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知非(暨南大學醫學院教授)

郁知非(暨南大學醫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郁知非,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國著名的內科學、血液病學家,血液病學奠基人之一。1936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1940年獲協和醫院醫學博士學位。解放前去美國紐約著名的西奈山醫院,在國際著名專家指導下從事血液病學研究。1950年他毅然回國參加祖國的建設。歷任浙江醫科大學內科教授、教研室主任、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醫學系主任,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導師。1963年起,被聘為衛生部輸血及血液病學專題委員會委員,以後又被聘為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材《內科學》編委、造血系統主編,《中華醫學百科全書》編委、《血液病學》卷主編。他是中華醫學會學會創辦人之一,並任第一及第二任副主委和《中華血液學雜誌》副總編;也擔任《中華內科雜誌》編委和多種醫學雜誌的顧問。1980年國際專家推薦他為國際血液病學會會員。1980年和1991年兩度被聘為美國紐約市立大學西奈山醫學院血液科和內科的訪問教授。1978年起,歷任第5、6、7屆全國政協委員。1998年被中華醫學會推選為五十名“中華當代名醫”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郁知非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16年3月10日
  • 逝世日期:2002年2月17日
  • 職業:血液學家
  • 畢業院校聖約翰大學
  • 代表作品:《飛鴻》,《談古說今》,《書窗雜談》
人物簡歷,人物經歷,人物評價,主要著作,

人物簡歷

1916年3月10日 生於上海市
1932年 畢業於上海民立中學
1936年 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獲理學士學位。
1940年 畢業於北平北京協和醫學院,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1940~1942年 任北平協和醫院內科住院醫師
1943~1948年 在上海行醫。
1944~1948年 任上海同德醫學院診斷學教授。
1949年2月~1950年9月 在美國紐約西奈山醫院血液學科進修。
1950年10月~1952年 任浙江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及科主任。
1952~1982年 任浙江醫學院(1959年起為浙江醫科大學)內科學教授,內科教研室主任,血液病研究室主任,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醫學系主任,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導師等職。
1982年 起任暨南大學醫學院教授。
1993年起,郁教授考慮到自己年事已高,把有限的精力用於撰寫三本書籍,這三本書是《飛鴻》、《談古說今》、《書窗雜談》。這三本著作是郁教授在醫、教之餘,運用長期積累的資料精心創作的,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歷史、考古、生物、文學、中外風俗風情以及作者對社會現象的個人觀念,富有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和可讀性。文句明快,資料數據詳實,讀者閱後膾炙人口,備受歡迎。
1997年1月郁教授的《飛鴻》一書由台灣地區再版,至今流傳甚廣。
1998年被中華醫學會推選為“首批當代五十名醫”之一。
2001年9月郁教授的《書窗雜變》一書出版,其時郁教授已病重,成為留給人們的最後一部遺作。

人物經歷

郁知非,1916年3月10日生於上海。5歲入上海市立萬竹國小(今上海市實驗國小),刻苦用功,學業名列前茅。1932年高中畢業,因成績優秀由學校保送入美國教會辦的上海聖約翰大學攻讀醫科。1936年獲理學士學位。同年插班考入北京協和醫學院,1940年6月畢業,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畢業後他被留聘為協和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學校和醫院被日本侵略軍占領。他返滬行醫,並接受上海同德醫學院的聘請,教授診斷學。他講課內容充實,講解清楚,深受同學們的歡迎。時值戰爭年代,雖然生活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他還是時常去臨近的雷士德醫學研究所(Lester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的圖書館中查閱參考文獻,寫出了4篇科研論文,發表於因缺稿而瀕臨停刊的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上。
1949年2月郁知非到美國紐約市西奈山醫院(Mount Sinai Hospital)血液學科進修,主任是國際著名的血液學專家羅森塔爾(Nathan Rosenthal)教授。在進修期間,他研究以放射性磷準確測定全身紅細胞量和血液總量的技術,他改進了原有的操作技術,使測定結果合乎理想,且能重複出現。此方法在學術會議上介紹後,郁知非的名聲一時大震。1950年他毅然放棄在美工作的機會,婉言謝絕了西奈山血液學科的挽留,於10月回國工作。
回國後,被聘任為浙江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和主任。1952年院系調整後,歷任浙江醫學院(1959年後改稱浙江醫科大學)內科學教授及教研室主任、血液病研究室主任、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醫學系主任、碩士及博士研究生導師等職。就任後不久,他就建立起一套用以提高醫療和教學質量的工作制度和秩序,例如:每周定期總查房,每一份出院病歷他都要仔細查閱,每周開一次全體科室人員都參加的病例討論會,定期舉行讀書報告會,遇有適當的病例則舉行臨床病理討論會。這一系列措施對濃厚學術氣氛,提高醫療質量,使全科室醫生提高業務水平,更新知識,改進醫德醫風起到良好作用。他還親自指導學生的臨床實習,啟發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理論聯繫實際,要求嚴格。他從事教學工作近60年,桃李芬芳,當年許多學生現已成為醫學界的骨幹或領導。
1950年郁知非回國後不久被推舉為中華醫學會浙江省分會內科學會主任委員、血液學學會主任委員、《中華內科雜誌》編委等。1963年受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聘為輸血及血液學專題委員會委員。1978年受聘為《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編委,主編《血液病學》卷。1979年受委託籌備成立中華血液學學會,1980~1988年任該學會第一及第二任副主任委員及《中華血液學雜誌》副總編輯。1980年經國際血液學專家推薦為國際血液學學會會員。同年,他在加拿大蒙特婁參加國際血液學學會會議,美國紐約市立大學西奈山醫學院聘請他為內科及血液學中心訪問教授。1981年衛生部聘任他為高等醫藥院校醫學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內科學》編委。他經常到全國各地講學或主持學術會議。除幾次到美國外,他還到加拿大、瑞典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澳門、日本等國家或地區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或參觀、考察。在1985年美國出版溫特羅布(Wintrobe)所著的一部有關血液學歷史的書籍“Hematology,The Blossoming of a Science,A Story of Inspiration and Effort”,書中收入了郁知非的傳略。
在國內外醫學雜誌上,郁知非共發表科研論文130餘篇,其中多篇被評為優秀論文;編著、主編或參與編寫已出版的書籍12本,執筆300餘萬字。較重要的著作有《貧血及紅細胞系疾病》、《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血液病學》、《現代血液病學》、《臨床血液學最近進展》等。
2002年2月17日晚,廣州傳來我國著名的內科學、血液病專家、中國血液病學奠基人之一,原浙醫一院院長郁知非教授因病溘然長逝之噩耗,使我熱淚盈眶,夜不入寐。
郁知非教授1940年畢於北京協和醫學院,同年任協和醫院住院醫師,1941年在上海同德醫學院任教授,1949年2月至1950年9月在紐約市西奈山醫學院從事血液病研究工作,其時正值新中國成立不久,為報效祖國,1950年9月毅然回國,歷任浙江醫學院附屬一院院長、醫療系主任、內科和血液學教授。

