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商末的郝姓,傳了一千多年,至漢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帶為其繁衍地區。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雖說已析遷於北方大部分地區,但主要還是以中原地區為其繁衍的中心地帶。至於郝姓南遷,也是比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現了郝姓人家。直至明、清兩代,郝姓仍以我國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總之,歷史上郝姓源於我國北方之姓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郝氏家族
- 外文名:haoshiclan
- 起源:商代
- 聚集地:北方
- 始祖:帝乙
姓氏起源,郡望堂號,堂號,郡望,家乘譜牒,歷史名人,
姓氏起源
郝姓來源有三:
1、 出自子姓,其始祖為帝乙。相傳契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為司徒,掌管教化,居於商(今河南商丘南)。相傳其母因吞玄鳥(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賜姓子。商族後來不斷的壯大,終於在契的14代孫湯的領導下,推翻了夏桀的統治,建立商朝。據《通志·氏族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所載,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時,將他的兒子子期封於太原郝鄉(今山西太原),其後子孫也以地為氏,稱郝氏。一說郝鄉在今陝西西矮附近,史稱郝氏正宗。至於郝氏何時得姓,據有關史料所載,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滅亡(前11世紀)之後。按當時的習慣,子期的後裔便有的以地為氏稱郝氏,有的以國為史稱商氏,是為山西郝氏或陝西郝氏。
2、 出自複姓。據《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相傳炎帝神農氏有稱郝骨氏者,為太昊(伏羲氏)的輔佐,其後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這一支的。
3、 為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姓氏。據《舊唐書·南蠻傳》所載,唐代南蠻有郝、楊、劉三姓。
郡望堂號
堂號
“曬書堂”:晉朝時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陽下曬,以防發霉或蟲蛀。郝隆為桓溫南蠻參軍,他脫了衣服,跑到太陽下摩著肚皮曬太陽。人家問他乾什麼,他說:“曬書啊!--我的書都在肚子裡。”
郡望
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秦時相當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區。北魏復為郡,相當今陽曲、交城、平遙、和順間的晉中地區。
家乘譜牒
河北:藳城郝氏族譜四卷、定縣定州郝氏家譜一卷、三河臨河郝氏族譜不分卷 邯鄲臨漳郝氏家譜一卷
山西:代縣郝氏族譜四卷
原平東社鎮上社村現存族譜數卷
江蘇;沛縣沛邑郝氏族譜不分卷、淮安淮山郝氏宗譜五卷首一卷
湖南;常德郝氏族譜七卷首一卷
山東:滕州郝氏族譜不分卷、棲霞郝氏麗書堂支譜一卷
其他;郝氏歷代家譜一卷、郝氏家乘(卷數不清)
歷史名人
郝懿行:今山東棲霞人,清代著名的經學家、訓詁學家、嘉慶年間進士。他曾官至戶部主事,長於名物訓詁考據之學,於《爾雅》用力最久,撰《爾雅義疏》、《山海經義疏》,援引各書,考釋名物,訂正訛謬。另有《易說》、《書說》、《鄭氏禮記箋》、《春秋說略》、
《竹書紀年校正》等書。
郝搖旗:明清之際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一員猛將,初在軍中當旗手,故而得名。闖王犧牲後,與李錦等聯合抗清,在湖南、廣西大敗清軍。後因在軍中受歧視,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時被俘犧牲。
郝經:澤川陵川(今屬山西省)人,集學者、謀士於一身。他曾在金亡後遷於河北,住在元將張柔家,得以閱讀張的藏書。憲宗時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中統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讀學士的身份使宋,被賈似道扣留於真州(今江蘇儀征)。郝經一生著作較多,主要有《續後漢書》、《陵川集》等。
郝澄:句容(今屬江蘇)人,宋代畫家,他所作的道釋、人馬,筆墨清勁,善於設色,一生努力進取,其愈後,名氣也愈大。
郝定:兗州泗水(今屬山東)人,金末山東紅襖軍首領。他曾率軍攻克滕、兗、單諸州,萊蕪、新泰等10十多個縣,設立政權,國號漢,年號順天。
郝孝德:平原(今山東平原西南)人,隋末農民起義領袖。他曾聚數萬人起義,轉戰於黃河下游以北地區,加速了隋王朝的滅亡。
郝風:1969年生於四川達州,在重慶農業科學院工作、博士後,2009年援助非洲高級農業專家,為促進世界和平作出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