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79年考入北京師範學院歷史系,1983獲學士學位後又考入該校,為中國古代史專業碩士研究生,1986年7月獲歷史學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等職,1994年被破格晉升為教授。1999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2000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現為
首都師範大學 歷史學院教授,歷史學院院長,歷史研究所所長,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學科帶頭人,首都師範大學中青年學科帶頭人,首都師範大學歷史文獻學博士點負責人。兼任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 會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上海師範大學域外漢文古文獻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師範大學敦煌吐魯番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市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北京歷史學會理事、蘭州大學兼職教授、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 學術委員會委員、內蒙古大學客座教授、
敦煌研究院 兼職研究員、《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主編、《中國史研究》編委、《
首都師範大學 學報》編委、《敦煌吐魯番研究》年刊編委兼編輯部主任、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執行委員、國際佛教協會會員、(國際)太平洋鄰里協會會員、
中國唐史學會 會員等職。
郝春文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以教學帶動科研,以科研促進教學。他曾承擔國家教委青年人文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中國佛教社會史研究》,對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與社會的關係、中國中古時期佛教與社團的關係做了深入系統的研究。著有《中古時期社邑研究》(於2008年獲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會生活》(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年)(該書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第二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三等獎)、《敦煌的歷史和文化》(合著)(
新華出版社 1993年)、《敦煌社邑文書輯校》(合著)(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7年)(該書獲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參編大型文獻圖集《英藏敦煌文獻》(任12至14卷副主編)(該書獲第二屆國家圖書獎一等獎)。另有合作撰寫著作數種。發表《隋唐五代宋初傳統私社與寺院的關係》(《中國史研究》1991年2期)、《東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結社》(《歷史研究》1992年1期)、A Retrospective of and Prospects for Historical Studies Based on Dunhuang Manuscripts Conducted This Century(Social Sciences in China,Vol.20,No.4,Winter,1999)等論文和書評100多篇。
目前正在從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整理與研究》的編纂工作。1999年9月至2000年9月,郝春文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和北京市的共同資助,在英國倫敦英國國家圖書館訪學一年,從事以上課題的研究。這個項目的最終成果《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已經出版十卷(第一卷科學出版社,2001年,第二至十卷社科文獻出版社2003至2013年),全書預計30卷,將陸續出版。
科研項目 主持、承擔及參加的項目:
1、“敦煌社邑文書的整理與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六五”、“七五”重點項目“敦煌古文獻研究”之子課題,本人為該子課題主要承擔者。(已結項)
2、“中國佛教社會史研究”,1990至1995,國家教委青年人文社科基金項目,省部級項目,本人主持人及承擔者(個人項目),資助經費一萬元。(已結項)
3、“英藏敦煌文獻錄校本”,1996至2000,北京市社科規劃“百人工程”項目,省部級項目,本人為主持人和主要承擔者,資助經費一萬五千元。(已結項)
4、“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1998至2000,北京市跨世紀人才工程專項基金項目,省部級項目,本人為主持人和主要承擔者,資助經費七萬五千元。(已結項)
5、“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整理與研究”,2001至2003,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級項目,本人為主持人和主要承擔者,資助經費五萬元。(已結項,並被評為“優秀的項目負責人及其成果)
6、“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整理與研究”,2001至2004,北京市優秀人才專項經費資助項目,省部級項目,本人為主持人和主要承擔者,資助經費為五萬元。(已結項,並被評為“優秀的項目負責人及其成果)
7、“俄藏敦煌文獻整理與研究”,2001至2004年,教育部重大項目,本人為主要參加者。
8、“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整理與研究”,2004至2008,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級項目,本人為主持人和主要承擔者,資助經費七萬元。
9、“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整理與研究”,2005至2017,上海市社科規劃重大課題,省部級重大項目,本人為主持人和主要承擔者,資助經費二十萬元。
10、“中華大典·經濟典”土地部主編,國家級項目。
研究成果 論文 1 關於漢代奴婢的一些看法 《北京師範學院學報》1987年第3期
2 敦煌寫本圍棋經校釋(合作) 《敦煌學輯刊》 1987年第2期
3 敦煌遺書中的“春秋座局席”考 《北京師範學院學報》1989年第4期
4 敦煌私社的“義聚”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9年第4期
