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風作品:畫中游》主要內容包括:那個時代的最強音——1940香港魯迅誕辰、生命的強者——白薇、齊白石的誕生地、林風眠先生二三事等。給你:肺腑之言;教你:人生哲理;幫你:掃除障礙;跟你:思想交流;“青年讀本”是一部人生教科書。
基本介紹
- 書名:郁風作品:畫中游
- 出版社:大眾文藝出版社
- 頁數:284頁
- 開本:16
- 定價:28.00
- 作者:郁風
- 出版日期:2009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0949708
- 品牌:大眾文藝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作者簡介
郁風(1916-2007),原籍浙江富陽,出生於北京。郁風少時受到叔父郁達夫的影響,愛好新文藝。早年入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及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學習西洋畫。1935年後歷任上海美專附中教師,上海及廣州《救亡日報》記者,四戰區政治部第三組美術宣傳負責人,香港《耕耘》主編,《星島日報》、《華商報》編輯,桂林廣西藝術館研究員,香港《文匯報》駐京特派員,中國美協副秘書長及展覽部主任、書記處書記,《新觀察》副主編,《詩書畫》半月刊主編。1936年開始發表作品。 著有散文集《我的故鄉》,論文集《美的世界》等。
圖書目錄
記人篇
那個時代的最強音——1940香港魯迅誕辰
生命的強者——白薇
齊白石的誕生地
林風眠先生二三事
葉淺予倒寫回憶錄
“畫壇草寇”葉淺予去了
堅硬挺直的柱石——憶尚仲衣教授
為新聞自由而打躬作揖——悼念陳銘德先生
葉靈鳳和郁達夫和書
他使人快樂——懷廖公
夏公——一棵永生的樹
阿英同志的珍藏
“老頑固”傅雷
王世襄與芳嘉園小院
張佛千的文字遊戲
怎能沒有你——悼新波
送徐遲遠行
歷史的血肉——看丁聰的畫
偉大幽靈之屋
林中別墅的周末
冥郵
風雨過來人的憶語——致林海音
一顆超載負重的心——紀念好友何塞萬徒勒里
謝謝你!戴乃迭
親情篇
我的母親
百歲誕辰遙寄——致母親
面臨生死抉擇的心路歷程——紀念父親郁華烈士殉難五十周年
浩伯伯——五十年的家鄉醫生
郁達夫——蓋棺論定的晚期——《郁達夫海外文集》編後隨筆
國恨家仇五十年
重讀苗子北大荒來信——致李輝
故鄉篇
我的故鄉
《我的故鄉》補記
最可懷戀的地方
隨筆篇
自然與人
……
遊記篇
藝術篇
序跋篇
附
那個時代的最強音——1940香港魯迅誕辰
生命的強者——白薇
齊白石的誕生地
林風眠先生二三事
葉淺予倒寫回憶錄
“畫壇草寇”葉淺予去了
堅硬挺直的柱石——憶尚仲衣教授
為新聞自由而打躬作揖——悼念陳銘德先生
葉靈鳳和郁達夫和書
他使人快樂——懷廖公
夏公——一棵永生的樹
阿英同志的珍藏
“老頑固”傅雷
王世襄與芳嘉園小院
張佛千的文字遊戲
怎能沒有你——悼新波
送徐遲遠行
歷史的血肉——看丁聰的畫
偉大幽靈之屋
林中別墅的周末
冥郵
風雨過來人的憶語——致林海音
一顆超載負重的心——紀念好友何塞萬徒勒里
謝謝你!戴乃迭
親情篇
我的母親
百歲誕辰遙寄——致母親
面臨生死抉擇的心路歷程——紀念父親郁華烈士殉難五十周年
浩伯伯——五十年的家鄉醫生
郁達夫——蓋棺論定的晚期——《郁達夫海外文集》編後隨筆
國恨家仇五十年
重讀苗子北大荒來信——致李輝
故鄉篇
我的故鄉
《我的故鄉》補記
最可懷戀的地方
隨筆篇
自然與人
……
遊記篇
藝術篇
序跋篇
附
文摘
記人篇
那個時代的最強音——1940香港魯迅誕辰
歷史上各個時代有它不同的聲音,有時是歡歌,有時是徐緩的流水,有時是火車頭行進的轟鳴,自然也有萬馬齊喑的時候,而我們是三四十年代的青年,我們和那時的千千萬萬青年人一樣,是在一片黑暗中,只聽見哭泣,冷冷的槍聲,異族侵略者的傲慢的呵斥,刀刃相擊的刺耳的鏗鏘,還有在荒淫無恥的燈光下迴蕩著靡靡的音樂。而就在這許多噪音的交響中,升起一縷突出於一切之上的、縈繞不絕的時代最強音——那就是魯迅的聲音。
於是眾多的青年人跟隨著這聲音走到一起來了。他們攜手、擁抱、團結得像一個人,越過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有一次我直接感受到這股力量所沖涌的悲痛的海浪,我走在高舉民族正義旗幟的一個龐大隊伍的中間,那是在1936年10月20日的上海,那一天上海沸騰了,潮水般的人群,莊嚴肅穆的歌聲,孕育著憤怒的火焰,沉重地、緩緩地流向萬國公墓。
魯迅安息了,但是時代的最強音繼續響徹雲霄,繼續吸引著更多更廣大地區的青年人,站在前哨。
下面記錄的只是那么一小群親愛的夥伴在四十七年前的香港所參加的一次紀念魯迅六十誕辰的活動。
這是從最近收到香港盧瑋鑾女士寄給我當年《星島日報》畫刊的複印件所引起的。撥開半個世紀歲月的灰塵,逐漸顯現出來,好在還有丁聰、馮亦代的記憶幫助我把鏡頭拉近了。
那個時代的最強音——1940香港魯迅誕辰
歷史上各個時代有它不同的聲音,有時是歡歌,有時是徐緩的流水,有時是火車頭行進的轟鳴,自然也有萬馬齊喑的時候,而我們是三四十年代的青年,我們和那時的千千萬萬青年人一樣,是在一片黑暗中,只聽見哭泣,冷冷的槍聲,異族侵略者的傲慢的呵斥,刀刃相擊的刺耳的鏗鏘,還有在荒淫無恥的燈光下迴蕩著靡靡的音樂。而就在這許多噪音的交響中,升起一縷突出於一切之上的、縈繞不絕的時代最強音——那就是魯迅的聲音。
於是眾多的青年人跟隨著這聲音走到一起來了。他們攜手、擁抱、團結得像一個人,越過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有一次我直接感受到這股力量所沖涌的悲痛的海浪,我走在高舉民族正義旗幟的一個龐大隊伍的中間,那是在1936年10月20日的上海,那一天上海沸騰了,潮水般的人群,莊嚴肅穆的歌聲,孕育著憤怒的火焰,沉重地、緩緩地流向萬國公墓。
魯迅安息了,但是時代的最強音繼續響徹雲霄,繼續吸引著更多更廣大地區的青年人,站在前哨。
下面記錄的只是那么一小群親愛的夥伴在四十七年前的香港所參加的一次紀念魯迅六十誕辰的活動。
這是從最近收到香港盧瑋鑾女士寄給我當年《星島日報》畫刊的複印件所引起的。撥開半個世紀歲月的灰塵,逐漸顯現出來,好在還有丁聰、馮亦代的記憶幫助我把鏡頭拉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