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仙鶴騰飛的地方,始建於1906年,作為清朝政府正式廢科舉、建學部、興學堂後創設的首批新式學校。這裡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是孩童的樂園、人才的搖籃,她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屹立在荊楚大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郝穴國小
- 創辦時間:1906年
- 類別:國小
- 教學班:35個
學校簡介,學校歷史,校園文化,歷任領導,建國前,建國後,
學校簡介
在近百年的創業歷程中,她像一位偉大的母親,精心呵護著她的兒女,她不僅培育了像胡鄂公、熊得山、錢納水等一些在海內外頗具影響的鄉賢前輩,還造就出了像徐向前元帥夫人黃杰同志這樣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而今的郝穴國小以先進的教學管理、過硬的教學質量、優秀的師資隊伍、較為完善的教學設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現在的郝穴國小已成為江陵縣的視窗學校、市級教育科研學校、省級素質教育試點。
學校現有教學班35個,學生2100餘人,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少年交警”活動有聲有色,成為江陵縣城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學校一貫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思想與習慣,效果卓著,團省委授予我校“少先隊示範學校”;注重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在歷年的考試中及各項競賽中都位居榜首,少年習作、演講、書畫、體育、舞蹈、科技航模等更是成績喜人。
學校有一支思想素質高、業務水平精、凝聚力極強的教師隊伍。在職教師90餘名,其中大專學歷的占80%,全國優秀教師1名,省勞模1名,市縣骨幹教師20名。儘管學校條件十分艱苦,我校教師有多年來養成的“樂於鑽研、勤於積累、敢於吃苦”的精神,他們樂觀、執著、充滿自信,為郝小的未來不辭辛勞、嘔心瀝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校領導和教師們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收穫了不少殊榮,教師們在各項比武及論文評選中總是捷報頻傳,成績斐然。
根據邵逸夫先生的意願,經湖北省教育委員會批准,1997年郝穴國小幸獲貳拾萬港元,興建教學樓,教學樓建成後,命名為“逸夫樓”,以昭示後人。逸夫樓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共四層,設有電腦網路教室、美術室、音樂室、舞蹈室、實驗室、儀器室。逸夫樓的建成極大地改善了我校的辦學條件,為我們實施素質教育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邵逸夫先生的愛國、支教、無私奉獻精神,永遠激勵著郝穴國小全體師生努力工作、勤奮學習,郝穴國小正以其“活化教育,開啟心智,潤澤生命,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以“提高辦學品位,爭創荊楚名校”為目標,向著燦爛的明天前行。
學校歷史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在本鎮黃家場街(解放後改名為勝利街)文昌宮(即孔廟)創立鶴泛兩等學堂,分高初兩級。當時名師謝雲石(貢生,日本師範畢業)、譚虛谷、關曉峰、吳楚財執教於該校。謝雲石為該校監督(即校長之別名)。
民國初年(1912年)政兩革學業為郝穴高等國小。招收女生名額,開展班級,實行寒暑休假,廢除了讀經講經等課程。
民國八年(1919年),又更名為郝穴國民學校,隨後又定名為“江陵縣立郝穴國小”。
民國十五年(1926年)下年,該校改為“郝穴市立國小”遴選辦學卓有成效的塾師黃康衡為校長,任用有為青年為教師分高初兩級,學生百餘名。
民國十六年(1927年)春,由於黃康衡支持進步青年,是年底被撤職。縣當局另行委派黃次羽為校長,學校名稱改為“江陵縣立郝穴國小”。黃次羽在職數月後,離職他去,往後三年為朱法章等人為校長。
民國十九年(1930年)五月十一日,紅軍進駐本鎮,建立蘇維國小,校長陳新標,校務負責人戴大遂,教師何建基等二人。
1932年-1933年,校長李粟田。
民國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1933-1936年),薛必高為校長,張昌福為教導主任。1935年吸收了部分私塾學生,人數增加到三百餘,教師十名左右,低年級採取複式教學。同年底,第一屆高小畢業生為十餘人。
民國二十六年(1936年),秋季校長為鄧述詩,次年為傅開瀆,教導主任李緝光。每屆畢業生名額不等。
民國二十六年(1937)學校更名為“江陵縣立郝穴國小”,校長傅開續,學生300餘人,教師15人左右。在傅任職期間,曾開展春、秋遠足,童子軍活動,體育運動搞得很火熱可以說是開歷史之先河,也可以說是鼎盛時期,輝煌時期。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黃文榮,接任該校校長,朱金軒任教導主任。
民國二十八以二十九年(1939-1940年),該校在普濟設立分部。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因形勢發展,學生激增,文昌宮容納不下,乃遷關帝廟,這裡定為本部,文昌宮劃為分部。
