醇-朱奐-陳鐘芳-周鳴鹿-延齡
伍奎祥-霍為棻-方學蘇-周道治-胡長新-黃淳熙-段培元-汪有恭-沈墉-匡慶榆
武元鶴-任瑛-辛本栴-李燦-張汝弼-陳心棻-馬綸篤-徐家傑-王序賓-趙廷銘
朱麟祺-王玉-熊其光-萬良-周雲翥-增祿-彥昌-丁壽昌-高化鵬-張今第
馬先登-敖國琦-陳兆鳳-姚繼勉-蔣培-吳懷玉-文玉-朱鬯侯-吳佩陶-王平格
李國瀛-宗室興蒼-張晉-陳星煥-馬益臧-趙開元-祝塏-成善-陶銞-楊延俊
張殿賓-陳喬榮-白潤-阮壽松-雷崶-瞿績凝-朱孔模-周坊-萬年-鄭奎齡
杜滋-賀際運-楊錞-禹建鈞-陳秩五-黃光彬-德恆-鄭士蕙-樊丙南-毛玉成
錫榮-詹錦堂-王廷才-傅培峰-張韶南-馮峻-李得春-王汝銓-劉熙敬-陰昌庚
劉郇膏-叢壇-楊師震-任國楨-羅家頤-阿克丹-許亦嵩-馬象奎-吳應寬-王元治
陳椿年-鄧培槐-袁銓-朱次琦-劉鎧-盧日新-郭定柱-姚體備
張之萬-袁績懋-龐鐘璐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110名
許彭壽-孫觀-徐樹銘-曹登庸-周德榮-袁希祖-劉其年-沈桂芬-陸秉樞-蘇仲山
郭祥瑞-鮑源深-吳斑-孫頤臣-陳元鼎-徐申錫-陳毓祺-李德儀-蔣兆鯤-劉鴻恩
崔荊南-李培祜-伍肇齡-謝煌-李宗羲-劉嵩駿-胡壽椿-帥遠燡-尹泗-潘斯濂
蕭銘卣-華祝三-鄧清淦-劉廷鑒-李品三-李鴻章-黃彭年-張增道-沈葆楨-葉士煥
郭椿壽-吳慰曾-戚天保-金壽萱-唐壬森-李德增-喻懷恭-陳浚-周振璘-彭嘉炯
黃瑞圖-龍元儼-何璟-白恩佑-賀桂齡-周悅讓-張炳堃-尹國珍-李湘萼-郭嵩燾
汪先烺-張青筒-福全-陳鼐-劉潤-劉秉厚-駱利鋒-朱壽康-章倬標-陳秉彝
薛湘-曹鴻舉-沈鍠-李士瑞-王友端-李友梅-粟增熉-宋肇昌-蔡應嵩-孔廣泉
李仁元-林之望-文啟-楊書香-華國清-許利賓-來煦-劉有銘-郝應宿-周劼
宗室載鏗-裴季芳-侯樹銜-莊心庠-葉毓祥-張培仁-丁斌-楊文熙-耿灼然-黃金韶
李明塤-余汝侗-車汝建-王揆一-龐公照-張國士-王宏謨-張希仲-瑞明-張清瀛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118名
李森-左駿章-薛銘-謝佳玉-廖宗元-馬新貽-馮霦-沈鎬-張修府-馮森
葉維藩-徐振墉-郭種德-李孟群-揚儀韶-孫家醇-朱奐-陳鐘芳-周鳴鹿-延齡
伍奎祥-霍為棻-方學蘇-周道治-胡長新-黃淳熙-段培元-汪有恭-沈墉-匡慶榆
武元鶴-任瑛-辛本栴-李燦-張汝弼-陳心棻-馬綸篤-徐家傑-王序賓-趙廷銘
朱麟祺-王玉-熊其光-萬良-周雲翥-增祿-彥昌-丁壽昌-高化鵬-張今第
馬先登-敖國琦-陳兆鳳-姚繼勉-蔣培-吳懷玉-文玉-朱鬯侯-吳佩陶-王平格
李國瀛-宗室興蒼-張晉-陳星煥-馬益臧-趙開元-祝塏-成善-陶銞-楊延俊
張殿賓-陳喬榮-白潤-阮壽松-雷崶-瞿績凝-朱孔模-周坊-萬年-鄭奎齡
杜滋-賀際運-楊錞-禹建鈞-陳秩五-黃光彬-德恆-鄭士蕙-樊丙南-毛玉成
錫榮-詹錦堂-王廷才-傅培峰-張韶南-馮峻-李得春-王汝銓-劉熙敬-陰昌庚
劉郇膏-叢壇-楊師震-任國楨-羅家頤-阿克丹-許亦嵩-馬象奎-吳應寬-王元治
陳椿年-鄧培槐-袁銓-朱次琦-劉鎧-盧日新-郭定柱-姚體備
郭姓起源
一、“禹乘二龍,郭支之馭”,相傳大禹有兩個護衛馭手叫郭哀和郭支,他們是有史記載的 最早的郭姓人。《姓氏考略》:“夏有郭支,見《抱朴子》。商有郭崇,見《三一經》,此郭氏之始。”這么說來,郭姓是早在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的。
二、以居處為氏。拒《風俗通義》上記載:“氏於居者,城、郭、園、池是也。”郭,字義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為氏。在中國大多數的姓姓起源中,這種現象是比較少的。