5 敦煌的渠人與渠社 《北京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第1期 又載《敦煌民俗研究》甘肅人民出版社1995年
6 隋唐五代宋初佛社與寺院的關係 《敦煌學輯刊》 1990年第1期
7 S.4473號寫卷“大晉皇帝祭文”“大行皇帝謚狀”校注及跋(合作)《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第五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8 敦煌寫本齋文及其樣式的分類與定名 《北京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第3期
9 唐後期五代宋初沙州僧尼的特點《敦煌吐魯番學研究論文集》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出版
10北朝至隋唐五代間的女人結社(合作) 《北京師範學院學報》1990年第5期
11隋唐五代宋初傳統私社與寺院的關係 《中國史研究》 1991年第2期
12東晉南北朝佛社首領考略 《北京師範學院學報》1991年第3期
13天安門的設計與建築 《科技發展與改革》 1991年第12期
14東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結社 《歷史研究》 1992年第1期 又《
首都師範大學 歷史系建系四十周年紀念論文集》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
15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法社 《北京師範學院學報》1992年第1期
16釋“香火”(署名曉文) 《北京師範學院學報》1992年第5期
17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寺院中的博士 《中國經濟史研究》 1993年第2期
18敦煌寫本社邑文書年代匯考(一) 《
首都師範大學 學報》1993年第4期
19敦煌寫本社邑文書年代匯考(二) 《
首都師範大學 學報》1993年第5期
20敦煌寫本社邑文書年代匯考(三) 《社科縱橫》 1993年第5期
21中古時期儒佛文化對民間結社的影響及其變化 《唐文化研究論文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22敦煌寫本社邑文書述略(合作) 《
首都師範大學 學報》1994年第4期
23敦煌社邑的喪葬互助(合作) 《
首都師範大學 學報》1995年第6期
24關於敦煌寫本齋文的幾個問題 《
首都師範大學 學報》1996年第2期
25唐後期五代宋初沙州僧尼的宗教收入(一)——兼論儭司《慶祝潘石禪先生九秩華誕敦煌學特刊》,文津出版社1996年
26唐後期五代宋初沙州僧尼的宗教收入(二)——儭狀初探《段文杰敦煌研究五十年紀念文集》,世界圖書公司1996年
27唐後期五代宋初沙州的方等道場與方等道場司 《唐研究》第二卷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28唐後期五代宋初沙州僧尼的宗教收入(三)——大眾倉試探 《敦煌學輯刊》 1996年第2期
29略論古代敦煌的興衰與邊防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4期 又載《敦煌吐魯番學研究論集》,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年
30唐後期五代宋初沙州僧尼的宗教收入(四) ——為他人舉行法事活動之所得《敦煌學輯刊》1997年1 期
31歸義軍政權與敦煌佛教之關係新探 《周紹良先生欣開九秩慶壽文集》中華書局1997年3月
32關於唐後期五代宋初沙州僧俗的施捨問題 《唐研究》第三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
33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寺院常住什物的數量及與僧人的關係《敦煌研究》1998年2期
34 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人與寺院常住斛斗的關係(上)《
首都師範大學 學報》1998年3期
35 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人與寺院常住斛斗的關係(下)《
首都師範大學 學報》1998年4期
36 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人的修習活動 《中國佛學》創刊號1998年10月台灣出版
37 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遺產的處理與喪事的操辦 《敦煌研究》1998年3期
38 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人的稅役負擔 《敦煌學輯刊》1998年2期
39部分英藏敦煌文獻的定名問題 《北京圖書館館刊》1999年2期 又載《英國收藏敦煌漢藏文獻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0年6月。
40《敦煌社邑文書輯校》補遺(一) 《
首都師範大學 學報》1999年4期
41關於唐後期五代宋初沙州僧團的“出唱”活動 《首都師大史學》第1期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9年
42 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團出家的程式和沙彌、沙彌尼的修習情況 《東西文化交流研究》第二輯韓國敦煌學會1999年出版
43 關於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的春秋官齋、十二月轉經、水則道場與佛教節日 慶祝吳其昱先生八秩華誕敦煌學特刊台灣文津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44 《敦煌社邑文書輯校》補遺(二) 《
首都師範大學 學報》2000年2期
45英藏敦煌文獻年代叢考 《英國收藏敦煌漢藏文獻研究》三聯出版社2000年
46 英倫研讀敦煌文獻札記——研讀原件對全面整理、研究敦煌文獻的意義《敦煌研究》2000年第2期。
47 The Influence of Sino-India Culture to the DuhuangBuddhist Monasteries During the Late Tang, Five Dynasties and the Early Song,第36屆亞洲和北非人文學者大會,2000年8月3日至9月2日,加拿大蒙特婁。
48 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生活方式 楊曾文、方廣錩主編《佛教與歷史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又載胡素馨主編:《佛教物質文化寺院財富與世俗供養》,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年12月。
49 The mode of life of monks and nuns inDunhuang during the Late Tang, Five Dynasties and the Early Song,唐宋的佛教與社會:“寺院財富與世俗供養”,國際學術研討會,2001年6月27日—30日,北京大學。
50 《敦煌社邑文書輯校》補遺(三)
首都師範大學 學報2001年4期。
51隋唐五代宋初私社與寺院的關係 載《中國佛教學術論典》43輯,台灣
佛光山 文教基金會出版,2001年8月
52中國國家圖書館未刊敦煌文獻研讀札記 高田時雄編《草創期の敦煌學》,日本知泉書店,2002年12月。
