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寺名由來,相關典故,交通路況,地圖導航,興衰時期,規模之大,古今地位,旅遊景點,寺內傳說,
寺名由來
相關典故
相傳,郯國之東海縣境內,有一富豪朗公,名卓大。卓氏五旬之餘,膝下九女,無子,求子甚切。是年春,卓大去泰山降香求子歸來,途經大宗山腳下的車莊,酣睡中仙人託夢:朗公、朗公,此山九頭,不出國公出王侯,你若募捐建寺,來年定生貴子。朗公卓大醒來,深信不疑,回家後,攜帶銀兩至大宗山,建成該寺,並邀年少出家多載的胞弟朗公卓錫,攜數名弟子來此結廬供佛。
交通路況
朗公寺坐落於臨沂市蘭陵縣大仲村鎮政府駐地東3.5公里處的大宗山,東距京滬高速公路8.5公里,與羅莊區相望,南距曹嵐高速公路(棗臨高速公路段)9公里,與蘭陵縣相望。
地圖導航
朗公寺度假山莊
興衰時期
朗公寺歷史悠久。據寺內碑文記載:建寺於東晉,歷經南北朝,興於隋唐,元鼎盛時期占地數百畝,僧侶500餘人,曾為古琅琊寺院之首,當時可於長清靈岩寺和杭州靈隱寺相齊名。朗公寺歷經南北朝,興於唐代,盛至明清,衰於民國,毀於文化大革命。
朗公寺歷經滄桑,幾度興衰,綿延至今,成為深山古剎,1997年得到部分修復。
規模之大
朗公寺現存古建遺址為晉代建築風格。其規模宏大,構造複雜,有上寺、塔林、下寺三大建築,在朗公山之陽,下寺、塔林、上寺,從低至高。上寺殿堂飛檐斗拱,石柱盤龍,雄偉壯觀,分前後三進,東西各配有碑亭、廊房,大殿為佛祖殿,供如來佛祖,兩側為羅漢塑像;二殿五間,為羅漢殿,殿內塑彌勒佛像,兩側列十八羅漢;前殿五間,主體建築包括山門、天王殿,殿內塑四大天王。上寺中保存了大量碑碣刻石。
塔林位於上寺西約50米,這裡原是歷代寺僧圓寂處,塔基多為鼓形,塔身為六面柱體,所置覆蓮花項輪隨處可見,塔身各面雕有盤龍飛天等圖像,優美的造型與絕妙的浮雕相輔相成,顯示古代佛教雕刻造型藝術的獨特風格。
古今地位
古往今來,既有帝王曾來此“造化”,更有不少文人墨客吟詠題刻,眾多方家遊人絡繹不絕。驚奇的是兩幢民國十四年創修聚仙閣所立的石碑,用手擊之如磬,有金石聲,用木棒敲打,會發出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