民國三十年(1941年)校長李同仁,此時,日寇犯境,加之敵機轟炸,全鎮人口疏散,學生時有時無,時停時辦,故學生人數一般只數十人,教師數人。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本鎮淪陷,日占領軍和汪偽政權,曾在鄂城出院(後遷湖南會館),辦“江陵縣立第十國小”校長先後為胡德坤、金達尊,學生200,六個班,教師八、九人。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秋,日寇校降,光復後,國民黨縣政權委派王祝三為校長,學校遷回關帝廟,8個班,學生近400名。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校名為“江陵縣鶴鳴鎮中心園民學校”(次年將鶴鳴“改為郝穴”),同年秋,李同仁接任校長,改春季為秋季始業,在文昌宮設立分部。
1949年下年,郝穴解放,副縣長塗一元,王乾清,郝穴市長李壽彭等親手抓郝穴小復校工作,學校很快走上正軌,學生人數達442名,教師十餘名,校長黃騮中。
1950年,學校更名為“江陵縣立郝穴國小”,除關帝廟本部和文昌宮二部外,另在西湖垴設三部。本年11月建立“中國少年先鋒隊郝穴國小隊部(後改為大隊)”。
1952年,學校實行秋季始業學年制,該校定為地區國小五年一貫制重點學校。創辦了二部制一班,速成班一班,共19班,學生842名。
同年年底,拆除二分部文昌宮,在建設街北部修建二部,建成教室四間,辦公室一間。
1955年,該校重點推行國語教學,開始實行五段記分制。
1960年,中國共產黨郝穴國小黨支部成立,陳濤五為書記。
1961年,新建辦公室一棟五間,同年6月該校舉辦55周年校慶,出版“校慶專輯”,編寫校史。
1962年,該校增設教學點,即關帝廟,建設街、鎮工會和輪船碼頭4處,學生800餘名。此時建設街新校址為該校本部(即現在的郝小校園)。
1963年暑假,拆除關帝廟及輪船站教室,在建設街校本部修建38個教室,與原建立8個教室對襯。時任校長曹家林。
1964年,在太平街租房一棟,開設兩個班,學生近千人。暑期新建教師宿舍一棟五間。
1966年下年成立“長航國小學校”,借建設街中段原鴨場孵房做教室,由郝小統一領導。
同年9月,師生串連,大字報上街,學校處於停課狀態。1979年,又在本鎮北部(永濟路52號)籌建分部,4個班,學生180名。當時本部共21個班,學生超過1000名。
粉碎“四人幫”,特別是黨的三中全會以後,撥亂反正工作在學校展開,批判“兩個估計”,平反冤假錯案,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提高老師政治地位,數度調整教師工資,恢復團隊、工、婦組織,極大地提高了教師工作積極性,教學質量逐步提高。
學校中地42畝,建築面積4027.95平方米,樹木覆蓋率14.5%,教學設備、體育設施也基本具備,而臻完善。這一歷史悠久,長期擔負本鎮的主力學校,又露出嶄新而輝煌的面貌。
校園文化
辦學理念:活化教育 開啟心智 潤澤生命 追求卓越
校 訓:勤奮 進取 求實 健美
教 風:厚德 博學 敬業 善教
學 風:樂學 善思 求真 創新
育人目標:美好的心靈 智慧的頭腦
優雅的氣質 強健的體魄
辦學目標:建有文化校園 塑有思想教師
育有能力學生 辦有特色學校
郝小精神:艱苦奮鬥 頑強拼搏 求真務實 勇於創新
淡薄名利 樂於奉獻 銳意改革 與時俱進
歷任領導
建國前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
設鶴訊兩等學堂,開附設預備中學堂,校址文昌宮。學堂監督(校長)謝雲石(清朝貢生,日本師範畢業)。當時學堂教師多為清貢生、秀才及留日學生,著名的有譚虛谷、關曉峰、吳楚材等。
1912年(民國元年)改兩等學堂為郝穴高等國小堂。
1919年先更名郝穴國民學校,後定名江陵縣立郝穴國小。此段時間校長姓名不詳。
1926年秋更名郝穴市立國小,校長黃康衡。
1927年秋,校長黃次羽,學校更名江陵縣立第六國小。
1930年5-11月,郝穴成立江陵縣蘇維埃政府,學校更名江陵縣蘇維埃國小,校長陳新標(江陵縣蘇維埃政府主席兼)
1931年復名江陵縣立第六國小。
1932年更名江陵縣立第五國小,
校長:李粟田(1932-1933)
薛必高(1933-1936.8)
鄧述詩(1936.9-1937)
1937年學校更名江陵縣立郝穴國小(習慣仍稱五小)
校長:傅開續(1937-1938)
黃文堂(1939-1941)
1940年,學校本部由文昌宮遷關帝廟。
校長:李同仁(1941-1943)
1943年,日軍占郝穴,汪偽政權改郝穴國小為江陵縣立第十國小。
校長:胡德琨(1943-…)
金達尊(…-1945.8)
1946年學校更名為江陵縣鶴鳴鎮中心國民國小。
校長:李同仁(1946-1949.7)
1949年7月,成立郝穴市政府,校名為江陵縣郝穴市中心完全國小。
1949年10月,恢復郝穴鎮。
1950年學校更名為江陵縣立郝穴國小。
1952年拆除文昌宮,在建設街北段(現校址)修新二部。
建國後
(一)郝穴國小黨支部(1959年9月建立黨支部)
書記:
陳濤午(1959.9-1964.7)
(1964年7月合併於郝中黨支部,1971年重新建支部)
劉應松(1971-1978.9)
李雲波(1981.12-1983.8)
黃髮榮(1986.2-1986.12)
曹家林(1986.2任職)
(二)郝穴國小校長
校長:
(郝穴1949年5月解放)
黃騮中 (1949.8-1950.5)
謝長珊(1950.5-1952.12)
歐陽緒安(1953.1-1953.7)
余玉珍(副,1954.9-1958.2)
譚友明(副,1958.2-1959.2)
張德蘊(副,1959.3-1960.9)
張德蘊(1960.9-1961.8)
曹家林(1961.9-1966.9)
殷傳荃(1966.10-1970.8)
彭義貴(副,1970.9-1976.10)
革委主任:劉應松(1976.11-1978.9)
校長:譚德淮(1978.9-1983.12)
曹家林(1983.12-1986.12)
彭義貴(1987.1-1990.10)
林瑞芳(1990.10-2006.10)
劉斌(2006.10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