53《勘尋永安寺法律願慶與老宿紹建相諍根由狀》及相關問題考 《戒幢佛學》第二卷,嶽麓書社出版社,2002年12月。
54唐後期五代宋國中印文化對敦煌寺院的影響 項楚、鄭阿財主編《新世紀敦煌學論集》,巴蜀書社2003年3月
55《敦煌社邑文書輯校》補遺(四),《漢語史學報專輯(總第三輯)姜亮夫蔣禮鴻 郭在貽先生紀念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56《唐末五代宋初敦煌社邑的幾個問題》商榷, 《中國史研究》2003年1期
57如何評價20世紀初期外國“探險”隊在敦煌的活動,《文史知識》2003年5期。
58敦煌僧尼的社會生活,《敦煌與絲路文化講座》,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9月
59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生活方式 胡素馨主編:《佛教物質文化寺院財富與世俗供養》,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年12月。
60從衝突到兼容——中古時期傳統社邑與佛教的關係.《普門學報》(2004年待刊)
61再論唐末五代宋初敦煌社邑的幾個問題,《中國史研究》2004年(待刊)
62再論敦煌私社的“義聚”,《潘重規先生紀念文集》(台灣,2004待刊)
書評、綜述及其它 1 一九八八年敦煌吐魯番學術討論會紀要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研究通訊》1988年第2期
2 一九八八年敦煌吐魯番學術討論會綜述 《中國史研究》1989年第4期
3 五十年來(1938—1990)敦煌寫本社文書研究述評(署名誠遜) 《中國史研究動態》1991年第8期
4 談談敦煌藏經洞的發現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科技文化長廊1992年11月20日
5 填補中國書法空白 開拓敦煌學研究領域的新作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研究通訊》1993年第2期
6 八十年代以來北京地區敦煌學發展狀況 《敦煌研究》1995年特刊
7 《上海博物館藏敦煌吐魯番文獻》讀後 《敦煌學輯刊》1994年第2期
8 書評:《英國圖書館藏敦煌漢文非佛教文獻殘卷目錄》 《敦煌吐魯番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9 學習“治學之道”的體會 《文史知識》1996年第6期
10不知老之已至 ——我所知道的季先生 《人格的魅力——名人學者談季羨林》,
延邊大學出版社 1996年
11《隋煬帝新傳》讀後 (未刊稿)
12談隋煬帝政治失誤的歷史背景 《〈隋煬帝〉電影創作與隋煬帝研究》 中國電影出版社1997年
13《<英藏敦煌文獻>錄校本》緣起 《
首都師範大學 學報》1997年第2期
14整理和研究敦煌文獻的歷程 《唐研究縱橫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15關於唐史研究者與敦煌文獻研究者“分流”的問題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研究通訊》1997年第1期
16敦煌文獻與歷史研究的回顧和展望 《歷史研究》1998年第1期
17敦煌學九十年(1909—1999) 《炎黃文化春秋》增刊第6期1999年
18《敦煌學大辭典》述評 《中國佛學》第三卷第一期(1999年)
19 A Retrospective of and Prospects for Historical StudiesBased on Dunhuang Manuscripts Conducted This Century.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20,No.4,Winter,1999.
20 2000年北京地區敦煌學研究述評 北京社會科學年鑑2001年
21“草創期的敦煌學”學術研討會綜述 《華林》2期,中華書局2001年
22 書評:《唐末五代變革期の政治と經濟》,《唐研究》第九卷(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年12月)
23 書評:《敦煌學佛教學論叢》(上、下),《敦煌吐魯番研究》第七卷,中華書局2004年1月出版。
24一項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工程——談對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進行全面整理和研究的意義,《北京日報·理論周刊》,2004年5月31日
25敦煌與敦煌學漫談, 《炎黃春秋學術增刊》2004年待刊
著作
5敦煌文獻論集(主編) 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
6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第1 卷 科學出版社2001年8月
7唐宋敦煌僧尼的社會生活 中國佛教學術論典第44冊,台灣
佛光山 文教基金會出版,2001年8月
8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第2 卷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7月
9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第3 卷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7月
10中國全記錄(參撰) 台灣錦繡出版公司1990年
11中國歷代文獻精粹大典(參編) 學苑出版社1990年
13中國大通史隋唐五代卷(隋唐時期的敦煌部分)(待刊)。
學術講座 《中古時期傳統社邑與佛教的關係》、《中國古代史研討》、《再論北朝至隋唐五代宋初的女人結社》、《敦煌與敦煌學》、《中國古代史三題》、《敦煌學的興起和發展》、《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會生活》
獲獎情況 1、 唐後期五代宋初沙州僧尼的特點(獨立),於1992年獲北京市高等學校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中青年優秀成果獎。
2、英藏敦煌文獻(第12至14卷副主編),於1996年獲國家圖書獎一等獎。
3、敦煌社邑文書輯校(二人合著,署名第二),於1998年獲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4、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會生活(獨立),於2000年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5、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會生活(獨立),於2002年獲第二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三等獎。
6、從衝突到兼容——中古時期傳統社邑與佛教的關係(獨立),於2006年獲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論文類)
7、指導的博士於2008年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8、中國時期社邑研究(獨立),於2008年獲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