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朗公寺遺址
上寺,塔林,下寺,
上寺
現存古建遺址,為隋唐建築風格,規模宏大,構造複雜,有上寺、塔林、下寺三大建築,在大宗山之陽,從高到低依次排列,今上寺遺址大殿及前殿,已有大仲村鎮政府籌資,修葺一新。上寺遺址東西配有碑亭廊坊,東西約120米,南北約100米,占地面積約12000平方米,大殿遺址,牆基保留高5米,牆基寬1.3米,拱形門,上寺西部有元代采畫水陸傳記碑,篆額,高2.15米,寬83厘米,厚29厘米,座東面西,碑身地下約1.5米,大元元貞元年立,另外還有重修之記碑,和宋稷學《游朗公寺記》石刻一方,行書鐫刻,長62厘米,寬45厘米,以及明清石刻碑數座。
塔林
上寺西約50米為塔林,塔基7座,為鼓形,分布面積約90平方米。
下寺
下寺遺址位於上寺遺址西約200米山澗北側,廟觀遺址殘高約1.5米,殘留牆基約60平方米,有清代殘碑“乾隆三十二年萬古流芳碑”1通。寺中保存大量的碑碣刻石,如明代重修之記碑、元代采畫水陸傳記碑等,以及明代御史御史宋鳴梧之孫宋稷學游朗公寺石刻。朗公寺遺址,為山東省地區建寺時間較早、面積較大,保護較好的古寺廟之一。對於研究山東地區的佛教史、雕刻書法藝術以及當地古代歷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