三、來自炎黃,出自姬姓,古代“郭”與“虢”兩字相通,郭氏即為虢氏,為黃帝姬姓後裔。周武王時封文王弟虢叔(一說虢仲)於西虢,虢仲(一說虢叔)於東虢。周平王時,鄭武公功滅鄶和東虢,建立鄭國,都今河南新鄭,此時平王也不得不認可,併名正言順地將虢叔之地分封給鄭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諸侯王的不滿,於是,位於南方的楚國,從楚莊王時起不斷發動對周的戰爭,兼併了周圍許多國家。被分封給鄭國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將東虢叔的裔孫序封於陽曲作為補救。由此,號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稱“郭公”,其後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稱成虢,在西周滅亡之後,也向東遷移,建都上陽,史稱南虢。後被晉國所滅。西虢東遷時,還有虢國支族留居原地,史稱小虢。後被秦所滅。這些虢國的後代,均以郭為姓。
四、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後梁有成納,後冒姓郭氏;後晉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漢姓;後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隨母適郭氏,故改姓郭。
五、出自古郭國。
二、以居處為氏。拒《風俗通義》上記載:“氏於居者,城、郭、園、池是也。”郭,字義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為氏。在中國大多數的姓姓起源中,這種現象是比較少的。
三、來自炎黃,出自姬姓,古代“郭”與“虢”兩字相通,郭氏即為虢氏,為黃帝姬姓後裔。周武王時封文王弟虢叔(一說虢仲)於西虢,虢仲(一說虢叔)於東虢。周平王時,鄭武公功滅鄶和東虢,建立鄭國,都今河南新鄭,此時平王也不得不認可,併名正言順地將虢叔之地分封給鄭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諸侯王的不滿,於是,位於南方的楚國,從楚莊王時起不斷發動對周的戰爭,兼併了周圍許多國家。被分封給鄭國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將東虢叔的裔孫序封於陽曲作為補救。由此,號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稱“郭公”,其後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稱成虢,在西周滅亡之後,也向東遷移,建都上陽,史稱南虢。後被晉國所滅。西虢東遷時,還有虢國支族留居原地,史稱小虢。後被秦所滅。這些虢國的後代,均以郭為姓。
四、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後梁有成納,後冒姓郭氏;後晉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漢姓;後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隨母適郭氏,故改姓郭。
五、出自古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