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四川著名說書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郝十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人物簡歷,1.1基本信息,1.2歷史地位,1.3中國曲藝,四川評書,
人物簡歷
1.1基本信息
籍貫:四川省
民族:漢
職業:近代說書家
郝十富,四川說書家。
1.2歷史地位
評書單純配合政治宣傳的極左思想影響到四川評書界,漸漸地,傳統評書不大好說了。根據現代小說改編的長篇新書,如《林海雪原》、《紅岩》、《平原槍聲》、《王若飛在獄中》等,紛紛登上書台,在聽眾中產生了很大影響。短篇新書和與說書有血緣關係的講故事活動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一批新的說書家,如徐勍、曾令弟、郝十富、楊昌厚、肖化、朱光甲(雲南)等,名聲漸起。
1.3中國曲藝
華北、東北、中原、西南稱評書(河南、東北等地兼稱評詞),江蘇、浙江、上海、福建稱評話。據初步調查,屬於評書評話類的曲種有10多種,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北方評書、四川評書、湖北評書、揚州評話、蘇州評話、福州評話。還有杭州評話、南京評話等也較有影響。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民眾中興起了講新故事的活動。由故事員當眾講故事,現已逐漸定型為一個新曲種,它與職業性說書同源同形,同中有異,基本上也應歸入評書評話類。
四川評書
四川方言講說,流行於四川省及方言接近的雲南、貴州兩省和湖北部分地區。它接近北方評書,而在書目與手法上又獨具特色,自成體系。
四川評書名家輩出,當代老一輩名家有成都清棚的“書狀元”鐘曉帆等,雷棚的羅國安等,重慶清棚的王秉誠、逯旭初、程梓賢等,雷棚的“評書教主”李雲程和張國棟等,以及貴州的楊林、曾鳳鳴等。記者出身的王秉誠長於以當時發生的社會事件入書,極盡諷刺幽默之能事。他編說的中短篇故事彙輯為《重慶掌故》,膾炙人口。建國後,程梓賢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對說書藝術大膽創新,風格清新,趣味雋永,善於把冷書說成熱書,他說的《金陵春夢》等生活氣息濃,語言豐富。逯旭初的《王三槐反達州》一書,磨礪四十餘載,善於用聲調塑造人物,獨具一格。在建國初期的成都書壇上,還出了一些業餘“下海”的說書家。名律師出身的高凌說《三國》,旁征博納,揮灑自如;說《血帶詔》一段,完全打散原有結構,融進許多法律知識,可謂獨出心裁。李傑人說《三國》,能突破傳統程式,注重普及文史知識,並能連說全本《紅樓夢》,雅俗共賞,別開生面,這在全國說書界也是罕見的。
進入六十年代,要求評書單純配合政治宣傳的極左思想也影響到四川評書界。漸漸地,傳統評書不大好說了。根據現代小說改編的長篇新書,如《林海雪原》、《紅岩》、《平原槍聲》、《王若飛在獄中》等,紛紛登上書台,在聽眾中產生了很大影響。短篇新書和與說書有血緣關係的講故事活動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一批新的說書家,如徐勍、曾令弟、郝十富、楊昌厚、肖化、朱光甲(雲南)等,名聲漸起。徐勍不僅長於說《紅岩》等新長篇,而且大力倡導並編說出許多出色的小段,使山城重慶說新書、說新故事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這一時期,誕生於建國後的一種新的說書形式——四川韻文評書也得到了發展。這種評書全用韻文表敘,琅琅上口,表演反映現代生活的短篇書目,如《冷槍戰》、《戰天地》、《竹蜂戰》、《米拉山上的英雄》等,受到聽眾歡迎。粉碎“四人幫”後,四川評書劫後重生。說書活動漸漸恢復,講新故事的活動也排除“左”的干擾,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一九八○年八月,省民眾藝術館在簡陽舉辦了全省故事、評書觀摩、講習班,邀請不同風格、流派的說書家,優秀故事員,曲藝與民間文學專家,通過專題講座和觀摩演出,總結了說書藝術的寶貴經驗,研討了評書、故事的基本原理和專門技巧,又在書台上展覽了各家各派的表演藝術,對評書、故事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翌年九月,又在峨眉縣召開了部分地、市故事活動經驗交流會,參加展示故事有206篇,論文、經驗介紹43篇。與講故事密切結合,共同發展,這已形成四川評書的一大特點。
一九八二年三月,重慶市曲協與四川省曲協在合川縣舉辦“天府書薈”,這是繼一九八一年十月中國曲協中長篇書座談會和揚州“廣陵書薈”之後,專門為四川評書理清源流,收集書目,探討如何提高中長篇評書質量的一次學術性較濃的書會,有各地、市有代表性的評書老藝術家和中青年評書演員四十餘人參加。繼之,十一月又由民間自發舉辦了“北碚書薈”,在生動活潑的討論與觀摩中,加強了評書藝人的團結,交流了評書表演藝術經驗,並就四川評書源流風格,如何對待傳統書目中清官、俠客、民族關係,評書與故事的關係等重要理論問題交換了意見。
八十年代後半期,由於電視、錄像以及通俗歌曲、現代舞蹈等文藝形式的衝擊,大量青年聽眾文化需求變化,四川評書賴以生存的茶館紛紛停業或轉業,除一些評書名家徐勍等尚能贏得聽眾外,整個評書事業趨於萎縮。為了重整旗鼓,振興評書,成都市曲協吸取了河南一年一度的十三馬街書會的經驗,於一九八六年九月下旬在大邑縣舉行了規模盛大的“川西書薈”,邀集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編輯、出版工作者和有成就的評書藝人到會,展示了成都地區曲藝工作者挖掘、整理的中長篇傳統書目和新編書目上百部,成為評書創作的一次大練兵、大檢閱。這次書會有效地推動了四川評書事業進一步發展。在它之後,又派生出“彭縣牡丹書會”等多種書會,也都是以會師交友的形式交流評書創作演出信息,進行學術討論,為出人、出書做出自己的努力。
這一時期,全國評書事業大步向前發展,出現了許多聞名全國的說書家。為了與全國評書界交流經驗,提高書藝,在重慶說書家徐勍倡議下,中國曲協藝術委員會與位於重慶的《經貿世界》雜誌社於一九八九年四月在重慶舉辦了“評書評話名家邀請賽”,具有全國影響的評書評話名家劉蘭芳、田連元、金聲伯、唐耿良、朱慶濤、王麗堂、楊明坤、何祚歡和徐勍一起比賽獻藝,交流評書表演藝術的經驗。這是說書界又一盛舉,對振興四川評書產生了很好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