人物評價

治學嚴謹 誨人不倦
浙一醫院中年以上的內科醫生,大都吟聽過郁教授的講課及教學查房。郁教授為學生授課條理清晰,內容豐富,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給人以啟發與思考。他每次授課都要留下3-5分鐘,讓同學發問,決不拖課,其教學效果十分顯著。說起教學查房更是讓參加者受益匪淺。每次教學查房前,郁教授先讓有關科室事先寫好病史摘要,如果是血液病病人,還必須附上血片及骨髓片。查房時,從實習醫師、住院醫師、主治醫師逐級提問,目的在於了解準確的病史及治療經過。在預先送去的病史摘要中,郁教授早已用不同的標記,書寫好詢問的內容(均是英文標識),他胸有成竹地提問、發問,最後對患者作診斷與鑑別診斷,提出正確的治療方案,並將該疾病的國內外最新進展予以介紹。每次教學查房,使到會者收益良多,這種教學查房模式在大內科系一直延續至今。
刻苦鑽研 永不止步
郁教授作為我國血液學界的奠基人之一,他刻苦鑽研力爭我國血液病學術研究趕超國際先進水平。早在20世紀50年代,他的研究成果有:缺鐵性貧血骨髓鐵染色的臨床意義;惡性網狀細胞病18例臨床分析。60年代,他研究證實地中海貧血在浙江存在,並發表β-地中海貧血、異常血紅蛋白H複合血紅蛋白Bart's在無關的兩個漢族家族中存在。文革後期,他又潛心研究急性白血病合併免疫療法以及中西醫結合,高三尖杉酯鹼治療急性白血病,以提高急性白血病的緩解率,這些成果均在全國科學大會受到嘉獎,且為國內外所關注。多年來,郁教授以其淵博的醫學知識,結合國內外最新進展和自己的工作成果,先後任《血液病學》主編、《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編委,衛生部高等醫藥院校《內科學》統編教材編委,著有醫學專著12部,計300餘萬字,給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郁教授數十年來在中外醫學雜誌發表科研論文130餘篇,榮獲部、省級科研成果獎10項,獲國家級和省級榮譽證書4項。據我所知,郁教授一生勤奮好學、著書立說,他在血液病領域的研究始終保持國內領先,其研究成果為國際血液界所重視。數十年來,他每晚要工作到深夜十二時以後,他的書桌上放滿了中外期刊雜誌及國外權威專家的專著,除了著書外,還對大量的醫學雜誌寄來的稿件進行一絲不苟的審稿。無論在杭州或者在廣州,數十年來他除了門診、查房、設計組織科研工作及指導研究生外,其餘的時間全部用在著書立說上。
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血液學學會副主任委員,衛生部高等醫藥院校教材編委,中華醫學會資深委員,國際血液學學會委員。

主要著作

1 郁知非,孫酬經.預測急性白血病誘導化療效果的簡便方法.中華血液學雜誌,186,7(1):2.
2 郁知非,司徒其晃.尿蝶呤物質的測定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化療療效監測中的套用.中華血液學雜誌,1988,9(1):3.
3 郁知非,等.血漿交換治療:I臨床套用經驗總結.臨床血液學雜誌,1988,1(4):1.
4 郁知非,等.血漿交換治療:Ⅱ,血漿成分的動態改變.臨床血液學雜誌,1989,2(1):8.
5 王嶸、郁知非等。以VNTR多態性分析檢測人類白血病RB基因的雜合子性缺失。實驗血液學雜誌,1995,3(2):165.
6 王嶸、郁知非等。以PCR-SSCP分析和核苷酸序列直接測定技術檢測人類白血病P53基因突變。中華血液學雜誌,1995,16 (11):57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